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7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572篇
测绘学   304篇
大气科学   429篇
地球物理   422篇
地质学   1093篇
海洋学   394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本文分析了JX4向量测图与南方CASS数据的存贮格式,利用图形交换文件(DXF)及两种软件提供的数据接口,解决了JX4向量测图数据向南方CASS软件数据的图层、符号等的自动转换问题,并提出了时JX4与CASS软件间数据相互转换的思路。  相似文献   
52.
我站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的记录器经常出现这样的故障:换纸后,自记钟在摆动,而钟筒不转动,风向风速迹线在原处长时间连跳,大约20分钟后钟筒才开始走动。经检查分析,产生这种故障的原因  相似文献   
53.
本文主要介绍使用全站仪悬高测量功能条件不满足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对向观测并对对向观测的基本原理、计算公式、操作方法及具体要求进行了论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54.
西太平洋副高活动与平流层QBO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崇银  龙振夏 《大气科学》1997,21(6):670-678
资料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活动有准两年振荡特征,副高的相对强度和副高脊线的纬度位置都清楚地表现出这种振荡。而且分析还表明,平流层低层纬向风的垂直切变同西太平洋副高活动有关,东(西)风切变对应着脊线位置偏北的较强(弱)副高形势。平流层低层东(西)垂直切变在赤道对流层上部所引起的异常上升(下沉)运动,导致Hadley环流的异常加强(减弱)可能是平流层QBO影响西太平洋副高准两年振荡的重要机制。用IAP-GCM所作的数值模拟试验得到了同观测资料分析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
SLJ型宽频带大动态力平衡三分向加速度计的设计与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详尽介绍了三分向力平衡加速度计的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和理论计算,给出了技术指标鉴定实测结果和获取地震记录的时程曲线。  相似文献   
56.
利用1983 ̄1988/1989年6年季平均全球加热场资料,分析了各年相对于6年平均的距平沿经、纬向非均匀分布的特征。并且,基于加热异常沿经向表现为正负相间分布和沿纬向有几个加热异常中心的特征,利用定常态初始方程三维谐模式进行了加热异常沿经、纬向非均匀分布对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异常的经向非均匀分布显著增强了经向环流的异常,所引起的环流异常与几个孤立热源(汇)作用的结果的线性叠加有较大  相似文献   
57.
地下水计算参数的测定与估计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了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几个常用参数(给水度、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和潜水蒸发系数)的测定和估计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剖析.通过分析,得到几点新的认识:(1)给水度值同注水的方式有关,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农田表层土壤疏松,且有作物影响,因而其最大值会出现在地表附近;(2)用抽水试验法测定给水度,其值因孔而异;(3)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土壤结构和给水度的关系密切,一般随着埋深的增加,该系数随之减小;(4)不同季节和不同作物,潜水蒸发系数不同,表现在计算公式上的参数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58.
朱雪芹 《黑龙江地质》1997,8(1):45-49,54
本文通过野外观测及室内试验,以及钻探取样分析,得出地质地貌条件决定入渗方式,将哈尔滨地区分为三个降雨入渗方式区,不同的降雨入渗区,决定了不同的入渗系数区,为准确地评价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59.
松潘地区北东向构造及金矿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松潘地区北东向构造的新认识。北东向构造是主褶皱造山期后叠加在北西西-东西向和南北向构造之上的构造系统,并控制成矿。区域金矿成矿受矿源层三叠系、多期构造叠加、岩浆热流体复合作用多种因素的控制。应重视北京向构造控制的矿体、矿化带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60.
秦岭造山带基本组成与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51  
秦岭造山带主要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组成,经历了三个主要演化阶段:1.前寒武纪古老基底形成演化阶段,2.主造山期(Pt3—T2)板块构造演化阶段,3.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在早中元古代以扩张构造体制占主导,形成裂谷与小洋盆兼杂并存的基本构造格局,经10—8亿年晋宁期从扩张垂向加积增生构造体制为主向以侧向增生为主的板块构造体制的过渡,于晚元古代中晚期开始进入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在晚古生代早期由于东古特提斯洋的形成,扬子板块北缘沿秦岭南部扩张打开,形成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及其间的秦岭微板块,沿商丹和勉略二缝合带自南向北俯冲消减碰撞,于中三叠世最后全面陆陆碰撞造山,而后又发生了强烈陆内造山作用,终成今日之秦岭山脉面貌。现今的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是一正在调整演化中的具流变学分层的“立交桥式”三维结构,上部地壳呈多层逆冲推覆迭置的不对称扇形几何学模式,岩石圈中部则是成水平状流变层,而深部地幔则是最新调整的近南北向的地球物理异常状态与结构,形成从下到上构造方向近乎正交的圈层非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