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3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556篇
测绘学   2182篇
大气科学   424篇
地球物理   403篇
地质学   2041篇
海洋学   55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924篇
自然地理   63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81.
乔朝飞 《测绘通报》2014,(5):127-129
针对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以往侧重于建设,应用相对不足的问题,分析了政府和企业开展基础地理信息增值开发的特点,建议应积极探索基础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增值开发,尽快开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需求调研,加快建设天地图政务版,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982.
分析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的描述,并给出变化的增量模型。以北京市的行政区划变化为例,给出包括几何信息、属性信息和拓扑关系在内的区域变化增量模型。对某区域的房屋数据层和水系数据层的增量信息进行提取,应用这些增量信息可以对客户数据库的旧版本数据进行增量更新。  相似文献   
983.
《火山地质与矿产》2014,(3):F0003-F0003
《资源调查与环境》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质学术期刊,是在原《火山地质与矿产》内容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及其相关领域中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地质研究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等,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全文收录,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在国内外地学界具有很好的影响。《资源调查与环境》主要刊登基础地质(矿物、岩石、地层、构造、古生物等)、矿床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生态地质)、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能源地质、海洋地质、遥感地质、经济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实验、地质信息以及国外地学研究动态等研究成果。主要开设基础地质、矿床地质、环境地质、技术方法、旅游地质等栏目。  相似文献   
984.
征稿简则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5):F0003-F0003
正简介:《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力求及时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重要科学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月刊,中文版每月20日出版,英文版每月1日出版.  相似文献   
985.
沉箱加桩复合基础地震响应离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锐  黄茂松 《岩土力学》2014,299(2):380-388
针对沉箱加桩复合基础地震响应问题开展动力离心试验研究。采用砂质粉土作为地基土,上部结构简化为质点和柱体,基础类型包括单桩、沉箱、沉箱加桩复合基础,利用层状剪切模型箱消除边界反射,以上海人工中波为输入波,在50 g离心加速度场下进行水平地震试验。根据基础形式的不同进行3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刚度较小的土,地震波向上传播过程中具有加速度衰减的特征;沉箱底部加桩对于降低基础和结构地震响应有积极的效果,有利于增强其抗震能力;地表、基础、结构的地震响应频率特性各不相同,这取决于其各自不同的自振特性;土与基础、基础与结构之间均会发生地震相互作用,但只有与相互作用对象自振频率均较接近的地震频域分量才能引起明显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86.
于通顺  王海军 《岩土力学》2014,35(3):820-826
复合筒型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宽浅式基础型式。在风、波浪、海流等动力荷载的作用下,复合筒型基础内外地基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模拟了复合筒型基础受到的风浪流荷载,并将风浪流荷载合理叠加,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风浪流联合作用下复合筒型基础地基动力响应规律。同时对复合筒型基础内外地基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及液化范围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复合筒型基础附近海床液化深度随着饱和度、渗透系数、波浪周期、水深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泊松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87.
鲁先龙  乾增珍  崔强 《岩土力学》2014,35(3):647-652
随着西部电网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架空输电线路需经过黄土地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抗拔能力通常是其设计控制条件。掏挖扩底基础因具有较好的抗拔承载性能而在黄土地区输电线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甘肃黄土地区2个试验场地12个掏挖扩底基础实测上拔荷载位-移曲线,分别采用Chin双曲线模型以及初始直线斜率法、双直线交点法和L1-L2方法确定了基础抗拔极限承载力及其对应位移,得到了抗拔基础归一化荷载-位移曲线,采用归一化荷载-位移双曲线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给出了不同保证概率下基础荷载-位移预测曲线。结果表明:初始直线斜率法得到的承载力最小,双直线交点法次之,Chin数学模型法最大,宜采用L1-L2方法确定黄土地基掏挖扩底基础抗拔承载性能;荷载-位移曲线归一化处理可显著减小实测荷载-位移曲线的离散性,按双曲线拟合参数a、b均值确定的归一化荷载-位移曲线代表了试验平均值,而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刚度远大于95%保证概率的预测曲线。  相似文献   
988.
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 在构造、沉积、石油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 从典型油气藏解剖入手, 构建了西北沙巴盆地3种类型的油气成藏模式, 即岩性型、地层型和滚动背斜型油气成藏模式。盆地经历了裂谷期、挤压反转期和拗陷期3个演化阶段, 发育Stage Ⅰ、StageⅡ、StageⅢ、StageⅣ等4套新生代沉积地层。盆地以StageⅣ泥/页岩为主要烃源岩; 有利储集层为由StageⅣC、StageⅣD、StageⅣE砂岩构成的上砂岩单元、由StageⅣA砂岩构成的下砂岩单元及StageⅣC/ⅣD地层滑塌形成的深水浊积砂体; 空间配置方面, 烃源岩与储集体平面相接、空间叠置, 为油气运移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油气富集条件及分布规律的综合分析, 认为"内带"构造区的地层油气藏及"外带"构造区的岩性油气藏是盆地未来的油气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989.
城市边缘带识别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建  马晶  袁媛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8):1068-1077
城市边缘带作为城市与乡村相交接的特殊地带,是城市化进程中最为敏感的区域;城市边缘带的定量识别是研究边缘带社会结构、景观格局和发展梯度的基础工作,也是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但边缘带识别的理论与方法未受到足够重视,缺乏系统梳理。本文在对比分析城市边缘带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边缘带识别的实质与内涵;提出了基于指示要素—空间单元—判别模型的城市边缘带识别概念框架,并从上述三方面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城市边缘带识别研究进展;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城乡作用机理探析、多要素综合识别、非参数化模型融合、多尺度转换以及长时间序列动态监测等将是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0.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关联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建国  张文忠 《地理科学》2014,34(5):522-530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1990~2011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发现:此间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现了空间自相关性,表明这22 a间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并不是完全的随机状态,受其它区域的影响。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从空间维度探究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经济的集聚水平越高,全要素生产率会得到显著改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与效率的提升有着显著地积极作用,并表现一定程度的溢出;政府干预和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说明政府部门要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同时表明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信息化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但基础设施水平在统计学意义上并不显著;民营化所占比重的提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是显著的,因为私有化致使企业的权力下放有助于提高技术效率;经济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中国部分省份土地投入规模过大而出现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从全要素生产率在各个地区间溢出的证据出发,各个地方政府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打破目前行政区经济的界限,实现跨区域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共赢,最终实现所有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