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0篇
  免费   2434篇
  国内免费   2611篇
测绘学   2880篇
大气科学   1626篇
地球物理   2333篇
地质学   7435篇
海洋学   1125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1293篇
自然地理   2059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538篇
  2022年   723篇
  2021年   858篇
  2020年   524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471篇
  2017年   499篇
  2016年   479篇
  2015年   587篇
  2014年   1048篇
  2013年   831篇
  2012年   1051篇
  2011年   947篇
  2010年   874篇
  2009年   965篇
  2008年   902篇
  2007年   775篇
  2006年   724篇
  2005年   799篇
  2004年   713篇
  2003年   481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334篇
  1999年   295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4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盾构法施工的要点是需要在井下布设高精度的控制支导线,当我们根据盾构推进进度对导线接测时,由于观测条件、观测方法、观测仪器基本相同,但观测、的成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我们无法直接判断成果的正确与否,此时,采用测量平差中的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分析这些观测数据,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
为推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的应用与服务,为国家、相关行业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基础上,开发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本文从国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土资源部实施的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探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搭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平台,并实现网络环境下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的各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化管理。  相似文献   
73.
王铁成 《河南测绘》2005,(2):11-12,32
一、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IT)的飞速发展,90年代以来,GIS开始在各个领域得到,。泛应用:政府部门进行的对国土、环境、人口等资源的调查、统计、分析:城市规划用地、房地产产权管理;区域、流域的规划管理:以及城市基础设备、地下综合管线的管理等。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相应地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国家第三产业的支柱,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为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普通的旅游地图已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74.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了地下管线探测工程,但其质量检验与质量评定的方法却相对滞后。本文结合实践提出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工程的质量检验与质量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75.
Internet与GIS的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了基于位置的信息交换、经济的技术途径。但是,移动终端设备硬件能力的限制也会成为移动空间信息服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目前,一些基于WAP、SMS的移动空间信息服务的内容十分简单、单一.并没有很好地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因为如此,基于自然语言的空间信息查询方式能够从“软处”着手,改善移动终端与用户的交互能力,进而提高移动空间信息服务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6.
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喜讯,测绘类共有j项成果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77.
首先阐述了本单位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统一办公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设计、系统功能及特点。而后重点介绍了统一办公平台中公文交换平台的建设及各模块的功能,在有关公文交换标准的探索方面,给出了基于Web-Service的接口设计,并对电子公文收发的流程进行了说明。最后指出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公文交换平台及制定公文交换标准对实现政府信息互连互通、打破信息壁垒、推进电子政府的建设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8.
土壤热异常对地表能量平衡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维栋  孙菽芬 《气象学报》2002,60(6):706-714
将来自土壤深部的热通量引入off line的陆面过程模式 (NCAR—LSM ) ,通过长达 2a的数值试验对比分析了它对各层次土壤温度和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  在土壤底部引入 5W /m2 的热通量使底层土壤显著升温 ,但升温随着接近表层而迅速衰减。积分 3个月后 ,由地下进入地表的热流量增幅可达 1W/m2 以上 ,并持续增大到 5W /m2 ,地表最大升温约 0 .5K ,同时地表感热、蒸发潜热及长波辐射通量均有 1W /m2 左右的正异常 ;若将土壤热传导系数放大一个量级以加速热量交换 ,则地表升温提高到 1K以上 ,长波辐射增加 3W /m2 以上 ,超过了气溶胶全球平均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 :一定量值的土壤热异常对地表能量平衡和短期气候变化 (10 -1~ 10 1a)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同时 ,深入的资料分析、完善的陆面过程模式以及它与大气模式的耦合试验也是亟待进行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79.
土壤热异常影响地表能量平衡的个例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thermal anomaly and short-term climate change is presented based on a typical case study. Furthermore, possible physical mechanisms behind the relationship are revealed through using an off-line land surface model with a reasonable soil thermal forc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soil layer.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he given heat flux is 5 W m-2 at the bottom of the soil layer (in depth of 6.3 m)for 3 months, while only a positive ground temperature anomaly of 0.06℃ can be foun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run. The anomaly, however, could reach 0.65℃ if the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was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arger. It could be even as large as 0.81℃ assuming the heat flux at bottom is 10 W m-2. Meanwhile, an increase of about 10 W m-2 was detected both for heat flux in soil and sensible heat on land surface, which is not neglectable to the short-term climate chan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siderable response in land surface energy budget could be expected when the soil thermal forcing reaches a certain spatial-tem poral scale. Therefore, land surface models should not ignore the upward heat flux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oil layer. Moreover, integration fo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and coupled land-atmosphere model are also necessary for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80.
球状地球体可控深度电法的效应系数可近似地全面表达可控深度电法和各种效应。通过点源二度体的电算模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在水平柱状体和地下存在电阻率垂直界面的条件下,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