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33篇
  免费   6847篇
  国内免费   7777篇
测绘学   11766篇
大气科学   5603篇
地球物理   3616篇
地质学   31730篇
海洋学   3997篇
天文学   395篇
综合类   8076篇
自然地理   3574篇
  2024年   319篇
  2023年   1336篇
  2022年   1749篇
  2021年   1857篇
  2020年   1391篇
  2019年   1842篇
  2018年   1178篇
  2017年   1294篇
  2016年   1383篇
  2015年   1753篇
  2014年   3733篇
  2013年   2539篇
  2012年   3688篇
  2011年   3689篇
  2010年   3325篇
  2009年   3546篇
  2008年   3374篇
  2007年   2766篇
  2006年   2761篇
  2005年   2729篇
  2004年   2224篇
  2003年   2109篇
  2002年   1916篇
  2001年   1793篇
  2000年   1694篇
  1999年   1436篇
  1998年   1574篇
  1997年   1503篇
  1996年   1253篇
  1995年   1213篇
  1994年   1049篇
  1993年   941篇
  1992年   1045篇
  1991年   895篇
  1990年   762篇
  1989年   604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7篇
  1976年   10篇
  1957年   9篇
  1948年   15篇
  194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对在1981-2000年世界上所发表的和中国学者所发表的有关恒星与恒星系统的论文作统计发现:此期间世界上这一领域的发展较平稳,而我国的发展快速.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基础学科研究大有进展.从各分支所占的比重和发展来看,我国在恒星与恒星系统的研究与世界同期有几乎相同的分布,因此总体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基本正常.当然有些分支发展较快,如有关超新星及其遗迹、星际介质和恒星形成区、化学丰度的研究等,这和一些较强的研究团组形成有关;在双星研究方面,我国则与世界发展一致,双星研究始终是恒星研究领域的重点;而在世界范围内较突出的关于银河系的研究,在我国却相对较弱.恒星和恒星系统这一研究领域20年的论文数统计显示,我国学者所发表的论文只占世界总论文数的1.3%,虽然在最后5年有大幅上升,但也只占2.0%,这与我国IAU会员数所占比例相比是偏少的.就世界整体而言,恒星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整个天文学领域相比是较慢的,显然这与一批能做深空探测和高能波段观测的设备投入有关.因此,除了对恒星及恒星系统领域作统计分析外,对整个天文学领域各大分支作分析可能对制定今后我国天文学发展计划更有利。  相似文献   
93.
94.
95.
对南海产的鲻和尖头骼系统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两种鱼脑颅都较宽且扁;其鼻骨、围眶骨、翼耳骨、上耳骨,咽颅中的前上颌骨、上颌骨、腭骨、中翼骨、后翼骨、尾舌骨、下咽骨,肩带骨中的主后颞骨、后颞骨、上颞骨、上匙骨、匙骨,以及腰带骨等特征区别明显,其中某些特征可作为属间或种间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96.
陈汉宗 《地球化学》1985,(2):182-187
大别山麓前寒武纪变质岩分布区,具片麻状构造的花岗岩类分布较广。周家塆岩体即为一例。前人主要依据片麻理发育程度,以类比的声法,将这些片麻状花岗岩时代定为“大别-吕梁期”或“晋宁期”,而将周家塆岩体定为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体。这些结论,均缺乏同位素年龄数据佐证,有的也不切合地质实际,因而谬误不少。  相似文献   
97.
本期“本刊特稿”栏目,我们继续刊载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培训的部分内容:一是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贾其海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刘连和在培训班上的授课;二是继续选登了四位学员在培训班考试时写的“小论”,以期推进我省国土资源系统今年培训工作的完满完成。[编按]  相似文献   
98.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