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5篇
  免费   674篇
  国内免费   989篇
测绘学   689篇
大气科学   832篇
地球物理   436篇
地质学   2021篇
海洋学   444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347篇
自然地理   47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4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岩相学特征、地化分析揭示:川中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存在三种白云石:①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δ13CPDB=3.06‰,δ18OPDB=-6.81‰;Fe:1×10-6,Mn:未检出,Sr:150×10-6);②非平直晶面粗晶鞍状白云石(δ13CPDB=3.22‰,δ18OPDB=-7.82‰;Fe:149×10-6,Mn:185×10-6,Sr:85×10-6);③非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δ13CPDB=3.49‰,δ18OPDB=-9.45‰;Th=123℃,S=133~139‰NaCl;Fe:58×10-6,Mn:59×10-6,Sr:76×10-6)。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两期白云石化流体:①早期压实作用形成的埋藏白云石化流体(T=37.4℃;S=29.8‰NaCl);②晚期受构造控制的热液白云石化流体(Th=114.8℃;S=153~226‰NaCl)。明确了三种白云石的成因: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是由早期埋藏流体交代泥晶基质形成的;非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是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在受到热液流体改造后所形成的;而非平直晶面粗晶鞍状白云石则是由热液流体直接沉淀出的。基于研究结果建立了相应的白云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2.
白云岩是滨里海盆地盐下石炭系碳酸盐岩的重要储层类型。在岩芯、薄片、物性与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KT-Ⅰ油组的白云岩类型与储集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与模式。结果表明,白云岩类型与其储集物性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以生屑铸模孔及溶蚀扩大孔为主的残余生屑白云岩物性与含油气性最好,以晶间(溶)孔为主的粉细晶白云岩和以生屑铸模孔及晶间孔为主的泥粉晶白云岩次之,而以晶间微孔为主的泥晶白云岩最差,难以成为有效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相对高能生屑滩环境是该区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的相带基础。晚石炭世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与以渗透回流白云化(白云石有序度分布于0.32~0.67,δ13C介于-0.22‰~5.94‰,δ18O介于-1.09‰~2.45‰)为主的早期白云化作用为白云岩储层早期孔隙的发育与保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二叠世以来埋藏期各类裂缝的发育及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的晚期扩孔改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3.
生物礁是由原地的固着生物所建造的块状碳酸盐岩沉积。西沙海域自中新世以来发育了厚层生物礁地层。通过对最新全取心钻井西科1井岩心的宏观观察和微观分析,结合古生物及岩心测试成果,发现西科1井中新世和第四纪为主要造礁期,形成了两套分别以珊瑚藻和珊瑚为主要造礁生物的生物礁序列,底栖有孔虫为主要的附礁生物,而上新统为一套滩相沉积。生物礁序列发育骨架岩、粘结岩和障积岩三种礁相岩石,以骨架岩含量最高,非礁相岩石包括泥灰岩、颗粒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三种。白云岩地层以晚中新世到上新世早期最为发育,多为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所致,并受热液活动的影响。对生物礁序列的沉积分析,可为后期南海油气勘探以及生物礁储层分布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4.
对于低纬度地区的航空磁测的ΔT资料,如果化极处理时对磁化方向判断存在误差,用目前的化极方法进行资料处理,要比在高纬度地区化极发生更大的畸变,不适于对资料进行解释。通过一些模型计算及一些实际资料对比,在低纬度地区用航磁总场梯度模划分磁性体地面投影边界是简单实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5.
基于金刚石钻头在坚硬致密弱研磨性地层钻进时易出现进尺效率低的现象,将SiC磨粒作为胎体耐磨损性弱化颗粒添加至胎体中,采用室内钻进及正交试验设计法从金刚石粒度、金刚石浓度、胎体耐磨损性弱化颗粒浓度、胎体硬度4方面对钻头性能进行优化,并探讨了钻进工艺参数对钻进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适当材质的胎体耐磨损性弱化颗粒添加至钻头胎体中,能够有效提高钻头的钻进效率,避免钻头打滑的现象;胎体硬度HRC 25,金刚石粒度40/50目、金刚石体积分数55%,胎体弱化颗粒体积分数30%是本次试验最优的设计方案;在相同主轴转速条件下,轴向压力不宜超过3.5 MPa,在相同轴向压力的条件下,其主轴转速以750~850 r/min为宜。   相似文献   
136.
通过对马元矿床矿石组构研究,总结归纳矿床矿石主要结构包括自形晶结构、半自形结构、他形结构、包含结构、压碎结构;构造主要以角砾状为主,其次有浸染状、脉状构造、晶洞构造、雪顶构造。根据矿床矿体野外地质现象并结合镜下矿石组构和电子探针分析,认为马元铅锌矿床为典型的与后生热液有关的MVT铅锌矿床;热液期是其主要成矿期。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将热液期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白云石-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对矿体大量发育于角砾岩中、矿体中发育大量有机质进行探讨,总结角砾岩化、有机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7.
三峡工程对宜昌-监利河段水温情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工程蓄水使得下游长江河道水温情势发生显著变化,并对下游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宜昌水文站14年的实测资料,采用纵向一维水温模型模拟分析了宜昌至监利300 km河道水温变化过程,探讨了不同蓄水期三峡工程下泄水温变化对坝下鱼类产卵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三峡工程蓄水后宜昌断面水温出现了平坦化及延迟现象,低温水和高温水效应明显;175 m蓄水期宜昌断面4月、12月,水温分别较蓄水前改变-4.3℃、3.7℃。②三峡工程的运行使得下游河道水气热交换量发生变化,但干流流量较大使得水温沿程恢复效果较弱;工程调蓄对坝下河段的影响占主导作用,三峡工程调蓄对监利断面4月、12月存在-3.2℃、3.0℃的温度影响。③三峡工程蓄水后,宜昌中华鲟产卵场冬季20.0℃的水温出现时间推迟1~4旬,监利四大家鱼产卵场春季18.0℃的水温出现时间推迟1~3旬,并随着蓄水位的抬升,推迟幅度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38.
《四川地质学报》2016,(4):573-578
大白岩式铝土矿为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是四川铝矿种主要产出形式之一。通过研究讨论区域成矿背景,研究该典型矿床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型,结合数值分析,利用mras软件圈定大白岩式铝土矿预测潜力成矿区,为下步找矿工作理论指导,寻找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39.
王佳亮  张绍和 《地球科学》2016,41(5):895-900
为了提高金刚石钻头在坚硬致密、弱研磨性地层的钻进效率, 将弱化胎体耐磨损性能理论与切削齿非光滑设计相结合, 制作钻头进行现场试验并对胎体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胎体中添加适当浓度的胎体弱化颗粒, 有利于提高钻头的钻速; 经胎体耐磨性弱化处理的钻头在钻进过程中, 弱化颗粒易于从胎体表面脱落, 使其表面形成微观非光滑形态, 提高了钻头唇面与岩石的单位面积压力, 增加了孔底岩粉的研磨能力, 促进了胎体中新颗粒金刚石的出刃; 弱化颗粒浓度存在一个较优的设计范围, 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提高钻头的钻进效率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0.
本研究以海洋微藻——赤潮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与饵料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培养和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二者间的竞争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海洋卡盾藻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裂解液对青岛大扁藻的化感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两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结果显示:共培养条件下,海洋卡盾藻在2个高浓度下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产生显著抑制(P0.05);海洋卡盾藻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裂解液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且藻细胞裂解液的抑制作用更强,说明海洋卡盾藻对青岛大扁藻产生化感作用,且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传递的化感物质多于通过介质传递的。不同密度比例的2种藻共培养组用UV-B辐射(2.16J/m2)处理后,海洋卡盾藻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化感作用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