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04篇 |
免费 | 911篇 |
国内免费 | 3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93篇 |
大气科学 | 646篇 |
地球物理 | 480篇 |
地质学 | 2043篇 |
海洋学 | 248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1680篇 |
自然地理 | 37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2篇 |
2023年 | 296篇 |
2022年 | 406篇 |
2021年 | 442篇 |
2020年 | 378篇 |
2019年 | 415篇 |
2018年 | 227篇 |
2017年 | 287篇 |
2016年 | 278篇 |
2015年 | 373篇 |
2014年 | 746篇 |
2013年 | 588篇 |
2012年 | 650篇 |
2011年 | 683篇 |
2010年 | 592篇 |
2009年 | 608篇 |
2008年 | 649篇 |
2007年 | 530篇 |
2006年 | 508篇 |
2005年 | 476篇 |
2004年 | 435篇 |
2003年 | 454篇 |
2002年 | 337篇 |
2001年 | 248篇 |
2000年 | 193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162篇 |
1997年 | 157篇 |
1996年 | 126篇 |
1995年 | 148篇 |
1994年 | 104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城市和湖泊对区域降水都有显著的影响,但二者对暴雨过程的相对影响尚需定量评估。为了揭示城市与湖泊相对及共同作用对暴雨过程的影响,本文选取华东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WRF模式,针对2015年6月27日一次江淮梅雨期间由低空切变线引发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和周围城市的存在会增强研究区域的降水,并且城市的影响要大于太湖;太湖和周围城市与其他区域的温度差会导致地面风场在城市及其附近区域辐合,进而产生强对流;形成的强地面辐合线还会影响低空切变线的生成位置,并在其移动过程中相互调整、相互增强。总而言之,太湖与周围城市的共同作用对于地面风场辐合以及低空切变线的形成与强度都存在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本次暴雨的位置和强度。 相似文献
102.
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评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遵循城市与海洋经济协同的发展理念,构建环渤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时空协调度评价体系,运用复杂系统时空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并分析2008~2016年环渤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时空协调度,通过SaTScan软件分析其时空聚类区。研究结果显示:①海洋经济各系统发展水平中,社会系统呈大幅度分散上升趋势,经济系统、生态系统与综合系统呈小幅度集中与分散交替上升趋势;协调等级时序变化稳定型城市主要是大连、潍坊、青岛、烟台、威海。②协调度时空聚类区既有空间分异又有重叠交集,社会系统、综合系统、经济系统聚类区依次相互覆盖,生态系统与其它三系统既有重叠区也有独立区。③聚类区内部,社会系统最为稳定,综合系统、经济系统次之,生态系统最为薄弱。 相似文献
103.
大都市空间扩展的廊道效应与景观结构优化*──以北京市区为例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由于存在城市中心梯度场和廊道效应梯度场,在单纯经济利益趋动下,城市本质上存在摊大饼倾向,这将严重破坏城市合理景观结构与生态平衡.文中运用廊道效应原理,研究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相互作用过程,结合北京中心市区不同时期空间扩展格局,分析城市景观8个方位廊道的扩展量、扩展速度及变化趋势,提出将自然廊道体系纳入北京大都市区规划,形成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相间分布的星状分散集团式景观格局,以有效阻止建成区摊大饼过程.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从城市化水平预测、人口统计口径、人口规模预测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区别与联系 ,旨在找出两规之间的协调途径 ,以更好地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一、概述 测量控制网是工程施工测量和城市测量的基础。控制网的优劣首先反映在网的精度指标,它决定于网形结构、多余观测量的选择和旋测仪器实际所能达到的精度等因素。但控制网的精度不是越高越好,在满足必要精度后增加的“额外的”精度,并不会带来明显的效益,反而会使测设控制网的成本大大提高。因此,避免控制网对绝对精度的过高要求,达到布设控制网的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是反映控制网的优劣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6.
多维邻近下浙江城市创新网络演化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浙江90个县级城市(城区)为对象,基于大数据专利文本挖掘析取城市间合作申请专利数,构建创新网络,采用空间网络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2007—2017年浙江城市创新网络的网络结构、时空演化及创新合作强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 浙江城市创新网络规模逐渐扩张,“小世界性”显著,通达性较好,整体呈以杭州湾区为核心的“网络局部化、辐射中心化”特征,等级层次性清晰;② 浙江城市创新合作强度与经济规模、教育水平、政策支持、技术势差、城市行政等级、技术邻近性、边界相邻效应显著正相关且受地理距离约束,认知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与创新合作间分别呈“U”型和倒“U”型曲线关系,网络效应更多在整体网层面上促进了创新合作。在特定省份县级城市层面探讨了如何加强城市创新网络协同效应,以促进地方城市间的创新联系。 相似文献
107.
超大城市是全球经济、文化以及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承载体和重要纽带,其形态结构特征和人口聚集效应是城市化影响的典型表现,然而当前对于全球超大城市形态特征及扩张模式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2000—2020年全球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GULUC-30),利用城市扩张强度差异指数分析了超大城市用地的时空变化规律;而后运用面积—半径标度分析模型研究了超大城市的分形特征及扩张模式,最后基于城市用地面积和城市人口之间的线性关系评价城市用地效率。结果发现:① 2000—2020年东南亚和东亚的中国超大城市用地扩张最剧烈,城市用地面积分别扩张了3148.32 km2和5996.26 km2,城市扩张强度差异指数平均值大于3;② 2000—2020年超大城市的形态特征和扩张模式向着更加集约和紧凑的方向发展,径向维数平均值由1.54增加至1.56,分维差呈逐年减少趋势,城市内部结构一体化特征显著;③ 北美和欧洲的超大城市用地效率低,2020年城市用地面积与城市人口比值系数范围为0.89~4.11;南亚和非洲城市用地效率高,比值范围为0.23~0.87。超大城市空间扩张格局和形态变化的认识对于城市用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严格控制超大城市扩张规模,促进城市用地的均衡发展是建设韧性城市和实现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8.
论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进入环境文明时代的必然选择。在当前资源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我国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给地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指出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地球科学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些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9.
''''2005地理信息系统金奖工程简介北京东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市东城区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一个以政府和市民为主体,基于有线和无线网络,无线数据通讯,GIS,地理编码等信息化技术,集成地理空间框架,单元网格,管理部件, 相似文献
110.
一、城郊结合部的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多方面因素影响,农业规模受限
城郊结合部的农业规模一般本身都不大,这主要由其地形决定。加上随着房地产业和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城市空间扩展的速度也是十分迅猛,城郊结合部的郊区农业专业化和机械化显得越发困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