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307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1178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3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神府东胜矿区采煤塌陷对水环境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煤矿开采所造成的地面塌陷,已成为我国西部矿区危害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环境地质灾害,其对水环境的影响也最为严重,不仅导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遭到破坏,造成水循环模式发生改变,而且引起水资源量急剧减少,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极度恶化.本文以西部煤炭能源基地神府东胜矿区为研究区,从地表水、包气带水、地下水及水体污染四方面,进行采煤塌陷对水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为矿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改善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自2015年6月以来,在山东滕州荆泉水源地范围内连续发生多起岩溶塌陷。通过研究区域地质条件,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发育的浅层开口岩溶洞隙的存在,一定厚度的松散覆盖层及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是该区产生岩溶塌陷的基本条件。阐述了岩溶塌陷形成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得出长期过量抽采岩溶水是区内岩溶塌陷的主要因素,合理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是预防岩溶塌陷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国内外岩溶塌陷监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塌陷是全球广泛分布的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岩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开展岩溶塌陷监测工作,对塌陷预测预报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岩溶塌陷的监测技术与塌陷形成的机理关系密切。该文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和形成的条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岩溶塌陷的监测内容、技术方法、各自优缺点,如BOTDR监测、TDR监测、地质雷达监测、水动力条件监测及地-沉降等方法,为系统性地开展岩溶塌陷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和方法参考,展望了未来的岩溶塌陷监测工作,认为岩溶塌陷监测需结合塌陷的形成机理、塌陷地区覆盖层特征及水动力条件,综合利用多种监测手段联合进行,并形成完善的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74.
基于GIS技术的全国地面塌陷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小珍 《地球学报》2003,24(5):469-473
本文运用GIS的缓冲区、叠加、空间分析等功能,从地貌类型、碳酸盐岩类型、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及土地利用因素方面,对以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为代表的中国地面塌陷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其中模型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主要是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而影响因素中的分类值则是地面塌陷点的分布概率。评估结果表明,地面塌陷极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贵州、云南,其次是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  相似文献   
75.
云南高原岩溶塌陷总的特征是由岩溶高原特定的地质环境、岩溶发育、水文地质以及水文气象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和决定的,文中通过对这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分析,深化了对高原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和发育规律的认识。云南高原岩溶塌陷区域上分布零星,地段上呈现“点状”特征,主要集中发育于岩溶断陷盆地、岩溶槽谷(洼)地、岩溶台地或古高原面等特定的岩溶地质环境单元。主要原因是高原大部分区域为裸露型基岩山区,江河深切,垂直岩溶带发育,地下水埋藏普遍较深;盆、谷、洼地等人类聚居区,除边缘地带外,松散土覆盖层厚度较大,且黏性土层占比高,土体固结度也较高;岩溶发育不均匀,岩溶洞、管发育,但总体上地下岩溶率并不高,引发岩溶塌陷的洞、管较为孤立分散。  相似文献   
76.
近年,广东省粤北山区隐伏区岩溶地面塌陷日益增加,直接影响人民生产生活。英德市沙口镇某村地质环境复杂,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薄,底部卵石层与下覆天子岭组灰岩直接接触,溶洞与断层破碎带发育,溶洞与溶洞间连通性较好,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严重。在综合分析沙口镇某村地质环境条件基础上,从内、外两方面因素,对岩溶地面塌陷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认为在长期地下水位波动、潜蚀及淘蚀等作用松散盖层土体颗粒流失形成土洞,地表水与地下水强烈交替形成正负压力等作用下,土洞上部盖层发生塌陷。研究结论为科学制定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运用气体示踪进行土洞型岩溶塌陷监测预警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气体在不同形状、规模的土体孔隙、裂缝和土洞中的运移规律研究,分析气体特征值与土体变形破坏的关系,进而间接判断土洞的发育情况,实现岩溶塌陷监测预警.本文以广州市金沙洲岩溶塌陷区为例,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再现了土洞发育、形成到地面塌陷的全过程.运用气...  相似文献   
78.
双峰县杏子铺镇虎塘村突发特大型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受灾人口达250余户700余人,造成经济损失约4000万元。本文分析认为,条形保安矿柱尺寸严重偏小、矿房跨度过大、上下采场矿柱重叠率低是引发大面积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9.
武汉市陆家街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生于武汉市陆家街的地面塌陷,是隐伏岩溶区的一种地质灾害,由于它与人类工程及社会经济活动有关,所以也是一种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用潜蚀机制解释这种现象较为合理,它是一个累进变形破坏过程。地面塌陷的发生与一定的地质、地貌条件密切相关。在搞清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地质背景和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这种地质灾害是可以预测和防治的。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