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3篇
  免费   655篇
  国内免费   777篇
测绘学   953篇
大气科学   648篇
地球物理   721篇
地质学   1897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82篇
自然地理   453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81.
赵嘉喜  齐辉  杨在林 《岩土力学》2009,30(5):1297-1302
采用复变函数法研究了含有部分脱胶的浅埋圆柱形弹性夹杂对SH波的散射与地震动问题。在圆形弹性夹杂中构造一个满足脱胶部分应力自由的驻波函数,将其展开为含有一个待定系数的Fourier级数。在半空间中,介质应满足脱胶部分应力自由、公共边界处位移和应力连续的边界条件,从而建立起求解该问题的无穷代数方程组。最后,给出了地表位移的数值结果。给果表明,入射波参数、脱胶位置、弹性夹杂参数以及埋深对地表位移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2.
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下沉的动态过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成  庄艳华 《岩土力学》2009,30(11):3406-3410
分析了由地下采矿引起地表下沉的动态过程的Knothe时间函数模型的不足,在原Knothe时间函数中增加了一个以常数k为参数的幂指数,增加参数后的时间函数模型经理论分析符合地表点下沉的动态过程、速度变化过程和加速度变化过程;改进后的时间函数模型中参数c决定地表点下沉过程时间的长短,参数k决定地表点在时间轴上的下沉路径及达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用改进后的时间函数模型对某矿沉陷盆地倾向主断面上下沉量最大点的下沉过程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拟合,即用经验方法确定参数c后,再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参数k。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准确地拟合实测曲线。用改进后的时间函数模型结合沉陷盆地主断面的剖面函数模型,建立了主断面地表下沉曲线变化的动态过程模型,该模型可求出沉陷主断面或沉陷盆地某一点在某一时刻的下沉量、下沉速度和加速度。  相似文献   
883.
黎塘研究区塌陷脆弱性较高,为科学地开发该区的岩溶地下水,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生活需要,本文针对黎塘镇塌陷的主控触发因素为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这一特点,采用现场实时监测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和室内塌陷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将监测结果与当地塌陷的临界条件进行对比来确定开发岩溶地下水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当前开采条件下,塌陷脆弱性分区与稳定分区并非完全重合:部分高脆弱和较高脆弱区,在目前开采条件下仍处于稳定状态,部分低脆弱区则处于危险状态,并为研究区十多年来塌陷的发育、分布特征所支持印证.据此认为,在塌陷脆弱性较高的地区未必就需要绝对禁止对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地下水的开发应以不增加当地塌陷的频率、加剧当地岩溶塌陷的危害为前提.   相似文献   
884.
采煤塌陷地水域淹没范围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煤塌陷改变了矿区周边的地形地貌特征,使大量的耕地、园地变成水域。选择山东省龙口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软件采集五期1:1万等高线和离散高程点数据,生成1×1 m2正方形网格的数字地面模型(DEM),以地表没有发生塌陷前的1978年DEM为标准高程数据,与其他各期DEM数据进行差值运算处理,得到不同时期采煤塌陷区面积。然后根据水利部门48年来的观测数据,计算出采煤塌陷区不同频率年份丰水期水文特征值,采用"无源淹没"分析法,计算给定水位条件下的采煤塌陷区水域淹没范围。  相似文献   
885.
基于混合像元分类的城市地表覆盖时空演变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能性理论和中心点聚类方法的原理,提出可能性C中心点(PCRMDD)聚类方法.运用该法对上海市中心城区Landsat ETM+遥感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类,并自动获取地物端元盖度分布图及影像端元光谱,解混精度的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噪声环境下获得精度较高的分类结果和端元光谱信息.根据各时期研究区域的地表覆盖分类结果,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进一步探讨在城市化过程中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揭示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886.
断层构造对北票矿区煤层气地表泄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北票矿区台吉井田断层地质分布状况和关井后煤层气由地表泄漏的实际情况,从数值分析角度,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不考虑断层构造和考虑断层构造情况下,不同断层组合在开采前后的地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化规律,得到了开采前后断层剖面应力场和特定水平剖面垂向位移等值线图等模拟结果,及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断层构造对开采前后应力场和位移场均有影响,应力场数值模拟得到采空区为原生气源集聚区;断层与采空区交界处的上、下端头位置所受应力最大,导致富集于采空区的煤层气向此处扩散运移,并通过断层中贯通裂隙向地表逸散,断层即是煤层气向地表逸散的重要通道;采空区上方的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带是次生气源集聚区。该数值模拟为搞清断层构造对北票矿区煤层气泄漏规律的影响和原生、次生气源集聚位置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有效进行煤层气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7.
汪振伟  傅钢  黄智强 《岩土力学》2007,28(Z1):527-530
结合彭家花园隧道的具体情况,优化了原施工方案。通过施工状态的数值模拟,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两套施工方案进行了验证,推荐合理的开挖顺序及支护方式。在现行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得到各工序对拱顶及地表沉降的影响,结合现场量测获得的大量信息对隧道的拱顶下沉及地表沉降进行研究,确切地预报了破坏和变形等未来的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些相关的结论,这些成果除了对该工程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外,还可以为以后的类似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88.
人工抽水引起土洞扩展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洞的形成与扩展是产生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前提条件之一。为研究人工抽水引起的岩溶地面塌陷的机理,用解析法分析了土洞扩展的条件,提出了剥落力的概念,认为土洞的扩展条件是剥落力大于土体抗拉强度。土洞周边不同的点,受抽水引起的剥落力是不同的。随着土洞的不断扩大,剥落力增大。当土洞一旦开始向外围扩展,由于剥落力越来越大,土洞呈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89.
西宁城市活动断裂地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李智敏  田勤俭  高占武  陈立泽 《地震》2005,25(4):119-126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 通过开挖探槽剖面揭露了断层的基本性质, 初步展示了西宁市北川河东岸断裂、 南川河断裂和湟水河断裂的地表特征。 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定年代结果初步判断, 北川河东岸断裂错断相当于湟水河Ⅱ至Ⅲ级阶地, Ⅱ级阶地形成不晚于0.05 Ma, Ⅲ级阶地形成不晚于0.12 Ma, 说明该断裂是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南川河断裂错断相当于湟水河Ⅳ、 Ⅴ级阶地, Ⅳ级阶地形成不晚于0.54 Ma, Ⅴ级阶地形成不晚于0.78 Ma, 说明该断裂是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 湟水河断裂错断其Ⅱ、 Ⅲ级阶地砾石层, 说明该断裂是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这些断裂规模小、 活动性弱, 可能为盖层断裂。  相似文献   
890.
隧道与地表构筑物相互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许江  顾义磊  康骥鸣 《岩土力学》2005,26(6):889-892
结合重庆某开发建设项目,采用2D-σ有限元结构分析程序,具体分析了4种典型分析计算状态下地下隧道围岩与地表构筑物地基中的应力演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地下隧道与地表构筑物之间将可能产生相互影响,其应力分布曲线在隧道附近都将产生较明显的突变,且将在隧道围岩中发生相对应力集中现象,在隧道侧墙处出现较大压应力,在隧道拱顶处将出现拉应力,地表构筑物地基对地表上部荷载的传递是向下逐渐扩散的,进而探讨了地下隧道与地表构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