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7篇 |
免费 | 232篇 |
国内免费 | 2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5篇 |
大气科学 | 84篇 |
地球物理 | 377篇 |
地质学 | 376篇 |
海洋学 | 233篇 |
天文学 | 128篇 |
综合类 | 53篇 |
自然地理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9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3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本文旨在研究多孔岩石声衰减机制及衰减和频率的关系,用共振法测量了人工多孔材料10~5Hz以下的弯曲振动能量损耗,发展了前人测量弹性模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干燥试样的内耗基本上与频率无关:水饱和试样的内耗比干燥试样的大得多,并在24.0kHz有显著的弛豫峰;饱和试样的内耗主要产生于固体骨架与孔隙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实验结果与Riot理论和局部流体流动机制一致,但未看到Dunn预言的“边界效应”. 相似文献
972.
973.
974.
文中采用实验方法对瞬变电磁法多匝重叠小回线装置发射磁矩、关断时间、感应信号强度随发射线圈匝数及接收线圈匝数的变化分别进行了研究。对固定发射线圈匝数改变接收线圈匝数与固定接收线圈匝数改变发射线圈匝数这2种实验方式进行了对比,从而找出了更适合地质响应的发射与接收线圈的匝数。同时还分别采用线圈边长为0.5m×0.5m与1m×1m的线框进行了对比实验,通过分析发射磁矩、关断时间、感应信号强度随线圈边长、线圈匝数的变化,找到合理的重叠小回线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发射磁矩随线圈的边长与发射线圈匝数的增加而增加;关断时间随发射线圈匝数近乎呈正比增加,与接收线圈无关;感应信号强度与线圈匝数呈正比关系,但是相比之下,接收线圈匝数更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75.
由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中的散射符合计数会使图像质量变差,通过能窗设置,可以减小散射符合计数对图像的不良影响。本文研究能窗下限对PET符合计数的影响;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Eplus-166型小动物PET进行了模拟,并对如何设置能窗下限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指出能窗下限的设置应当根据被扫描生物体的大小而定。通过模拟与实验的对比,进一步证实了蒙特卡罗方法模拟PET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6.
一种新型动电测井探测器研究与实验测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动电测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值模拟和岩石物理实验。为研发出能下井测量的动电测井仪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工作。文中介绍了一种融合了不同结构和材料要求的新型声电复合式动电测井探测器的结构及原理,对声、电信号接收器在仪器机械设计上无法布置在同一位置的难题也提出了解决方法。在水池中对其辐射声场特性进行了测试,计算了辐射声场声压及发射电压响应,分析了基于相控线阵的阵列式声波发射探头的指向性及实际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在源距1500 mm处产生的声压可达47.2 kPa,且会随着激励声源主频增大而减小。随着相邻声波发射子阵激励信号延迟时间的增加,辐射声束主瓣会发生明显偏转,主瓣方向的能量也逐渐增强,可有效增强声电转换效率。本文为探测器研制及开展井下动电测井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77.
断层三维扩展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研究三维断层的形成和扩展对于理解实际断层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双轴压缩条件下开展了断层三维扩展过程的实验研究,利用多通道数字化高密度应变观测和基于可见光图像分析的数字散斑相关测量技术对岩石样品应变场的详细结构进行了动态观测和分析,同时利用多通道声发射全波形三维定位系统对样品内部微破裂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测.实验结果表明,断层在三维空间的扩展模式与二维明显不同,表现出更复杂的空间展布形态和变形机制.断层的三维扩展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基本阶段:第一裂纹扩展阶段——翼裂纹扩展阶段、转换阶段——花瓣裂纹活动阶段和第二裂纹扩展阶段——贝壳断面形成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主导裂纹扩展方式,并对应不同的变形场和微破裂分布.其中,花瓣裂纹活动阶段在三维断层的发育过程中至关紧要,它是从表面似二维扩展向三维扩展转换的关键,也是三维断层扩展区别于二维断层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78.
本文用光弹性的方法记录岩石中诱发脉冲的自然振动场,并做频谱分析,这种方法可以测量波动的应力,用以显示在有限尺寸的非均匀固体或岩层结构中,由于破裂成核结构的形成而激发的声发射频谱。地声频谱方法的一个应用,是探测宏观破碎断裂面或不同岩性的断裂面。本文的结果,可导致对不同频率波的层析成像;可对矿山的岩体断层定位作出贡献,从而有助于预测矿井的灾害。在实验室中岩层破裂时声发射系列的频谱模式,可能转用于天然强震系列频谱作模拟类比。 相似文献
979.
980.
利用中国大陆陆态观测网(CMONOC)的下关、 昆明和庐州GPS台站, 对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电离层扰动(CID)进行研究。 通过对GPS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证实汶川地震存在5个明显的同震电离层扰动(CID)现象。 根据GPS TEC时间序列和走时, 得到在电离层高度CID的水平传播速度为1.1 km/s, 属于震中区地表抬升引起的声波在电离层中传播速度; 同时, 也得到次一级CID传播速度接近0.7 km/s, 认为可能是重力波。 在此基础上, 利用射线追踪模型寻找震中位置发现, 当CID水平传播速度为1000 m/s时, 发震时刻对应的标准偏差能达到最小值19.55 s, 相应的CID起源位置是30.8°N, 103.15°E, 距离实际震中西南方向33.6 k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