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就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广播电视政务中的应用进行论述,通过分析GIS的优势与特点,阐述了基于GIS技术的广播电视场强覆盖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2.
对于宽度<150m的采掘工作面,坑透具有探测效果显著、快速经济的特点,成为探测地质异常的首选物探技术;对于工作面宽度>150m,坑透则会出现勘探盲区,而双巷并行电法探测不但能弥补坑透的不足,且对探测工作面内薄煤区(无煤区)及较大断层的效果较好,并具有相对快速经济的优势.针对大面宽综采工作面存在的地质异常问题,提出采用坑透和并行电法综合探测的方法,即在工作面形成后,首先对整个工作面进行坑透探测,查明地质异常区的赋存情况;针对大范围坑透场强低值区,采用双巷并行电法探测该范围是否存在薄煤区及较大断层影响区;并结合巷道实见地质资料及钻探验证手段,对工作面内地质异常分布情况进行解释.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矿1412(1)工作面的探测及验证实例表明,该方法较好地查明了大面宽综采工作面内地质异常区的分布范围,有力地指导了该面采掘方案调整,确保了工作面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从偶层位公式出发,导出了曲面上位场转换所需的基本公式:偶层场强分量及偶层场强分量的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的表达式;并导出了一条称之为“磁化方向与磁场分量方向互换”的定理,从而建立了一个多功能的曲面上的位场转换解释系统.  相似文献   
74.
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计算海河断裂的地震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横向均匀成层的地震断层模型,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计算了海河断裂发生6.5级地震的地震动分布。计算结果克服了现行综合概率法计算结果不能体现近场效应的缺陷,并反映出断层上盘效应等特点,该结果可作为最大可信地震动应用于抗震设防变形验算,同时还可以作为评价综合概率法结果不确定性的一个参考,对海河断裂影响带的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5.
BPM授时台至南极长城站短波场强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6.
陈磊  陈国兴  龙慧 《岩土力学》2010,31(12):3971-3976
基于ABAQUS软件研发的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建立地铁双层交叉隧道结构的三维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近场强地震动作用下地铁双层交叉隧道的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并与浅埋/深埋单层隧道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层隧道的相互作用效应对上、下层隧道顶、底部之间的相对水平位移差具有放大作用;对上、下层隧道的地震应力反应有减小作用;双层隧道上、下层左侧的地震应力反应大于右侧的地震应力反应,隧道拱肩和拱腰处的应力反应明显大于其他部位,拱肩为隧道结构的最危险部位;双层隧道下层顶、底部的峰值加速度反应大于上层顶、底部的峰值加速度反应;双层隧道相互作用效应对上、下层隧道地震反应的影响与双层隧道的交叉形式和基岩输入的近场强地震动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77.
本文首先对几种规则形状的磁性体在远距离上的场强表达式进行数学推导,分析了表达式的计算误差。进而对条形磁体在近处的场强表达式进行了推导,并用于现场观测资料的计算。根据磁源场强等值线平面分布图估算一处磁性污染源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地磁台附近磁性污染源的出现,可在有意义的精度范围内予以定量的计算,以便从资料中扣除。  相似文献   
78.
合肥地区地闪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观测资料 ,分析了利用闪电辐射场信号大容量采集系统观测到的合肥地区地闪回击特征。结果表明 ,每次地闪回击数频率分布并不表现为简单的指数衰减特征 ,回击数在 5次以下的各回击数出现频率几乎相当 ,单次回击地闪的比重只有约 1 5 %。平均地闪回击数为 4 .2次 ,观测到的最大回击数为 1 6次。地闪回击归一化电场强度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1 69例首次回击平均电场强度为 9.3V·m- 1 (归一化到 1 0 0km ,下同 ) ,485例继后回击的平均电场强度只有 4 .5V·m- 1 。 480例继后回击与首次回击场强之比平均为 0 .6 ,有 1 8%地闪过程至少有一次比首次回击强的继后回击。相邻两次回击间隔时间呈现对数正态分布特征。观测到的最短回击间隔为 1 .6ms ,约 30 %的回击间隔 >1 0 0ms,在40~ 1 0 0ms之间的回击间隔比重约为 50 %。回击间隔时间与间隔前后回击相对强弱之间存在系统性的变化趋势 ,当两次回击间隔在 40ms以下时总是以‘前强后弱’的回击组合占主导地位 ,相反 ,当回击间隔时间增加到 >1 0 0ms时 ,约 55 %的回击间隔表现为‘前弱后强’的回击组合。  相似文献   
79.
高铁网络化下中国城市旅游场强空间格局及演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汪德根  钱佳  牛玉 《地理学报》2016,71(10):1784-1800
交通是旅游系统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四纵四横”高铁网络是中国“交通革命”的重要里程碑,高铁网络化对中国城市旅游可达性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进而极大地改变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力。本文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高铁对全国338个城市可达性影响,进而分析高铁网络化全国城市旅游吸引力空间特征及演变。结果表明:① 高铁网络化下中国城市可达性整体得到优化,可达性空间格局呈现明显交通指向性,形成“高铁廊道”效应;② 高铁网络化下中国城市旅游场强空间格局呈现出“多中心”环状发散和“枝状”扩散的双重特征,尤其是沿高铁线“枝状”扩散更为明显;城市旅游场强变化率在高铁线形成高值走廊,并呈现以高铁轴线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空间格局;③ 高铁对高旅游场强区和较高旅游场强区影响最为显著,分布城市数量大幅增加,面积拓展超过100%;且高铁提升了区域中心城市旅游场强值,旅游吸引力辐射范围沿高铁线扩张。  相似文献   
80.
侯信高  刘磊 《地质学报》2022,96(11):3834-3848
本文通过对来自大别山中部碧溪岭地区的3块含柯石英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绿辉石以及角闪石进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了榴辉岩中微量元素,特别是高场强元素在峰期变质作用阶段以及随后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阶段的分配特征。榴辉岩中代表峰期变质作用的石榴子石与绿辉石颗粒的δEu呈现出相关性,线性拟合斜率为0.75,与前人结论相似,说明微量元素在它们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绿辉石颗粒中的Na2O含量(6.14%~7.92%)和硬玉组分含量(>50%)较高,且通过石榴子石 单斜辉石地质温度计得到平均变质温度为T=699℃,表明这些绿辉石属于超高压榴辉岩相原生矿物。在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Zr (Kd=0.18~0.91)倾向于进入石榴子石,而Hf (Kd=0.60~3.92)相对于Zr更倾向于进入绿辉石。绿辉石中高场强元素(Zr)的含量与Mg、Fe2+含量之和呈正相关,说明Zr在绿辉石中占据八面体M1位置。Zr在绿辉石中的含量与硬玉组分含量呈负相关性,其原因为伴随着硬玉含量降低,绿辉石中M1 O键长缩短从而更适合Zr进入。而中阿尔卑斯地区幔源榴辉岩中绿辉石的硬玉含量较低(28.4%~42.8%),碧溪岭地区榴辉岩中绿辉石的硬玉含量较高(44%~55%)。这解释了中阿尔卑斯地区幔源榴辉岩捕虏体中Zr倾向于进入绿辉石,而大别山地区榴辉岩中Zr倾向于进入石榴子石的原因,也说明了寄主矿物的化学成分是影响高场强元素分配行为的主要因素。具有明显转变关系的绿辉石与角闪石的微量元素组成表明,在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绿辉石中轻稀土元素与重稀土元素发生明显分异,其中轻稀土元素倾向于进入次生角闪石中,而重稀土元素则倾向于保存在绿辉石中。微量元素在角闪石与绿辉石之间虽然未达到平衡,但Zr、Ba倾向于进入角闪石而Sr倾向于保存在绿辉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