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71.
利用1979-2015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月平均降水资料(CMAP)以及英国哈得来中心海表温度月平均资料,采用2009年Kao等定义的中部型ENSO指数,给出了夏季中部型海表温度(SST)异常指数,并分析了中部型ENSO和海洋性大陆(MC)区域气候的联系。结果表明,当夏季中部型海表温度正异常事件发生时,海洋性大陆核心区域(中太平洋)出现显著降水和气温负(正)异常,此时海洋性大陆核心区域有明显的负(正)热源异常,大气受冷却(加热)而下沉(上升),同时潜热释放之外的非绝热加热表现为负(正)异常,易于导致降水负(正)异常。海洋性大陆区域与中太平洋间主要通过水平环流和垂直环流建立联系。(1)中部型ENSO指数显著正异常时,在对流层低(高)层,海洋性大陆区域和中太平洋间存在由关于赤道的对称气旋性(反气旋性)环流对而形成的直接联系,并使得海洋性大陆区域东部辐散(辐合)偏弱,而海洋性大陆区域西部辐散(辐合)偏强。(2)在垂直剖面上,赤道中太平洋海表温度的正异常和海洋性大陆核心区域的大气异常冷却有利于促使该地区低层赤道西风异常增强并进而利于中部型海表温度正异常的维持,并由此通过反沃克环流圈促进海洋性大陆区域下沉运动增强。此为海洋性大陆与中太平洋间的直接联系,可由皮叶克尼斯机制进行解释。而位于中太平洋与秘鲁地区的异常垂直环流亦可用这一机制进行解释。海洋性大陆与中太平洋的间接联系主要表现在由赤道外低纬和中纬度地区均存在的沿弧形路径上的垂直环流而建立的海洋性大陆与中太平洋地区的联系上。这些弧形垂直剖面上的垂直环流不仅与局地哈得来环流有关,还与热带和中纬度的罗斯贝波动有关。这些结果有利于深刻认识中部型ENSO对海洋性大陆区域气候的影响机理以及与热带外环流异常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2.
宁夏中南部古生代弧型构造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宁夏中南部地区在中奥陶世至泥盆纪是作为北祁连造山带北侧的弧后前陆盆地靠大陆一侧而存在的;由于在早古生代晚期该前陆盆地的关闭,该地区下古生界变形,发育明显的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一个大型的弧形构造,该弧形构造主要由弧形逆冲断层以及相关褶皱所组成,该构造弧顶指向北东,西翼宽、东翼窄,是加里东运动的组成部分,动力方向来自于南南西,即北祁连造山带。而卫宁北山地区的东西向构造仅仅是该弧形构造的一翼。新生代弧形构造是在古弧形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古构造。  相似文献   
173.
刘林 《世界地质》2011,30(2):186-191
从矿床产出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沉积环境与岩相、赋矿层位与含矿岩系及区域钒矿的对比等方面,对堰沟钒矿成矿地质背景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堰沟钒矿是赋存于早志留世大贵坪组黑色岩系中的沉积型钒矿,广泛分布于平利古陆北缘早志留世大贵坪组黑色岩系中,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4.
大巴山前陆弧型构造带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野外观察和构造测量,论述了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包括弧形带展布特征、分带特征、分段特征、分层特征、构造变形样式、叠加变形特征和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巴弧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大巴弧形成的机理不同于经典的碰撞造山模式,该弧形构造带经历了古生代大陆边缘伸展裂陷初始期、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雏形期和中晚侏罗世陆内造山定型期.造山作用前的古大陆边缘伸展作用及其产生的不规则边界形态对弧形带的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其中先成的城口-房县弧形断裂带不仅控制了早古生代沉积-岩浆作用,同时成为大巴弧形成的主导边界条件,而弧形带两端的基底隆起也起到了重要的限制作用.根据实际地质资料设计的简单沙箱模型模拟了这个弧形带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相似文献   
175.
崩滑堰塞湖沉积物(层)是在特定地质环境下形成的第四系堆积层。5.12地震在四川形成了大量的堰塞湖,随着时间推移会形成堰塞湖沉积物,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如何利用这些沉积物,需研究其工程地质特性和工程地质问题。以四川丹巴县关州水电站为例,在对河床闸坝堰塞湖沉积物形成机制研究基础上,对堰塞沉积物的分层、物理特性、压缩、抗剪及承载力等工程特性进行研究;最后对利用堰塞沉积物作为闸坝地基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6.
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的成因:来自砂箱实验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砂箱实验方法,本文对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多种要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大巴山弧形构造的形成,这些要素包括:早期伸展背景下形成的弧形边界、两侧基底地块的砥柱作用、底部滑脱层等.此外,北大巴山早期的伸展构造对随后挤压背景下的构造组合可能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结合前人研究,大巴山弧形构造的演化可分为...  相似文献   
177.
以龙洞堡机场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弃土段隧道大变形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隧道顺利通过剩余弃土段。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所处人工弃土段与经压密原生土体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小导管与袖阀管注浆无法在弃土层扩散,反而增加了覆土重度,增大了隧道上覆荷载;实践证明对剩余弃土段采取二重管双液注浆,其效果要明显优于上述两种注浆措施;掌子面预留核心土和掌子面锚杆有效控制了掌子面前方先行位移,剩余弃土段掌子面先行位移约占总位移的15%~18%,达到减少掌子面先行位移的目的;弃土段隧道开挖,上覆土体呈现出整体下沉趋势,通过拱脚注浆锁脚锚杆可以减少初期支护拱脚、边墙脚沉降和过大水平位移;通过数值计算分析表明弧形导坑法开挖时,安全系数最小值发生在隧道仰拱中部,其量值为3.36,初期支护安全系数均大于2.4,支护体系在施工阶段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8.
崩滑堰塞坝(湖)具有显著的地貌环境效应,这种效应在时间尺度上分为短期和长期2种,主要表现在河流水文过程、地貌演变、环境生态、景观等方面.堰塞坝形成初期河流原有生境受到干扰,河流生态和景观出现退化.堰塞体溃决强烈改变下游水文过程及河流地貌,严重冲击河流生境和生态,并可能对下游基础设施和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灾难性破坏.长期稳定维持的堰塞坝深刻影响河流地貌过程,并显著改善河流生境、生态,提升景观水平.堰塞坝(湖)是河床持续下切、岸坡失稳而自然反馈形成的裂点,能增加河流阻力,控制河床下切,如能长期维持是河流健康稳定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79.
堰塞坝会对山区河流的纵剖面产生强烈扰动,在某些情况下,堰塞坝造成的河流纵剖面变陡很容易与构造作用下基准面下降的迁移裂点混淆.然而,在何种程度下堰塞坝会影响基于地貌测量的构造分析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东缘的雅砻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解译,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来研究堰塞坝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0.
西秦岭白龙江复背斜两端弧形构造控矿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西秦岭南亚带弧形构造控矿的新认识,初步探讨了弧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及控矿机制。两组斜列的弧形构造发育于白龙江复背斜东、西两端,并分别控制了两个Au(U-As-Sb-Cu)矿集区。弧形构造顶部及附近的多组多方向次级断裂对本区大型金矿床及与成矿有关的中生代浅成-超浅成(碱质)中酸性岩浆岩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弧形构造翼部的成矿条件则不如其顶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