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16篇
  免费   7677篇
  国内免费   3813篇
测绘学   2411篇
大气科学   788篇
地球物理   31465篇
地质学   10714篇
海洋学   1672篇
天文学   106篇
综合类   2213篇
自然地理   937篇
  2024年   252篇
  2023年   1059篇
  2022年   1377篇
  2021年   1483篇
  2020年   1243篇
  2019年   1283篇
  2018年   907篇
  2017年   921篇
  2016年   863篇
  2015年   1240篇
  2014年   1900篇
  2013年   1588篇
  2012年   2020篇
  2011年   1844篇
  2010年   1876篇
  2009年   2096篇
  2008年   1981篇
  2007年   1583篇
  2006年   1654篇
  2005年   1514篇
  2004年   1453篇
  2003年   1426篇
  2002年   1596篇
  2001年   1440篇
  2000年   1349篇
  1999年   1302篇
  1998年   1243篇
  1997年   1257篇
  1996年   1347篇
  1995年   1416篇
  1994年   1286篇
  1993年   1289篇
  1992年   1299篇
  1991年   1094篇
  1990年   997篇
  1989年   712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72篇
  1979年   70篇
  1978年   38篇
  1977年   38篇
  1976年   36篇
  1974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地震记录中的废道自动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切除废道(即道编辑)的工作是地震信号处理中重要而又工作量巨大的一步.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的自动切除方法,所用的神经网络模型为新奇滤波器模型,方法简单实用,切除效果令人满意.文中介绍了方法的原理并给出了几个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93.
994.
针对阻尼连体结构,采用串并联质点系层模型,沿连体设置方向施加El Centro1940地震波,讨论了毗邻结构自振周期比与连接体阻尼刚度变化对阻尼连体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毗邻结构自振周期比与连体阻尼刚度对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大,存在一个使结构地震响应为最优的周期比与阻尼刚度值,为实际工程应用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多层弹性半空间中的地震波(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地震面波的频散性质、地震波辐射的方向性等特性已经广泛地用于地壳和上地幔结构以及震源机制的研究中,并且取得了许多有用的成果.研究地震波如何从震源辐射出来、如何在实际介质中传播和衰减的这一问题,对于利用地震波确定地壳和上地幔结构以及震源的参数,是很有必要的.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作过许多工作。已往的工作中,为了分析方便,往往采用简单的地壳-上地幔模型或简单的震源模型,或两者都相  相似文献   
996.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煤田物探与矿井物探技术的6大突出进展,即三维地震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地震资料精细处理与动态解释得到推广、地震勘探正在实现从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的跨越、地面瞬变电磁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矿井物探技术重新得到重视、以“嵌入式”服务为标志的煤矿安全生产地质保障模式出现了可喜创新等;通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找出了我们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加快我国煤炭物探技术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并对今后煤炭物探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7.
张艺  高原  赵镇岭 《中国地震》2018,34(2):207-218
根据川滇地区已有的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结果,利用体波、面波资料的结果,分析川滇地区不同构造尺度、不同深度的地震各向异性特征。对比不同方法研究川滇地区介质各向异性的特点,探讨了该地区的介质连续性及壳幔耦合状态。分析认为,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差异表明,川滇地区具有复杂的地壳及上地幔形变机制。因此,对于川滇地区壳幔地震各向异性的深入理解,需在理论上和高密度数据资料基础上加强量化分析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98.
如何从卫星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提取出可靠的、能够验证的、与构造活动有关的热信息,是利用热红外信息研究构造现今活动亟待完善的问题之一.从信息提取的角度看,地震前后所对应的物理变化最为强烈,同震热响应可能是利用热信息探索现今构造活动潜在的突破点.本文以MODIS/Terra和MODIS/Aqua两颗卫星的地表温度为基础,探索汶川地震同震热响应.首先,去除了由地形等静态因素和太阳年周期组成的稳定背景;其次,去除大气环流的影响,获得由本地因素产生的原地温度场.最后,在原地温度场中,发现了汶川地震的同震温度响应.经过检验,上述温度响应的空间展布形态与发震断层的活动方式产生的力学效应吻合.从应力变化与温度响应的关系看,本文相当于借助热信息获得了汶川地震同震拉张或卸载区的空间展布情况.  相似文献   
999.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震后滑动与形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方  闻学泽  张培震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0):2355-2366
1973年2月在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发生了M7.6地震破裂.自那以来,先后在炉霍县虾拉沱布设了若干横跨该地震断层(1973年破裂带)的地壳形变观测系统,包括断层近场的短基线、短水准、蠕变仪、人工构筑物等,以及断层近-远场的GPS观测站.利用这些观测系统的长期观测资料,本文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震后滑动/变形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建立起解释这些特征的动力学模式.研究表明:(1)1973年地震后的头5年,地震断层在虾拉沱场地表现为开放性质,近场的断层震后滑动以无震左旋蠕滑为主,速率达到10.27 mm/a,且伴有微量的拉张性蠕动作用;1979年以来,左旋蠕滑速率由5.3 mm/a逐渐减小到2.27 mm/a,减小的过程呈对数函数型,反映此阶段断层面已逐渐重新耦合、正朝闭锁的方向发展,并伴有部分应变积累.(2)1999年以来,地震断层两侧远场的相对左旋位移/变形速率为10 mm/a,远大于同时期断层近场(跨距40~144 m)的左旋蠕滑速率0.66~2.52 mm/a;远-近场位移/形变速率的显著变化发生在地震断层两侧各宽约30 km的范围,显示出这是与大地震应力应变积累—释放相关的断裂带宽度.(3)结合动力学背景与深部构造信息,本文对这里断层的震后位移/变形及其时、空变化的机理进行初步解释,要点是:震后约5年之后,由于逐渐增大的断层滑动/摩擦阻抗,上地壳脆性层中的断层面由震后初期的开放性质逐渐转向重新耦合、并朝闭锁的方向发展,但其两侧地块深部持续的延性相对运动拖拽着浅部脆性层发生相应的弹性位移/变形.(4)可估计再经历15~25年,研究断裂段将完全闭锁,即进入积累下一次大地震应力应变的震间闭锁阶段.  相似文献   
1000.
做好地震信息服务需要深入研究服务的公众触达和反馈。随着国家地震预警工程的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即将大范围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因此公众的地震预警需求、地震预警误报接受程度等问题亟需研究。本文设计了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公众接触率及公众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用以量化测量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公众触达现状和反馈评价,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国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80.7%,56.2%,29.5%和26.7%的受访者接触过地震速报信息服务、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自建房抗震咨询服务和各级地震部门门户平台,各项服务的公众接触有明显的区域和人群特征。公众反馈评价总体较好,但是地震速报信息服务及时性的满意度评价得分相对较低,显示公众对地震速报信息发布时效性在近年来取得的进步缺乏直观感受。地震预警公众需求研究结果显示,88.3%的公众认为地震预警有必要,56.8%的公众对地震预警信息有强烈需求,公众对地震预警误报的接受程度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大城市和地震多发区公众对地震预警的需求和对地震预警误报接受程度均显著高于全国公众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