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74篇
海洋学   66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51.
本文对渤海海上 2个不同区块所产原油的红外光谱进行小波分析 ,分别获得不同尺度下的光谱信息。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尺度下的光谱信息 ,包括谱图的大体形状 (谱图的低频部分 )和特征峰信息 (谱图的高频部分 ) ,更好地对 2种原油进行了分辨 ,为提高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海上溢油鉴别的准确度探索出 1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2.
李胜勇  吴其林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15-2022112015
始新统湖相地层是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领域的主力烃源岩,历年来各轮资源评价结果均显示具有较好的石油勘探前景,但自1987年Ying9井首次钻遇油层至今,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领域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寄予厚望的S3X井钻探失利具有一定典型性,笔者等以S3X井钻后分析为契机,通过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始新统地层对比研究,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看法。分析显示琼东南盆地已发现原油中,源于低等水生生物的C304 甲基甾烷含量,以及反映氧化还原条件的姥植比(Pr/Ph)参数,均弱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琼东南盆地“低频—连续—强振幅”地震相特征与珠江口盆地钻井证实的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地震反射特征差异较大;琼东南盆地在区域位置、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模式方面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也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始新统湖相地层的分布规模和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条件等方面,均弱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因此,建议在与周缘盆地始新统地层的对比研究过程中应适度审慎,尤其是以陵水凹陷为代表的中央坳陷带始新统湖相烃源岩分布规模不宜过于乐观。同时,指出受地貌格局影响,不同凹陷海侵进程并不同步,琼东南盆地除始新统发育湖相地层外,渐新统崖城组早期部分凹陷也具有发育湖相地层和油型烃源岩的条件,这一新观点在一定程度可扩展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研究的局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3.
利用色谱—质谱定量分析技术,对40余个取自四川盆地北部石龙场和元坝地区不同成熟度的中、下侏罗统湖相烃源岩和原油样品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其重排藿烷组成和分布的变化特征,并进行精细的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的丰度相差悬殊。石龙场地区Ro值为0.8%~1.0%的中侏罗统千佛崖组和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泥岩中,各类重排藿烷异常丰富,检出了17α(H)-重排藿烷、18α(H)-新藿烷和早洗脱重排藿烷3个完整碳数系列。它们的相对含量大都数倍于规则藿烷,是该层系烃源识别的分子标志。而在相邻的元坝地区相带、岩性相近的这两层段高成熟(Ro值主要在1.4%~1.9%)烃源岩中,藿烷类化合物出现异常变化,重排藿烷的相对含量很低,可能与干酪根在高热演化阶段生成的规则藿烷比例较高有关。烃源岩中高丰度重排藿烷并不取决于其绝对含量的高低,而在于它们相对于规则藿烷的富集。弱氧化的沉积环境是导致重排藿烷相对富集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有机质生源中的细菌组成可能更是一个关键因素。当烃源岩达到高成熟阶段时,藿烷类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不再受控于热化学动力学机制,各类重排藿烷均按一定比例分布,基本失去了其地球化学属性。区内中、下侏罗统原油中重排藿烷的组成和分布也随热演化程度而变化。它们在成熟原油中极丰富,而在高成熟原油中则很少,与烃源岩存在对应关系。经油—岩对比,认为这些原油来源于所在层位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54.
罗雨婷  张敏 《沉积学报》2023,(2):569-583
对梨树断陷71个湖相原油样品的饱和烃和芳烃进行了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GC-MS)分析,根据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的差异将梨树断陷的原油划分为三种类型,不同成因类型的原油样品中三环萜烷的分布特征差异明显,其中Ⅰ类原油三环萜烷的浓度明显高于Ⅱ类原油,而Ⅱ类原油Σ三环萜烷/17α(H)-藿烷比值明显高于Ⅰ类原油,但不同类型原油中均存在较高含量的高碳数三环萜烷(C28TT-C29TT),其相对百分含量均高于低碳数三环萜烷(C19TT-C20TT、C21TT、C23TT)。从沉积环境、母质来源和成熟度三方面对高碳数三环萜烷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梨树断陷不同类型原油的母质来源都是以细菌及低等水生生物为主,(C28TT-C29TT)/17α(H)-藿烷与伽马蜡烷指数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说明偏还原性的咸水环境是高碳数三环萜烷富集的次要影响因素。就该研究区而言,Σ三环萜烷/17α(H)-藿烷比值与成熟度参数Ts/(Ts...  相似文献   
155.
朱光有  王萌 《沉积学报》2023,(2):610-618
原油金属卟啉化合物对于揭示古环境变化过程中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及海洋缺氧事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金属含量低于10 mg/kg的高成熟原油金属卟啉的分子组成研究鲜见报导。针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MALDI),合成了比金属卟啉电离能高出1.3 eV的新型电离基质,用于促进金属卟啉电离。通过液液萃取富集了塔里木盆地高成熟原油(等效Ro为1.79~2.42%)中的金属卟啉。利用MALDI结合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实现了金属含量小于4.0 mg/kg的高成熟原油中痕量金属卟啉的分子组成分析。新发现并鉴定了10个含有1个氧原子的钒卟啉,7个含有2个氧原子的钒卟啉和1个同时含有1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的钒卟啉,实现了在痕量钒卟啉和镍卟啉的同步分析,证实了在高成熟原油中存在金属卟啉化合物。并对新发现的金属卟啉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6.
石油开采对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莹  马俊杰 《地下水》2010,32(2):56-57,106
在石油开采区,水质优良的地下水十分有限。而目前石油开采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介绍了石油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分析认为原油泄漏及污水回注是石油开采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了地下水污染带来的种种危害,最后提出了污染治理措施、方法及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57.
富有机质地质样品Re-Os同位素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Re-Os同位素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重要进展。Re、Os能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富有机质地质样品中富集,Re-Os同位素体系在各种富有机质样品的研究已成为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热点。文章介绍了Re-Os同位素体系研究应用于富有机质地质样品研究的原理及其地质样品种类,从风化淋滤和熟化两方面对Re-Os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性进行了说明,并且结合实例论述了Re-Os同位素体系应用于富有机质地质样品的重大意义,还对不同类型富有机质样品的采样和溶样方法进行了归纳。此外,还提出了当前富有机质地质样品Re-Os同位素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富有机质地质样品Re-Os同位素分析将成为解决地质难题一种新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8.
This study deals with a detailed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 crude oils from the Upper Indus Basin, Punjab, Pakistan. The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three productive oil fields of the Datta Formation (Jurassic), Lochhart (Palaeocene) and the Dhak Pass zone (Palaeocene). The GC parameters for and the bulk properties of Datta Formation oils are essentially coincident with those of the oils from the Dhak Pass Formation in the Upper Indus Basin, Pakistan and the oils likely originate from a marine source rock. In contrast, the Lockhart Formation oils show different behaviors and seem to be originated from dirty carbonate rocks although all three crude oils are mature, being of non-biodegraded and somewhat mixed organic matter origin. Low Pr/Ph values and high C35 homohopane index for the Lockhart Formation oils suggest a source of anoxic environment with low Eh while oils from the Datta Formation and Dhak Pass Formation showed different trends, i.e., lower values of C35 homohopane index indicating different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than oil from the Lockhart Formation. All three crude oils from the Upper Indus Basin are mature for the hopane ratios, i.e., Ts/Ts+Tm, C3222S/(S+R) and C30 αβ/(αβ+βα) and sterane ratios, i.e., C2922S/(S+R) and C29ββ/(ββ+αα) but oils from the Lockhart Formation seem to be less mature than those from the Palaeocene and Datta Formation according to plots like API° vs. homohopane Index, Pr/Ph vs. sterane. The relative composition of 5α(H), 14β(H), 17β(H)-24-ethylecholestanes and the C2920S/20S+20R index, indicate that all three crude oils are equally mature, which makes it unlikely with respect to the above said plots. This difference is may be due to the migratory chromatography which alters the concentrations of sterane and hoapnes and hence gives different results. These oils do not exhibit UCM and have complete n-alkane profiles indicating non-bio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59.
环球     
《湖南地质》2012,(1):10-10
中俄原油管道平稳运行一周年 输油1500万吨 截止2012年1月1日零时47分,全长近1000公里的中俄原油管道累计输油150万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至此,这条中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已安全平稳地正式运行一周年。(中国经济新闻网)  相似文献   
160.
中国大庆、辽河、大港、新疆等油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组成显示以下特征:含有地壳稀少而地球深部丰富的元素,如Re、In、Cd、Ag、Au等;含有生物质平均成分不见的元素,如Be、Ga、Zr、Nb、Sb、Te、Hf、Ta、W、Tl、Bi、Th等;含有较多的亲石元素,如Ca、Mg、K、Na、V、Li、Be、B、Ti、Cr、Mn、Rb、Sr、Y、Zr、Nb、Cs、Ba、Hf、Ta、W、Th、U等;原油的正烷烃结构具有奇偶优势与不显奇偶优势的特征,不显奇偶优势的原油沿基底断裂分布。地球化学特征是矿产资源形成途径的示踪标志。中国原油中含有生物质中不见的元素,说明原油可能有来自非生物成因的油源;含有地壳稀少而地球深部丰富的元素,说明原油可能有来自地球深部成因的油源;含有较多的亲石元素,说明原油可能不是从生油岩中排出的,而是从非岩石结构的地球深部流体中分异后聚集在岩石结构的孔隙中而形成油层的。原油的正烷烃结构显示的奇偶优势被认为系生物成因的油源,而不显奇偶优势被认为是甲烷石油(即来自地球深部的无机成因油源),不显奇偶优势的油样均沿基底断裂分布,正旁证了地球深部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