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6篇 |
免费 | 114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246篇 |
地质学 | 202篇 |
海洋学 | 82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33篇 |
自然地理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本文结合弹塑性反应谱的研究,给出了求解钢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位移需求的基本步骤,并采用不同的R-μ—T关系计算了某15层混合结构的位移需求。结果表明:选取不同模型计算所得的位移需求有一定的偏差,偏差大致在25%以内,其中Newmark&Hall模型会较大幅高估结构的位移需求。通过比较,本文最终选取吕西林、周定松模型,其估计的位移需求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的偏差基本控制在30%以内,可以为工程界接受。对比分析不仅表明了选取该模型的合理性,同时说明弹塑性反应谱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估计此类结构位移需求的方法,在混合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104.
为实现结构刚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渐变,同时充分发挥组合钢板的性能,介绍一种新型高层抗震加固结构体系—组合深梁。通过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下,2个组合深梁填充钢框架结构模型试验,得到内填组合深梁钢框架结构的滞回曲线。试验过程中,混凝土板限制了钢板失稳变形,钢板塑性得以发展;组合深梁最后耗能破坏,随后钢框架发生破坏。试验结果显示:组合深梁主要由钢板部分来承担水平剪力和弯矩,混凝土板并不承担水平荷载;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且骨架曲线有明显的塑性流动阶段,试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好,证明内填组合深梁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最后,利用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该结构恢复力模型,可用于组合深梁结构的弹塑性反应分析。 相似文献
105.
钢围堰内混凝土拆除爆破工程较为鲜见 ,文章介绍了该工程所选取的爆破诸参数以及所采用的施工工艺 ,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6.
潭峪沟隧道塌方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塌方在隧道施工中经常发生.对八达岭高速公路潭峪沟隧道施工中发生的主要塌方的原因及其处理塌方的措施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7.
钢屈服—摩擦复合耗能器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综合利用不同耗能原理和机制来设计新型耗能器”的思想,研究开发了钢屈服-摩擦复合耗能器,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试验和对比试验,考察了耗能器的工作性能和耗能性能。给出了耗能器的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钢屈服-摩擦复合耗能器利用钢屈服滞回和摩擦两种机制耗能,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耗能能力强且可调节,构造简单,形状紧凑,体积小,造价低,制作与安装方便,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耗能减震装置。 相似文献
108.
设计制作了内填充榫卯砌块墙体的钢框架,对体系施加低周水平往复荷载。在往复荷载的作用下,在榫卯节点连接处产生了应力集中,榫头的上部边缘发生剪切破坏,使得插孔处混凝土被压碎,最终导致墙体与连接件发生脱离而体系破坏。开裂后,滞回曲线由梭形向弓形、反S形变化,开裂荷载约为极限荷载的48%,大于同类钢框架填充墙体的比值。说明榫卯结构改善了墙体的变形能力,在墙体达到极限荷载后,可保持裂而不倒。体系的能量耗散系数、等效粘滞阻尼比和延性优于普通填充墙体,说明榫卯结构提高了墙体的耗能能力进而提高了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09.
110.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动力响应有其特点,本文结合福州光明港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实际工程,开展环境激励及汽车动载激励试验,并应用有限元进行分析和研究,表明理论计算与实测的频率和振型等动力特性较吻合,同时进行组合作用、横向支撑连接、体外预应力等参数研究,为该类型组合连续梁桥的动力性能研究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