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通过DMJI法多年施工实践,分析我国在使用该I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研究方向及改进措施,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92.
93.
陈忠  付建利  陈怡宁 《地下水》2022,(5):294-296
河道城区段防洪设施自建成至运行至今已有50~60 a的时间,受当时技术条件和经济水平的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差,设防标准低,运行至今风化、老化及破坏严重,时刻威胁着城市的防洪安全。但考虑到城市段河道受地形及两岸建筑物限制,拆除难度大,尽可能地对原病险段堤防维修加固。本文根据城区段河道的病险情况,采取加固维修、拆除重建、堤防加高等方案进行堤防加固建设,成果可为本次河道及同流域河道防洪工程提供技术依据及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94.
堤防工程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堤防系统的层次性及模糊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堤防工程风险评价系统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构模型。结合FCT(Fuzzy Consistency Theorem)及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定义了模糊一致空间,实现了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权重反演。针对各典型护岸段,通过加固前江堤系统风险评价的结论,实现了护岸工程的风险等级划分,进而按照局部与整体加固两种情况完成了加固后江堤系统的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95.
堤防历史口门部位是堤防的重大隐患,以黄河荆隆宫历史口门堤段为实例,通过公式解析法和有限元法进行了渗流计算,并对堤防历史口门部位的渗流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荆隆宫历史口门堤段加固设计方案可选择减压井方案,为堤防加固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
针对目前堤防防渗墙质量检测内容和检测方法的不足,利用瞬态瑞雷波法对堤防防渗墙质量检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套井回填粘土防渗墙各测点瑞雷波频散曲线及反演分析结果,给出了套井回填粘土防渗墙墙体内部缺陷及施工深度。通过与现场钻孔取样室内土工试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瑞雷波波速与介质干密度的相关关系,为堤防防渗墙工程的质量的控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7.
淮河大堤土体工程地质特性及采动裂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下采煤,使地面大堤土体中出现了许多采动裂缝,普遍认为裂缝的存在对大堤与河下采煤安全构成很大威胁。以土体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为基础,采用试验和力学分析方法,分析论证了大堤土体采动裂缝的形成条件及其发育深度,得出几点结论:1)目前,淮南淮河大堤在粘土堤土体拉应变超过8~12mm/m、砂土堤超过3~5mm/m时,堤体就会出现裂缝;2)土中裂缝发育深度不会超过与土的力学特性有关的某一极限值。目前淮河大堤粘土堤约为4.0m、砂土堤约为2.0m;3)采取粘土注浆、铺设防渗膜等措施处理后,淮河大堤采动裂缝的存在就不会对河下采煤与大堤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98.
李国庆  张玉芬  李长安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21-67040021
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江、湖地质环境是造就武汉城市的基础,同时江河水患又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筑堤防洪是武汉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武汉的城市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堤防的修建史,是武汉城市发展的人地关系史。本文以武汉堤防修筑历史进程为主线,探讨了堤防建设的地质环境及对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市建设的意义。结果表明:修筑于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 ~ 1118年)武昌的花蕊堤是武汉市最早的堤防,距今已有约900年的历史;明代以前为零星堤防建设阶段,主要为保护城廓安全,哪里遇险在哪里修堤,具有局部性、应对性特点。明代堤防兴建已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一定的系统性,特别是袁公堤的修建开启了武汉围垸发展的历史。清代是武汉堤防大发展时期,开始了较系统的堤防工程,奠定了武汉市堤防系统的基础,大量围垸的修建使武汉城市由沿河、沿江(天然堤)发展开始走向了内陆(围湖)发展的新阶段。民国时期,武汉市的堤防建设在清代的基础做了进一步的局部完善。武汉市的防洪堤防体系真正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之后又不断地加固和加高,使之真正成为武汉市的安全保障工程;汉口的形成与发展完全依赖于堤防,城区的扩大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均是以四次堤防建设—袁公堤、汉口堡、京汉铁路堤、张公堤为前提的。堤防不仅是城市空间扩展的前提,又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民国以前武汉城区的主要街道大多数都依堤而建,平时以堤为街,汛期以街为堤,这是武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显著特点。分别以袁公堤和张公堤为界,武汉堤防建设中的人地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人类部分干预自然”维护生存阶段、“人为改造自然”谋求发展阶段和“人为控制自然”快速发展阶段。本研究可为地处洪泛区的城市地质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
牛小刚 《地下水》2020,(5):250-252
新疆和静县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该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进行研究。在具体分析当地水土流失情况的基础上,提出采取修建护岸、营造水土保持林,以及围栏封育天然林草地等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以期明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也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黄河下游拟建堤防截渗墙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下游堤防区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分析和阐述了堤防区拟建截渗墙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针对堤基土渗透变形破坏、堤基土液化、不均匀沉陷、大堤隐患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并提出了有意义的处理措施 ,对黄河下游堤防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