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94篇
  免费   6556篇
  国内免费   1536篇
测绘学   527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29948篇
地质学   6532篇
海洋学   957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1394篇
自然地理   276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803篇
  2022年   1064篇
  2021年   1163篇
  2020年   941篇
  2019年   938篇
  2018年   624篇
  2017年   623篇
  2016年   528篇
  2015年   849篇
  2014年   1367篇
  2013年   1200篇
  2012年   1534篇
  2011年   1380篇
  2010年   1396篇
  2009年   1563篇
  2008年   1520篇
  2007年   1160篇
  2006年   1242篇
  2005年   1146篇
  2004年   1142篇
  2003年   1153篇
  2002年   1312篇
  2001年   1207篇
  2000年   1102篇
  1999年   1082篇
  1998年   1057篇
  1997年   1098篇
  1996年   1181篇
  1995年   1245篇
  1994年   1134篇
  1993年   1169篇
  1992年   1177篇
  1991年   1018篇
  1990年   914篇
  1989年   635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54篇
  1979年   57篇
  1978年   36篇
  1977年   38篇
  1976年   36篇
  1974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阮晓波  孙树林  刘文亮 《岩土力学》2013,34(Z1):293-300
地震易发地区的锚固岩石边坡,需要研究其地震稳定性。对于锚固典型岩石边坡,在考虑水平与竖向地震力、张裂缝积水深度、坡顶超载、锚索倾角、锚索位置、锚索拉力及静水与动水压力等的条件下,运用拟静力和拟动力方法分别推导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其抗滑和抗倾覆地震安全系数。分析表明,竖向向上地震力有利于锚固岩石边坡的抗滑稳定,而竖向下的地震力有利于锚固岩石边坡的抗倾覆稳定;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当岩体放大系数等于1.0时,拟动力与拟静力方法所得锚固岩石边坡地震安全系数相差无几,但是,当岩体放大系数逐渐增大时,拟动力方法所得地震安全系数越来越明显地小于拟静力方法所得地震安全系数。因此,在抗震设计当中适当的考虑岩体放大系数,将会有利于锚固岩石边坡的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972.
王秒  李海波  刘亚群  张伟  黄晓程 《岩土力学》2013,34(12):3555-3560
将顺层岩质边坡的层面考虑为弱面,将其等效为等间距共线多节理的力学模型。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的锚固模型等效为平面有限宽度岩体节理问题。并将初始应力和地震荷载引起的附加动应力视为远场作用,锚固边坡的受力问题视为远场作用效果和节理面集中力作用效果的叠加。根据叠加原理计算地震荷载作用下裂纹端部应力强度因子,发现位于裂纹端部的预应力锚索能大幅度降低I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以应力强度因子作为岩体的压剪破坏判据解释顺层岩质边坡预应力锚索的抗震加固机制,能很好地解释汶川地震边坡破坏特点。  相似文献   
973.
新书介绍     
《地学前缘》2004,11(4):434-434
《地球科学量和单位规范使用辨识》一书,由孙群、沈丽璞编撰,经李慎安教授(量和单位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和王妙月研究员(博导)总审,地震出版社于2004年7月出版发行。本书依据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针对地球科学的特点和地学书刊中使用量和单位出现的各种问题编撰。该书具有以下特点:①来自实际,用于实际。本书是关于地球科学量和单位及其规范使用的系统研究和总结,是法定计量单位和  相似文献   
974.
林志钊 《福建地质》2004,23(4):213-217
分析地震液化引起地基侧移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桩基由于场地地基侧移引起震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75.
郭绍龙 《地球科学》2004,29(2):134-134,162
LL盆地DZZ构造位于LL盆地东南部,构造位置属LL盆地东部挤压构造带和中部坳陷带。主要含气层位为上第三系上新统。自1994年钻探L参1井以来,逐步探明了该区的气藏分布情况,但整个构造带的气藏分布范围及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尚不十分清楚,希望通过测井约束地震反演预测Ⅱ、Ⅴ  相似文献   
976.
横波与纵波相比,具有速度低、频率低、波长短,且不受地下水影响的优点.因此横波地震勘探可以达到纵波地震勘探所无法达到的分辨率和精确度,能很好地完成对第四纪覆盖物及其下伏基岩探测的任务.这里以汉旺镇某地为例,介绍了横波地震在对浅层地区勘探的数据采集方法以及后期地震资料处理流程,结合相关资料,对浅层地层层面进行了划分,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从而得出了横波地震勘探技术具有实际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977.
海啸作为五大海洋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地震海啸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针对海啸的生成、传播、爬高和淹没的数值模拟,以及古海啸沉积物进行研究,但是对于海啸地震震源机制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尤其是缺乏对震级小于6.5的海啸地震的研究。针对我国的地震海啸研究现状,强调震级小于6.5地震引发海啸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归纳整理了全球766次地震海啸,利用三角图分类基本法则对海啸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分类,并对其中341个发生在1976年后的海啸地震进行震源机制解分析,对其中633次海啸浪高进行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本文认为逆冲型、正断型、走滑型和奇异型机制地震均能引发海啸,逆冲型地震引发的海啸占比最大,震级小于6.5级地震引发的海啸的浪高也有高达10 m的情况,也能产生巨大破坏性。逆冲型、正断型、奇异型地震可直接引起海底地形垂向变化,进而引发海啸,而走滑型地震引发海啸则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走滑型地震并非纯走滑型而是带有正断或逆冲分量从而引发海啸,另外一种是走滑型地震引发海底滑坡导致海底地形变化进而产生海啸。从海啸地震震源深度分析,能产生海啸的地震震源深度97%以上都是浅源地震,主要集中在30 km深度以内,但是也有中深源地震海啸。本文综合海啸地震的震源特点、我国地理位置以及以往海啸发生的情况,认为未来我国沿海地区威胁性的地震海啸主要集中在马尼拉海沟和台湾海峡区域,在今后海啸预警方面需要格外重视这些区域,通过建立完善海啸预警系统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978.
洋-陆过渡带是理解大陆岩石圈破裂和海底初始扩张的关键位置,但是在南海北部地区仍然存在关于相关地质过程的诸多疑问.通过近年开展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航次以及深部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取得以下4个方面的认识.(1)南海北部的洋-陆边界一般与自由空间重力异常的正-负值过渡位置对应,而更加准确地限定需要结合反射、折射地震资料.稳定大洋岩石圈生成与大陆岩石圈最终破裂之间的洋-陆过渡边界的位置比以往认为的还应往深海盆方向移动.(2)洋-陆过渡带代表了远端带构造作用减弱和岩浆作用逐渐增强的区域.陆坡地壳发育扩张后岩浆底侵、洋-陆过渡带发育同破裂期岩浆喷出结构和侵入反射体.(3)在中生代的古俯冲带弧前区域,新生代的断裂沿着早期的构造开始活动,岩石圈多处发生强烈的共轭韧性剪切作用.随着大陆岩石圈的进一步拉伸减薄,部分靠陆一侧的裂谷中心停止张裂,成为夭折裂谷,以台西南盆地南部凹陷、白云凹陷、西沙海槽为代表,而南海陆缘异常伸展和最终破裂的地方集中在南侧裂谷中心.夭折裂谷下亦发现地幔蛇纹石化,进一步反映了较弱的同破裂岩浆活动.(4)南海初始洋壳的增生沿着大陆边缘走向具有显著的变化,南海东北部洋-陆过渡带下伏地幔明显抬升和部分蛇纹石化,地震纵、横波速度以及折射波衰减特征都支持此观点,反映南海东北部是一个贫岩浆型大陆边缘.未来,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有望成为南海“莫霍钻”的理想备选钻探区.   相似文献   
979.
受特殊岩性及井壁垮塌等因素的影响,利用实测声波、密度曲线及由其计算的波阻抗难以区分文昌A油田珠江组一段储层的岩性及物性,给储层预测带来了困难.笔者利用测井一地震多属性反映岩性特征,并对目的层段的声波曲线进行了重构处理.应用该技术重构的曲线能真正反映储层的特点,突显储层与围岩的差异,提高了波阻抗反演剖面的分辨率,显著改善了对储层的描述和预测能力.通过在文昌A油田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0.
以地震反演为主,结合测井、岩石物理、地震相和正演模拟等技术综合研究火成岩的速度场特征。岩石物理实验是研究火成岩物性参数有效的工具,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帮助预测火成岩岩性和速度信息,为反演等工作利用地震资料描述火成岩提供依据。原始测井曲线的环境校正和标准化处理是高品质合成记录和反演效果的前提条件。稀疏脉冲反演、基于模型的反演和神经网络反演这三种方法结果的分辨率较原始地震数据有了很大提高,从中可识别出火成岩的空间展布,但基于模型的反演分辨率相对较高。伽马属性反演的分辨率在识别火成岩方面比上述三种方法要高得多,但是单一的属性又很难满足火成岩特征描述的要求,因此多参数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地震相的应用,最终得到符合地质特征的火成岩三维速度场,并通过误差分析和正演模拟验证了速度场精度,为变速度成图和低幅构造勘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