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11篇 |
免费 | 1948篇 |
国内免费 | 44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4篇 |
大气科学 | 339篇 |
地球物理 | 632篇 |
地质学 | 12612篇 |
海洋学 | 662篇 |
天文学 | 178篇 |
综合类 | 647篇 |
自然地理 | 2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4篇 |
2023年 | 361篇 |
2022年 | 473篇 |
2021年 | 503篇 |
2020年 | 458篇 |
2019年 | 480篇 |
2018年 | 397篇 |
2017年 | 425篇 |
2016年 | 444篇 |
2015年 | 489篇 |
2014年 | 669篇 |
2013年 | 547篇 |
2012年 | 648篇 |
2011年 | 709篇 |
2010年 | 545篇 |
2009年 | 543篇 |
2008年 | 499篇 |
2007年 | 469篇 |
2006年 | 434篇 |
2005年 | 392篇 |
2004年 | 435篇 |
2003年 | 411篇 |
2002年 | 369篇 |
2001年 | 397篇 |
2000年 | 337篇 |
1999年 | 379篇 |
1998年 | 415篇 |
1997年 | 404篇 |
1996年 | 406篇 |
1995年 | 360篇 |
1994年 | 359篇 |
1993年 | 318篇 |
1992年 | 367篇 |
1991年 | 288篇 |
1990年 | 259篇 |
1989年 | 243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78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4篇 |
1948年 | 7篇 |
194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矿床的成矿物质一是来自地层,即下二迭统玉泉组大理岩;二是来自于华力西晚期似斑状黑云母斜长花岗岩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122.
在绿片岩、角闪岩和麻粒岩和变质岩层中,电气石岩和富电气石的沉积物与喷气矿化伴生,它们遭受了中等到强烈的变形,呈连续层状分布于褶皱构造附近,显示出诸如层理、递变层理、交错层理、层内滑动等沉积构造和拉裂构造。在高级变质作用区,它们显示变质结构,通常被再活化而成的石英-电气石脉所穿切。富电气石岩出现在由海底喷气而形成的Pb-Zn-Ag、Cu-Co、Cu-Bi、W、Sn、Au和稀土元素矿化的下部、内部及矿化之上,且在横向上与矿化同期的地层中。在一些地方,电气石岩没有上述矿化现象,也不与花岗质岩石相伴生。电气石的成分是黑电气石-镁电气石,虽反映了其全岩成分,但不能作为矿化的标志。虽然电气石是与花岗岩、交代岩、角砾岩简伴生的普通矿物,但本文描述的富电气石层为山硅电气石前身的变质作用产生的富硼硅质铁建造。它们是一种常见的喷气岩类型,并且常常出现在早-中元古代厚层的泥质变沉积岩和蒸发岩层序中。这就说明硼是由含硼的粘土的淋滤作用或由含硼酸盐的蒸发岩的淋滤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3.
玄武岩浆起源和演化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对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基性火山岩成因的新思路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以全球大地构造为背景讨论了玄武岩浆起源和演化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合理解释各种环境中火成岩的形成机制,也有助于依据野外岩石组合来判别古构造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和观察,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及中-新生代基性火山岩成因提出了一些新解释.这些解释与地质观察相吻合,且符合基本的物理学原理.虽然中国东部基性火山活动可称为"板内"火山活动,但它实际上是板块构造的特殊产物.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是其下部被改造为软流层的缘故.这种改造是加水"软化"所致.水则源于中国东部地幔过渡带(410~660
km)内古太平洋(或其前身)俯冲板块脱水作用.其将岩石圈底部改造为软流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岩石圈减薄的过程.因为软流层是地幔对流的重要部分,而大陆岩石圈则不直接参与地幔对流.中生代玄武岩具有εNd<0的特征,说明其源于新近改造而成的软流层,亦即原古老岩石圈之底部.中国大陆北北东-南南西向的海拔梯度突变界线与东-西部重力异常,陆壳厚度变化,以及地幔地震波速变化梯度吻合.因此可将北北东-南南西向梯度线称为"东-西梯度界".该界东-西海拔高差(西部高原与东部丘陵平原),陆壳厚度差异(西部厚而东部薄)和100~150
km的深度范围地幔地震波速差异(西部快而东部慢),均受控于上地幔重力均衡原理.这表明西部高原岩石圈厚度>150~200
km,而东部丘陵平原岩石圈厚度<80km."遥远"的西太平洋俯冲带具有自然的地幔楔吸引作用.此吸引作用可引起中国东部"新生"软流层东流.软流层东流必将引起西部高原底部软流层的东向补给(流动).这一过程必然导致东移软流层的减压,即从西部的深源(岩石圈深度>150~200
km处)到东部的浅源(岩石圈深度~80km处).东移软流层的减压分熔可合理解释具有软流圈地球化学特征(εNd>0)的新生代中国东部基性火山活动及玄武岩的成因.这些对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质过程的解释,将为更加细致的,以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为主的讨论所验证. 相似文献
124.
川滇黔等地在二叠世晚期发生峨眉山玄武岩短期内大规模溢流喷发。滇西地区发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均被认为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产物,但在滇东地区却一直缺少该类岩石组合的报道。本文在滇东建水地区首次发现了腊里河超基性岩体,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表明该超基性岩先期形成年龄为(246±5.2)Ma,为晚二叠-早三叠世的产物,后期中侏罗世晚期(169.6±2.0)Ma(MSWD=3.5)发生岩浆活化。该超基性岩Mg#值平均为78.73,稀土元素表现出略微右倾的平坦型特征,Rb、Sr、Ba、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相对亏损,Ta异常富集。其地化特征表现出富集型地幔源区特征,与峨眉山玄武岩成因关系密切。晚二叠世建水地区由于地幔柱活动形成地表溢流玄武岩,在深部岩浆房由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超基性侵入岩,到中侏罗世晚期,伴随着华南地区发生多期次构造运动,先前存在于岩浆房中的超镁铁质岩经过后期热液改造活化,沿着断层裂隙侵入地表。 相似文献
125.
本文首先论述了板块学说提出的过程和存在的一些不足与疑问,特别是该学说将Holmes(1948)的地幔热对流说作为驱使岩石圈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而后又以青藏高原及邻区为例,根据区域地质、蛇绿岩和地质构造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地震测深研究的成果,详细地论证了本区不存在有大洋中脊扩张成为大洋盆地的新大洋和大洋板块简单的B型俯冲模式,但存在有海底扩张的陆间海和海洋地壳板片(蛇绿岩构造岩片)的仰冲以及大陆岩石圈板片复杂的A型俯冲新模式.新模式不是以地幔对流运动,而是以扩张分离A型俯冲的大陆岩石圈板片与软流圈之间的水平剪切相对运动机制作为它的躯动力. 相似文献
126.
新疆西准噶尔发现早泥盆世埃达克岩:大地构造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新疆西准噶尔博什库尔-成吉斯(Boshchekul-Chingiz)岩浆弧南缘,额敏县东南约100km的阿克乔克含铜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其锆石U-Pb年龄为410.5±2.9Ma,形成于泥盆世早期.岩石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钾钙碱性-钙碱性,SiO2含量在61%~66%之间,具高Al(Al2O3=15.67% ~ 16.87%)、Sr(475×10-6 ~ 879×10-6)及高Sr/Y比值(36 ~77),低Y(9.87×10-6~14.46×10-6)、Yb(0.96×10-6~ 1.49×10-6),富钠贫钾(Na2O =4.25% ~5.58%,K2O=2.26% ~3.27%,Na2O/K2O=1.40~ 2.47),MgO=1.51% ~2.58%,Mg#=41~48,并显示富集强不相容元素(Ba、Rb、Sr、Th、U)和LREE,(La/Yb)N=6.0~10.2,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Y/Yb=10,无Eu异常(Eu/Eu*≈1.0)和HREE呈平坦型的配分特点,以及与环太平洋新生代埃达克岩相当的Rb/Sr(0.04 ~0.07)和La/Ce(0.42 ~0.51)比值,但偏低的Nb/U比值可能与俯冲沉积物加入有关.阿克乔克花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是早泥盆世早期库吉拜-和布克赛尔(Kujibai-Hebukesaier)及洪古勒楞蛇绿岩带所代表的古大洋向南俯冲的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源区残留相主要为角闪石+辉石+石榴石,源岩应为石榴角闪岩;阿克乔克早泥盆世埃达克岩及谢米斯台-赛尔山晚志留世-早泥盆世A-型花岗岩(422~405 Ma,Chen et al.,2010)构造岩浆岩带可东延至扎河坝-阿尔曼太蛇绿岩带之北的岛弧带,构成一条贯穿东、西准噶尔北部的巨型构造带;阿克乔克埃达克岩伴有斑岩型Cu成矿作用,因此,在东、西准噶尔博什库尔-成吉斯-达拉特-巴依塔格巨型岩浆弧带有可能存在与埃达克岩有关的Cu-Au矿带. 相似文献
127.
为探究模型试验中层状软岩模拟方法,依托九绵高速层状软岩隧道现场取样的室内试验结果,多次试验确定重晶石粉、石英砂、石膏粉、滑石粉和水的最优配比以模拟软岩基体,采用带孔薄膜模拟层理弱面的黏结作用,并通过直剪试验确定孔隙率,最后对不同层理角度与层理厚度的试样开展直剪与单、三轴试验以反映各向异性情况。结果表明:软岩基体模拟最优配比为0.55:0.15:0.07:0.06:0.17,重晶石粉对强度及破坏变形起决定作用,含量过低易压溃,含量过高产生上下贯通裂缝;采用30%孔洞率的薄膜模拟层理效果最佳;土样强度随层角呈U形变化,层厚减小(不小于2 cm),强度减小。直剪试验中,45º层理剪切面朝层理方向倾斜,90º层理导致剪切面上下产生裂缝与碎裂,单三轴结果中,0º层理会产生小角度倾斜裂缝,45º层理产生垂直层理面的斜裂缝及二次破裂,90º层理产生顺层理的竖向劈裂;与现场结果对照后确定最优层厚为 3 cm,对层角与层厚的直剪与单三轴试验结果整体一致,揭示土样孔隙压密闭合−弹性−塑性胀裂破坏−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8.
肯登高尔铜钼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成矿带中一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赋存于纳林果勒中酸性侵入体与上石炭统东图津河组钙质粉砂岩夹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纳林果勒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与二长花岗岩组成。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16.3±3.5Ma和298.9±3.3Ma,表明两者侵位时代分别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地球化学组成上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硅和高钠的特征,富集Sr、Rb和Th,亏损Nb、Ta、Yb和Y,无Eu异常,岩石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是造山晚期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二长花岗岩具有富硅、富钾、低铝的特征,富集Rb、Th、Nb和Hf,亏损Sr、Ta和Ti,具有明显Eu负异常,岩石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是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下地壳进一步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通过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产物。结合成岩年龄和区域构造背景,推测西天山北缘在晚石炭世进入碰撞造山阶段,在早二叠世向造山后伸展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129.
河北南部地区石炭一二叠系煤层煤种丰富,峰峰、邯郸矿区煤层的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和半暗煤为主;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煤、微镜惰煤及微暗煤;煤的结构以细、中宽条带状结构为主,在半亮煤和半暗煤中最多;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最高,一般可占50%~91%,惰质组占10%~35%,壳质组含量一般不超过5%,对煤层气来说,这是比较有利的烃源条件:区内大淑村矿2煤的矿物质含量最低,其煤的吸附能力较其它矿区高;主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具有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揭示了煤的生烃强度具有由南向北逐渐增高的趋势。该区煤层气源岩不仅影响煤的生烃能力,还影响着煤层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和煤层气的开采能力。 相似文献
130.
储层内部建筑结构是评价油气藏、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文章以华庆地区长63层水下分流河道为例,利用野外露头照片和连井剖面等资料,应用petrel软件,系统建立了华庆地区长63储层构造模型和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质含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构型界面可划分为5级:其中5级为同期水下分流河道复合砂体的界面,4级为水下分流河道单一砂体的沉积界面,3级为水下分流河道单一砂体内部增生体的界面,2级为增生体内部简单的层系组界面,1级为增生体内部单个交错层系的界面。研究区砂体内部存在侧积夹层、前积夹层和垂积夹层3种类型的夹层。建立的研究区长63构造模型总体趋势为西低东高。从孔隙度、渗透率和砂泥岩分布模型图可以看出研究区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结构解析结果客观的反映了长63储层内部基本单元的展布形态,真实再现了研究区内部砂体的空间形态分布模型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