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4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1418篇
测绘学   243篇
大气科学   242篇
地球物理   232篇
地质学   3166篇
海洋学   370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327篇
自然地理   24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4篇
  1944年   3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根据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专家发言及提供大会交流的部分论文摘要,从沉积环境,海相沉积,旋回地层和层序地层,古地理和盆地分析四个方面,窥视自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以后沉积地质学的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92.
四川金台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四川省石棉县金台子金矿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认为:1.成矿早期元素组合显示出与晋宁—澄江期岩浆活动相关的元素特征。主成矿期元素组合反映出与中生代花岗岩相关的元素特征,矿质元素可能主要来源于围岩—花岗岩;2.区域性断裂构造系统渗透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在地层、岩石的循环过程中,活化了其中的成矿物质变成含矿热液,在构造扩容带中沉淀成矿;3.成矿时间为233.01±19.41Ma,相当于印支运动晚期。  相似文献   
93.
金场金铜矿床是沂沐断裂带西侧与中生代次火山作用有关金铜矿床的典型代表。该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表明“其成矿岩体具有富碱、富钾、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点,是由成熟度较高的中-下部地壳物质经重熔再生的 产物。  相似文献   
94.
讨论了研究区内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段提取金成矿信息,认为高磁性的碱性花岗岩分布区是区内寻找原生金矿床的重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95.
社会地质学—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逊  银剑钊 《铀矿地质》1996,12(4):193-196
社会地质学──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赵逊,银剑钊,杨岳清(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编者按:举世瞩目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96年8月4—1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几代中国地质学家期盼的百年不遇的世纪盛...  相似文献   
96.
本文结合学科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资源开发及地质环境保护,评述了面向21世纪中国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和主题,提出了面向21世纪中国工程地质学在思维体系,基础理论与技术及重点应解决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等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7.
98.
99.
构造物理化学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古贤 《中国地质》1997,(10):45-48
  相似文献   
100.
用地质学的观点探讨洞庭湖的治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董和金 《湖南地质》1997,16(3):141-146
洞庭湖是一断陷盆地,至今仍在继续下沉,因围湖筑垸使水面减小,泥砂堆积速度大于湖区下沉速度使湖面进一步缩小,致使洪水季节常泛滥成灾。按地质规律科学治理方案,一是退垸还湖,二是垸湖置换,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洞庭湖的水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