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7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篇 |
大气科学 | 90篇 |
地球物理 | 61篇 |
地质学 | 388篇 |
海洋学 | 27篇 |
综合类 | 40篇 |
自然地理 | 1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7篇 |
1986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介绍了水量水质监测的工作流程、监测参数、监测范围及维护方法,对比分析了自动与实验室监测的差别,分析了水量水质自动监测中的优缺点,提出了自动监测站也有其局限性,要与常规监测结合,互相补充;监测设备多为原装进口,需保障维护经费;水质站发展不宜过快,要稳定发展,等几项水量水质自劲监测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33.
据2005年1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禁采了4年江砂的长江安徽段开始逐步开禁,首例江砂开采权拍卖日前以2268万元的天价拍出。”此举既能减少长江河道内的砂石及其开采活动对长江河势稳定、防洪和通航安全的不利影响,又能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建筑材料,还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可谓一石三鸟。但喜庆之余,尚存疑虑。 相似文献
34.
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土地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土地信访也随之增加,如处理不好将影响社会发展的稳定大局,干扰各级政府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正常的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35.
为了对江苏片区主要入太湖水量的原因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基于1990-2019年的气象数据、遥感数据以及沿江引水量数据,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验法、Envi5.3以及Pearson系数法分别对近30年入湖水量、建筑用地、降雨量和蒸发量与引江水量进行了突变检验,并以入湖水量为因变量,对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和贡献度做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入湖水量近30年来上升趋势达到了95%,城市化率、气象条件和沿江引水量都是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人为干扰(城市化率和沿江引水量)与自然影响(气象条件)的贡献度各占50%.未来建议强化海绵城市的建设,合理科学地对沿江水资源进行调度使用,以降低城镇化率上升与外部引水增加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基于SWAT模型的森林分布不连续流域水源涵养量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森林分布不连续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多时间尺度特征的定量评价问题,根据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特点,提出了反映森林斑块空间分布的水文响应单元划分方法,以及基于水量平衡法的森林不连续分布流域森林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以东南沿海的晋江流域为例,构建了2006年土地利用条件下的日时间步长SWAT模型,统计分析了2002—2010年降水条件下森林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构建的晋江流域SWAT模型精度较高,面积阈值为零生成的水文响应单元比较准确地反映流域森林斑块分布,提出的森林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适用于森林空间分布不连续流域森林水源涵养量的多时间尺度分析,为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② 晋江流域森林水源年涵养量271.41~565.25 mm;月涵养量-29.15~154.59 mm;日尺度的极端降水期皆为正值,极端枯水期都为负值。表明年际之间不存在森林水源涵养的蓄丰补枯调节作用,但在年内的部分月份得到体现,而日尺度的森林蓄丰补枯功能充分发挥。从而揭示了不同时间尺度森林水源涵养量及其蓄丰补枯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37.
贵州普定陈旗堡地区土体主要理化性质与持水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普定陈旗堡典型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特性,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角度,借助土壤学对土壤水分特性的研究理论,对表层土壤20cm以下土层的土体物理化学性质与土体水分含量,即土体的持水量(waterholding capacity),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土体颗粒成分、孔隙比、矿物成分含量等对土体水分含量均有影响。土体中粉粒含量较高而粘粒含量较少,且粒度分配不均匀时,土体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孔隙率高的土体水分含量较高;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和绿泥石等粘土矿物含量较高时,土体水分含量相对较高,而长石、碳酸盐等原生矿物含量较高时,土体水分含量相对较小。石英对于土体持水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8.
探讨了节水灌溉尺度问题,指出产生节水灌溉尺度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灌溉过程中回归水的重复利用.结合漳河灌区的实际,讨论了水稻种植区在不同尺度下的水平衡要素及其在节水尺度效应中的作用;说明随尺度的增大,水平衡过程变得复杂化,节水尺度效应现象也更突出.利用漳河灌区田间试验数据和灌区长系列的历史资料,分别从田间、中等、灌溉干渠和灌区共四个尺度,定量地分析了水稻节水灌溉对水分生产率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不仅可以提高田间尺度的灌溉水分生产率,也促进了漳河灌区灌溉水分生产率的整体上升. 相似文献
39.
水源涵养是评价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然而学界对水源涵养功能概念和计算方法仍存在诸多争论。这一方面说明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说明其概念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亟需从生态学和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厘清水源涵养功能概念的内涵和评估方法,促进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研究水源涵养功能时,生态学家更关注陆地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Smax),而水文学家更关注流域的产流量(Q),两者均具有合理性,但各有侧重,若不分别辨析,极易造成概念混淆。理论和数据分析表明,蓄水能力和产流量虽然联系紧密,但概念完全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的Smax决定了流域对降水的分配:即蒸散发(绿水)和Q(蓝水),Smax和Q在降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往往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研究发现生态系统的根区蓄水能力(SRmax)是联系绿水和蓝水的核心要素,是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的关键变量。大尺度根区蓄水能力主要由气候决定,可借鉴工程水文中设计水库的累积曲线法,根据生态系统用水的生存策略通过气候反演。最后,本文提出3点建议:(1)在实践中分别评估生态系统的绿水和蓝水涵养功能;(2)进一步全面考虑冰川积雪、地下水等多要素的水源涵养功能;(3)...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