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74篇
海洋学   66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21.
高建昆  罗槐章 《云南地质》1999,18(3):291-306
笔者从景谷原油的基本物理性质,族组成和饱和烃特征,原油和原油单烃同位素分析,论述了景谷原油的低熟性。根据原油的甾,萜烷的地球化学特征,了原油的成熟度和其生油母质类型,并对原油芳烃主要含量的三芳甾烃,菲,萘系列化合物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景谷原油的低熟性,分析了云南第三纪盆地陇川-腾冲区,保山-耿马区、大理区和东区的成烃类型和发找油气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2.
Mango轻烃参数在塔里木原油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Mango稳态催化动力学轻烃成因模式所得到的参数可作为塔里木盆地原油分类的有效指标。不同成因原油之间K2[P3/(P2+N2)]值有明显的变化,在海相油中其平均值(0.20~0.23)较低,陆相油中(0.29~0.36)较高,表明该参数与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及沉积环境性质有关。N16/N15和(N16+N15)/(P2+P3+N2)等不同结构类型轻烃化合物的比值能区分海、陆原油。不同成因原油的C7轻烃组成反映出不同的碳环优势(RP),海相原油轻烃富含二甲基环戊烷(5RP),而陆相原油以甲基环已烷占优势(6RP)。  相似文献   
123.
原油族组分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标定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双舫  付晓泰 《地质学报》1997,71(4):367-373
利用等温密封热解实验技术及恒速升温热解实验与PY—GC分析技术的结合,本文分别建立并标定了原油中各族组分,即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原油中不同族组分成气的过程均可用平行一级反应描述,但不同组分在平均活化能及活化能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各族组分在地史过程中成气的过程可由各自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这将使原油成气过程的定量、动态描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4.
张彦龙  赵旭晁  葛文春  张吉衡  高妍 《岩石学报》2010,26(12):3507-3520
塔河杂岩体位于塔源-喜桂图缝合带北侧的额尔古纳地块东部,是早古生代侵入的花岗杂岩体。该杂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少量碱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辉长岩以包体存在于花岗岩中。岩石成因类型为典型的Ⅰ型后造山侵入体。岩体在野外地质特征、矿物组合、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等方面都表现出岩浆混合成因。在早古生代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拼合后的后造山伸展拉张背景下,地壳和地幔都发生部分熔融,直接起源于亏损地幔的玄武质岩浆侵入到下地壳熔融的花岗质岩浆房,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了塔河杂岩体不同的岩石类型。花岗岩的εHf(t)为-0.8~+5.6之间,Hf模式年龄在0.9~1.5Ga之间,反映塔河花岗岩的源岩应该是在中-新元古代时期由亏损地幔起源的新生地壳物质。结合额尔古纳地块早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资料,我们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曾发生过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  相似文献   
125.
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资源丰富,但不同层系或相同层系油气富集存在明显差异.以鄂尔多斯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油层组为例,基于大量岩心及钻/测井资料,对其岩性和岩石组合、沉积相类型及石油差异聚集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是在鄂尔多斯古湖盆迅速扩大、水体逐渐加深背景下形成的,发育以西南方向物源为主的河控三角洲沉积及湖泊(重力流)沉积,其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浊积扇等砂体是长9油层组主要的储集砂岩成因类型.受水深、水动力强度以及古地貌等地质因素影响,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相互切割叠置,沿主物源分散方向砂体具有“条”状、“带”状、“毯”状再到“席”状平面展布变化特征.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内部原油差异聚集特征明显,油藏内部原油多聚集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厚层砂岩物性相对较好的部位,发育“自生自储”型和“上生下储”型两类油藏.长9油层组以长7黑色页岩为油源的Ⅰ类原油形成“上生下储”型油藏较为普遍,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道-坝复合体砂岩为主,多为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沿各个主要物源口形成的三角洲连续分布.而以Ⅱ类原油为主“自生自储”型油藏的形成则与长9烃源岩互层产出浊积扇砂体密切相关,分布于志丹-华池-槐树庄林场一线临近长9油层组半深湖区.显然,“源”-“储”空间配置、砂体的空间连通性和储层物性是延长组长9油层组石油差异运聚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6.
借助色谱质谱测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冷湖三、四、五号构造上22 个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萜烷和甾烷相对含量的不同,将该区原油分成为3 类,即低熟单源型原油、成熟混源型原油和高熟混源型原油。对比研究表明,冷湖三号、四号构造原油链烷烃表现为nC20 前低分子量优势,五号构造原油则表现为nC21 后高分子量优势,从三号至五号,原油中四环萜烷相对含量逐渐变小,而重排藿烷、重排甾烷相对含量依次增加,说明母源类型依次变差,而成熟度则依次变高。  相似文献   
127.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油源问题是制约该地区勘探进程的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依据长9原油地球化学资料对原油成因进行了研究;针对长7烃源岩和长9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性导致难以评价两种烃源岩对长9油层组成藏贡献的问题,本文基于聚类分析理论,利用灵敏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计算、分析了长9原油与长7烃源岩和长9烃源岩间的相关性和类属关系,同时结合陇东地区地质特征探讨了长9原油成藏可能的运移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长9原油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的淡水湖泊环境,原油母质主要由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构成,原油已经成熟;长9原油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部分来自长9烃源岩;长7烃源岩和长9烃源岩生成的原油沿北东-南西向运移。烃源岩较强的生排烃能力、良好的疏导体系和有利的砂体展布对长9石油成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8.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下亚段—孔店组为一套紫红色或红色碎屑岩沉积,本身不具备生烃能力,因此对该层段原油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分析17个油砂和5个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的基础上,将该区原油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Ⅰ类原油分布于平方王地区和博兴洼陷,Pr/Ph0.8,Ph/nC180.6,伽马蜡烷含量极低,4-甲基甾烷、重排甾烷含量相对高,Ts/Tm、藿烷/甾烷值相对高,可能来源于一套淡水湖相环境下形成的、富含粘土矿物的泥岩。Ⅱ类原油分布于纯化—乐安构造带、陈官庄构造带,Pr/Ph0.6,Ph/nC182,伽马蜡烷含量高,4-甲基甾烷、重排甾烷含量低,Ts/Tm和藿烷/甾烷值低,可能与一套盐湖相泥岩或灰质泥岩有成因关系。Ⅲ类原油分布于青城北缓坡构造带,检测出25-降藿烷系列,伽马蜡烷含量介于Ⅰ类和Ⅱ类之间,可能为早期充注的Ⅱ类原油遭受生物降解后和晚期充注的Ⅰ类原油形成的混源油,且以晚期充注为主。Ⅳ类原油分布于王家岗地区孔店组,具有C29甾烷绝对优势和高含量的伽马蜡烷,推断为Ⅱ类原油和一种来源于浅湖—沼泽相的原油形成的混源油。  相似文献   
129.
塔河3号油田石炭系储层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塔河3号油田石炭系储层的压汞、铸体、电镜扫描、孔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储层的孔隙总体不是很好。储层共分为四类,最好的也只是中孔-中渗-粗喉型。其孔隙较小、喉道连通性较好、喉道分选差、毛管压力无明显平台,影响孔隙的因素是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0.
中国海相油气地质理论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近年来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一批大型海相油气田被发现,海相油气的地位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海相石油地质新理论的指导下,海相油气勘探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也将会极大缓解东部陆相盆地老油区的勘探开发压力。海相石油地质新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在成烃方面,研究认为中国海相不缺乏高有机质丰度的泥质烃源岩,纯碳酸盐岩生烃能力有限;深埋高温下原油裂解成气和高演化阶段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是海相天然气的主力气源;在低地温梯度和晚期深埋条件下,原油的稳定性较高,塔里木盆地液相石油可以赋存在9000m以上的储集层中,因此,塔里木盆地深层石油的勘探潜力很大。在储层方面,TSR溶蚀改造储层在深部更强烈、层间岩溶和顺层岩溶不受埋深限制或影响不明显,将解放深部碳酸盐岩的勘探。在油气成藏方面,大面积、准层状、连续型、缝洞型等油气富集模式的提出,拓展油气勘探的范围、降低了勘探成本;一批古老油藏的发现,提高了在构造复杂区寻找原生型海相油藏的信心。研究认为,近期海相勘探,围绕隆起斜坡部位勘探为主,主体勘探深度可以下移至90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