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84篇 |
免费 | 584篇 |
国内免费 | 6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54篇 |
大气科学 | 693篇 |
地球物理 | 710篇 |
地质学 | 1236篇 |
海洋学 | 78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58篇 |
自然地理 | 4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78篇 |
2022年 | 198篇 |
2021年 | 272篇 |
2020年 | 142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145篇 |
2017年 | 161篇 |
2016年 | 135篇 |
2015年 | 166篇 |
2014年 | 284篇 |
2013年 | 171篇 |
2012年 | 201篇 |
2011年 | 186篇 |
2010年 | 227篇 |
2009年 | 221篇 |
2008年 | 198篇 |
2007年 | 135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121篇 |
2004年 | 136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局部气候带(local climate zone, LCZ)为城市热岛研究提供了新的地表分类框架。为研究不同季节、不同LCZ类别内部影响地表温度的城市形态的差异性, 利用深圳市多视角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制作基于街区的LCZ分类图, 用皮尔逊偏相关和逐步回归模型, 分析城市形态对不同LCZ季节性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表温度对于LCZ类别的响应有季节性差异; 城市形态与季节性地表温度之间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LCZ1—LCZ3模型中, 二维变量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比三维变量更强, 而在LCZ4—LCZ6和LCZ8模型中, 三维变量的影响程度增强。由此可知, 不同LCZ类型的城市形态对季节性地表温度的影响不同, 其中二维变量比三维变量的影响更显著, 在非紧凑建筑区, 三维变量的影响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92.
吴中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6):922-947
中国大陆在新构造时期发育了复杂的活断层体系,工程建设经常面临活断层灾害及其相关风险问题。采用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活断层定义和分类,有助于科学应对或防范工程建设中的活断层相关危害。通过系统梳理总结和分析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以及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与存在问题等,并结合中国活动构造环境和活断层特点,针对工程应用的实际需求,形成了3点主要结论和建议。(1)活断层定义的本质是“在人类关心的未来断层发生活动的可能性”,建议工程领域采用“工程活断层”定义,即“在工程寿命期内(未来约100年内)可能出现地表活动或发生M≥5.0破坏性地震的断层,尤其是那些在距今约800 ka或约130 ka以来(即中更新世或晚更新世以来)多次活动的断层”,并注意区分“地表活断层”与“地震断层”和重点关注工程寿命期内相对危险的地表断层。(2)工程领域的活断层分类适合采用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强度方案。结合中国活动构造环境和活断层发育特点,建议在工程评价中可将场地区的断层按照活动时代区分为“历史的、晚第四纪(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个亚类)、早—中更新世、新构造和不活动断层”5类,按照活动强度分为三大类5个级别:强、中等(包... 相似文献
993.
前言
在所有城市和近郊辖区,均设有用于储集城市污水沉淀物(OCB)的过滤场。城市污水沉淀物是地下水的污染源,其主要污染物是:尿素分解时产生的铵以及腐殖族的有机物。当地下水水位高出城市污水沉淀物的底面时,在大面积过滤场下形成厌氧条件。 相似文献
994.
995.
采用高精度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建立了在起伏地表条件下瑞雷面波数值模拟的自由边界条件,通过对倾斜二层模型模拟的结果与解析解对比,二者完全一致,由此证明了起伏地表下瑞雷面波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之上,模拟并分析了小凸起与小凹陷模型条件下,瑞雷面波的波场传播特征。通过分析得出瑞雷面波在这二种地形传播时,都存在反射、波型转换,以及能量再分配。因此,在起伏地表条件下,利用瑞雷面波进行勘探时要考虑起伏地表对瑞雷面波波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卫星遥感藏北高原非均匀陆表地表特征参数和植被参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卫星遥感在研究青藏高原北部地区(藏北高原地区)非均匀陆表地表特征参数和植被参数时有其独到的作用.作者提出了基于NOAA-14 AVHRR资料推算藏北高原地区地表特征参数和植被参数的方案,并把其用于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GAME/Tibet)试验区.同时利用3个景的NOAA-14 AVHRR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一些有关藏北地区非均匀地表的区域地表特征参数(地表反射率、地表温度)和植被参数(INDV、植被覆盖度和叶面指数ILA). 相似文献
997.
污染源、气象条件变化对我国SO2浓度及硫沉降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三维欧拉型污染物长距离输送模式,模拟了中国大陆SOx的分布,并采用不同时期(1975、1980、1987年)的污染源与气象场资料,分析了污染源与气象条件变化对SOx分布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该期间中国SOx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气象条件变化导致SO2浓度和硫沉降量的相对变化通常在20%左右;污染源对SO2浓度与硫沉降量的作用通常大于气象条件,污染源变化产生的SO2浓度与硫沉降量的相对变化率为气象条件变化的几倍,甚至1~2个量级,尤其SOx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更为明显;但对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区,在源排放量变化不大,而气象条件变化较显著时,气象条件的作用通常大于排放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我国西北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近几年来,在全球暖化的大环境下,区域地表水产流机制改变诱发的水文与生态问题越发突出。本文以青藏高原北部极端干旱的格尔木河流域为例,利用SWAT建立流域主要产流的山区地表水文模型,结合区域水文资料等定量研究格尔木河径流演化及其渗漏补给地下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1976~2014年期间格尔木河出山口径流量呈递增趋势,年增长率达0.38 (m3·s-1)·a-1,多年平均径流增量约1.66×108 m3,且夏季径流量增加较冬季更为显著。降水和温度是影响流域山区地表产流量增加的主要气象因子。流域出山口径流量的增加改变了盆地内地表径流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条件,格尔木河多年平均渗漏补给地下水量为9.89×108 m3。河流渗漏量的递增会打破区域地下水系统平衡,诱发一系列水文生态问题,威胁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可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挑战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99.
青藏高原卫星观测地表温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 ISCCP-C2卫星观测地表温度资料,使用 EOF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讨论了地表温度变化对气候变化如季风和降水的影响和响应。根据地表温度的相关性讨论了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区划,并据此划分了3个气候区。 相似文献
1000.
准噶尔中南部沙尘暴源区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准噶尔中南部沙尘暴源区——艾比湖地区、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表沉积物粒度组成、传统粒度参数及分维值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及克拉玛依开发区广泛分布的沙质、粘土质、盐土荒漠区,特别是春季翻耕的大面积裸露农田地表物质含有大量小于0.063mm的粉砂和粘土,且粒度分维值较高,是沙尘暴的丰富物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成沙粒径较粗,分维值较低,加之较好的植被状况,沙尘暴发生频数相对较低。粒度参数C-M图、Mz-S0散点图和粒度分维值可以有效地表征地表松散物质的搬运-沉积特征,是描述沙尘暴发生地表条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