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401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硅作为冶炼组分,可以提高钢的可淬性、稳定性以及耐腐蚀性。硅也是生产硅钢的重要原料,硅钢是当今最重要的软磁材料。钢铁中绝大部分的Si来自于生产过程中加入的脱氧剂———硅铁。在这个过程中Si不会生成熔渣而析出,Si保持溶解于钢水中。高硅含量的钢铁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含硅的钢铁[w(S i)>0.1%]可以完全溶解于浓HC l和浓HNO3的混合酸中;但是用水稀释后,硅酸会凝结出来。因此,为了实现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准确测定S i,样品消解过程必须使用HF。为避免挥发性S iF4的损失,必须使用密闭罐消解系统。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开发一个验证的分析方法,测定合金钢中的S i。1仪器样品  相似文献   
103.
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法Zn同位素比值的高精度测定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详细报道了Zn同位素比值的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高精度测定方法,包括:MC-ICP-MS Zn同位素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歧视校正、同质异位素干扰评估、基质效应调查和同位素测量的长期重现性检验.研究表明,在测定条件下,运用标样一样品交叉法能有效地进行仪器质量歧视校正.同质异位素干扰的评估通过3种方式进行,即:在高分辨状态下同质异位数干扰信号的直接测定,低分辨状态下Zn同位素原始数据间相关关系的检验和低分辨下浓度梯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分辨模式下,尽管66Zn、67Zn、68Zn的同质异位素干扰信号很小,但的确存在,要获得准确同位素比值,必须使标样和样品的浓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匹配.在基质效应方面,主要考察Fe对Zn同位素比值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中Fe/Zn(质量比)不大于0.2时,Fe对Zn同位素比值测定无影响.重复性测定中,δ66ZnGSB-Romil=6.96‰±0.11‰(2sd),δ67ZnGSB-Romil=10.4‰±0.20‰(2sd),δ68ZnGSB-Romil=13.8‰±0.22‰(2sd),达到国际同类实验室先进水准.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地质岩石成分分析国家标准物质GBW 07270(闪锌矿)进行了Zn同位素平均成分测定为:δ66Zn=6.71‰±0.03‰(20),δ67Zn=10.08‰±0.05‰(20),δ68Zn=13.37‰±0.07‰(2σ).  相似文献   
104.
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测定Mg同位素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品-标准"交叉技术,以纯Mg试剂、水样和矿物岩石样品作为实验材料,尝试建立高精度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测定Mg同位素方法.应用质谱仪上窄的进样狭缝,将来自Ar载气、空气和酸中的C 2、C2H 、C2H2、CN 、NaH 等分子对Mg同位素的影响减至最小.当标准Mg浓度为3×10-6时,保持样品与标准的浓度比在0.5~2之间,对Mg同位素比值测量没有影响.大量实验表明,不同基质的行为各异:Na、Fe和Al的基质效应使δ25.Mg和δ26Mg偏负;Ca的基质效应使δ25.Mg和δ26Mg偏正;Cr的基质效应使δ25Mg和δ26Mg波动.控制[元素]/[Mg]的浓度比在0.05范围内,可以忽略同质异位素的干扰和基质效应.通过对本实验室的两个工作标准CAGS1-Mg和CAGS2-Mg的长期测量,估计出Mg同位素测量的外精度(2SD)对于δ26Mg可达0.18‰,对于δ25Mg可达0.090‰.在25Mg/24Mg对26Mg/24Mg的同位素比值图上,所有样品的Mg同位素值都落在斜率约0.5的质量分馏线上,意味着建立的MC-ICP-MS测定Mg同位素方法既精确又无干扰.相对于DSM3国际标准,样品的Mg同位素组成大致变化范围是δ26Mg值为2.790‰,δ25Mg值为1.282‰.其中,CAGS1.Mg的δ26Mg值最大,为0.399,来自新疆喀呐斯湖水的26MG值最小,为-2.091.  相似文献   
105.
MC-ICP-MS高精度Cu、Zn同位素测试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过渡族元素同位素是国际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测试技术的限制是制约过渡元素同位素研究发展的关键。笔者利用Neptune型多接收等离子质谱(MC-ICP-MS),采用Cu、Zn互为内标的方法对仪器的质量歧视进行了校正,对基质效应和测试方法的重现性进行了检验,建立了高精度的Cu、Zn同位素测试技术。在5个月内对实验室标准IMRCu和IMRZn进行了测量,结果分别为δ65CuNIST976=(0.34±0.08)‰(2SD,n=32),δ66ZnJMCZn=(-9.64±0.05)‰(2SD,n=26),δ67ZnJMCZn=(-14.37±0.16)‰(2SD,n=26),δ68ZnJMCZn=(-19.01±0.08)‰(2SD,n=26),分析精度达到国际同类实验室先进水平。对Cu、Zn同位素参考物质进行了对比测量,分析结果与报道值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6.
陈宝  杨林德 《岩土力学》2001,22(2):179-183
工程实践和室内试验都表明,非饱和的油田白垩同一般岩土材料一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依时性态,为此,在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非饱和白垩建立了一个修正剑桥模型,该模型可同时反映时间、应力吸力对非饱和白垩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吸入对非饱和白垩依时性态的影响及其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7.
荆继红  韩双平 《地球学报》2001,22(4):380-383
土壤水取样技术在环境地质研究领域,特别是包气带污染质迁移,集聚研究,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预测与防治,盐渍土改良及农业生态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而,以实验资料为依据。研究了土壤水取样技术某些重要应用基础问题,重点描述了土壤水取样器在4种不同岩性中的土壤水提取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岩性中的土壤水提取量与土壤吸力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相关方程,以及对影响土壤水取样速率和取样量主要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8.
烃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成烃潜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烃源岩中存在大量矿物沥青基质,目前对其成烃潜力知之甚少。本文以酒东盆地侏罗系和白垩系烃源岩为例,从矿物沥青基质与有机显微组分,无机矿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的关系及其荧光变化特点探讨其组成及成烃潜力,结果表明,矿物沥青基质中有机质含量低,且以次生有机质为主,原生有机质含量较少,成烃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109.
用经改造的GDS非饱和土三轴仪测得下蜀土在不同净围压下的变形特性和持水特性,并以van Genuchten模型对试验数据的拟合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净围压对下蜀土吸力应力特征曲线的影响,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脱湿状态下南京下蜀土的土水-力学特性。研究表明,下蜀土的变形特性受净围压与基质吸力影响,基质吸力越高,下蜀土的压缩性越低,可以用二元指数函数本构模型分析孔隙比与应力状态变量间的关系。净围压使下蜀土持水能力增强,净围压与进气值呈幂函数关系。土的压缩性越高,净围压对其持水特性的影响越显著;随着净围压的增大,下蜀土孔隙比趋同,净围压对持水特性的影响逐渐减弱。外部荷载对下蜀土吸力应力特征曲线的影响是分段的,在边界效应区范围内,净围压增大时,吸力应力特征曲线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在过渡区范围内,吸力应力随状态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不受外部荷载影响。根据双电层理论分析了高吸力时吸力应力的物理意义与计算方法,提出以界限有效饱和度作为吸力应力函数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110.
页岩基质孔隙主要包含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页岩油气在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中的渗流机理不同,对页岩中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的微观结构进行定量表征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实验分别获取具有代表性的页岩无机孔隙和有机孔隙扫描电镜图像,其中,无机孔隙相对较大,其图像的分辨率较低,有机孔隙相对较小,其图像的分辨率较高;然后,通过图像处理和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简称MCMC)法重构出相应的无机孔隙数字岩心和有机孔隙数字岩心,并提出局部叠加法构建同时包含无机孔隙和有机孔隙的页岩基质孔隙数字岩心;最后对无机孔隙数字岩心、有机孔隙数字岩心和基质孔隙数字岩心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叠加法构建的页岩基质孔隙数字岩心能够同时描述页岩中的无机孔隙和有机孔隙结构特征,无机孔隙本身连通性较差,有机孔隙本身连通性较好,有机孔隙的局部孔隙度和局部渗透率较高,对页岩中的流体渗流有着重要作用.该方法为页岩中不同的孔隙结构特征描述和油气在纳米尺度孔隙中的传输模拟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