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92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闽西南“丁屋岭砾岩”孢子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闽西南丁屋岭一带浅变质岩系中夹持着一套紫红色粗碎屑岩系 ,1970年《长汀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其划为震旦系南沱组下段 ,之后改称丁屋岭组下段 (习称“丁屋岭砾岩”) ,认为是澄江运动或晋宁运动的产物。长期以来因缺少化石 ,对其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本次《瑞金市幅》区调工作首次在“丁屋岭砾岩”中获得孢子 ,为将“丁屋岭砾岩”置于上泥盆统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32.
长江源美杜塘一带发现古近纪双壳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位于唐古拉山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东特提斯构造域北部,居拉竹龙—金沙江板块结合带与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之间的羌塘地块,北与可可西里盆地相接。在各拉丹冬西部赤布张错周缘分布有大面积的时代有争议的暗红色砂、砾岩地层。笔者在开展1:25万赤布张错幅野外  相似文献   
133.
根据湖南地层发育情况,依国际地层划分标准和中国地层指南要求,将湖南省境内原震旦纪早世划归新元古代南华纪,地层系统可分为3个相区。综合已有同位素测年数据,初步建立起南华纪年代构造格架,确立南华纪底界年龄为800Ma左右,顶界年龄为700Ma左右.  相似文献   
134.
湘西震旦纪武陵山生物群的化石形态学特征和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孝红  汪啸风 《地质通报》2002,21(10):638-645
湘西桃源理公港震旦系留茶坡组中部黑色页岩中的炭质压膜化石,为研究末前寒武纪晚期生物学提供了一个稀有的布吉斯页岩型分类学窗口。根据已知属种和新获材料的研究,确定了17个明显的形态类型,讨论了每种形态类型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属性,指出除个别化石可能为两侧对称动物外,其余绝大多数化石可以解释为原核生物或多细胞藻类,系统发育上与绿藻、褐藻、蓝藻细菌等相关。具固着器、叶状体为球状或具同心纹构造的Apsidiumsphaericus的发现,进一步证明典型埃迪卡拉动物群(或白海生物群)中简单的圆盘状化石可能为多细胞藻类,而不是水母。武陵山生物群中具同心纹结构的大型圆盘状化石的出现及其共生生物特点,指示该生物群是埃迪卡拉期生物分异发展阶段的产物,是末前寒武纪晚期一个以多细胞藻类发育为特色的新型生物群。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历史上的"顺世"绝大多数(≈83%)出现在"好天时纪"中; 绝大多数"乱世"出现在"坏天时纪"内(≈85%).历史上的分裂期都出现在"长坏天时纪"中.依据"天时好、坏"与"顺世、乱世"的两两对应关系, 可将历史上的皇帝分为贤、明、庸、暴四类.本世纪初开始的"长好天时纪"可能是中华民族又一个辉煌时期的开始.但是对"坏天时代"的可能干扰, 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6.
南海西沙海域西琛1井生物礁的性质及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沙海域西琛1井生物礁主要是由红藻门壳状珊瑚藻、有节珊瑚藻和绿藻门仙掌藻等钙藻组成的植物礁,其次为珊瑚礁.礁相类型主要有礁核相和礁后泻湖相.岩石矿物成分单一,以碳酸盐矿物为主,包括低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结构组分有生物骨架、粒屑、泥晶和亮晶;结构类型有生物格架、生物障积、生物节片、生物捆扎和生物粘结结构.岩石类型包括骨架石灰岩/白云岩、粘结石灰岩/白云岩、粒屑石灰岩/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有粒间孔、生物体腔孔、藻架孔等原生孔隙和铸模孔、裂缝、颗粒内溶蚀孔、藻类溶孔、扩大的粒间溶孔等次生孔隙.孔隙组合类型以粒间孔 溶孔 晶间孔最为发育,储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7.
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湖相叠层石成因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新发现湖相叠层石,它们集中分布在中新世五道梁群地层中.这些叠层石形态以穹隆状最为常见,局部地区甚至形成叠层石藻丘礁,根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纹层构造和显微结构与现代海洋叠层石和前寒武纪时期的叠层石十分相似.根据对采集的叠层石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并与藻团块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泥质灰岩以及少量白云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叠层石灰岩、藻团块灰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点,表现为低Sr/Ba、高Fe/Mn的特点,判断这些叠层石碳酸盐沉积在低盐度湖泊环境,建造叠层石的蓝绿藻生长在滨浅湖地带.它们的δ18O值变化于-6.63‰~-7.63‰之间,接近一般湖相淡水灰岩的范围内,指示入湖水量增加、湖水向淡化方向发展.湖泊中蓝绿藻类繁盛和叠层石的出现指示高湖面湖泛事件,说明青藏高原中新世时期曾出现过气候异常湿润期,这为判别区域气候的干湿变化提供了一个沉积标识.  相似文献   
138.
南京附近新近纪岩石地层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南京附近新近纪砂砾层代表性剖面描述及对比,新近纪玄武岩的喷发期次及其与砂砾层的层序关系,着重讨论了新近纪砂砾层的岩石地层层序及不同时段砂砾层的岩性特征。建议建立大雨花台组(群)(N1-2y)来包含南京附近所有的新近纪砂砾层;建议该区新近纪玄武岩统一命名为方山(旋回)玄武岩。  相似文献   
139.
Stable carbon isotopes were used together with molecular markers to constrain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andstone extracts and potential source rocks in the pre-Tertiary in the Huanghua Depression, North China. Comparison of the extracts from Permo-Carboniferous terrigenous mudstones and Ordovician marine carbonates indicated that their prominent differences are in stable carbon isotopes, molecular markers and thermal maturity. Although the extracts of the Mesozoic and Lower Permian Xiashihezi Formation sandstones have some similar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molecular markers data provide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Upper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oils and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Taiyuan Formation mudstones, and between the Lower Permian Xiashihezi Formation oils and the Lower Permian mudston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pper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sandstone oils were derived chiefly from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Taiyuan Formation terrigenous mudstones and that the Lower Permian Xiashihezi Formation oils were sourced from the Lower Permian Shanxi Formation and Xiashihezi Formation terrigenous mudstones.  相似文献   
140.
探井揭示渤海海域东南部地区新近系发育高频河湖交互相沉积体系,砂体预测难度大,其中古湖盆水体深度是影响该区砂体展布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地层频谱属性趋势分析技术、古生物等多种技术方法对新近纪古湖盆水体特征进行恢复,结合古生物的古水深指示意义完成了新近纪湖泊萎缩期古湖盆水体深度的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蓬莱7地区新近系发育缓坡沉积的淡水湖泊湖平面波动频繁,馆陶组沉积早期古水深较浅约3m左右,馆陶组中后期古水深开始增加,并且呈现出从南向北逐渐加深的趋势。明化镇组下段中上部沉积时期古水深达最大,但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时期水体深度主要在4~6m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