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13篇 |
免费 | 1437篇 |
国内免费 | 28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9篇 |
大气科学 | 287篇 |
地球物理 | 1853篇 |
地质学 | 8120篇 |
海洋学 | 580篇 |
天文学 | 497篇 |
综合类 | 793篇 |
自然地理 | 6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281篇 |
2022年 | 403篇 |
2021年 | 469篇 |
2020年 | 346篇 |
2019年 | 423篇 |
2018年 | 261篇 |
2017年 | 271篇 |
2016年 | 322篇 |
2015年 | 346篇 |
2014年 | 701篇 |
2013年 | 480篇 |
2012年 | 714篇 |
2011年 | 672篇 |
2010年 | 607篇 |
2009年 | 656篇 |
2008年 | 594篇 |
2007年 | 521篇 |
2006年 | 511篇 |
2005年 | 518篇 |
2004年 | 387篇 |
2003年 | 366篇 |
2002年 | 343篇 |
2001年 | 338篇 |
2000年 | 277篇 |
1999年 | 257篇 |
1998年 | 258篇 |
1997年 | 291篇 |
1996年 | 260篇 |
1995年 | 281篇 |
1994年 | 264篇 |
1993年 | 253篇 |
1992年 | 253篇 |
1991年 | 150篇 |
1990年 | 136篇 |
1989年 | 110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13篇 |
1979年 | 23篇 |
1974年 | 8篇 |
1960年 | 8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8篇 |
195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朝板块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三级构造单元属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与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东南缘晚古生代活动陆缘。中生代时期隶属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同兴—宝石火山喷发带的中部。区内主要发育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在晚古生代基底之上发育了中侏罗统、上侏罗统叠置的陆相火山盆地堆积。 相似文献
62.
63.
地球轨道旋回沉积节律研究进展——兼论轨道旋回的沉积学特征、年代学意义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球轨道旋回是古代沉积记录中常见的由地球轨道参数变动控制的沉积节律,它不仅自身表现显著的节律性,而且通过反馈体系强烈影响着沉积作用。同时,轨道旋回节律在不同的沉积背景下以不同的沉积特征显现和规则性叠加。地球轨道旋回赋有的规则频率变化特征又使其具有年代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它是天文地质学、地层学及沉积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根据国内外资料综述了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地球轨道旋回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4.
讨论了在现时泥沙、水体、鱼类、藻类的含镉状态下洞庭湖的输入输出通量;并以其为例,在简要介绍马尔可夫链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湖泊生态系统中镉迁移转化的马尔可夫链数学模型,初步评价了当洞庭湖不断有镉加入、系统到达状态稳定时各种介质中的镉总量及镉的迁移转化趋势。 相似文献
65.
66.
可持续发展是跨世纪多学科综合的重大学科领域,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是空间信息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本文在阐述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点之后,简要探讨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在湖南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68.
小多坝沟超基性岩体位于敦煌地块南缘的大红山—三危山断裂带上,由两处岩体组成,呈脉状、扁豆状产出,侵位于太古宙—中元古代敦煌岩群。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Sr-Nd同位素的Nd模式年龄Nd模式年龄TDM2=1 511 Ma,属中元古代早期阶段。岩体主要由绿黑色、黑色辉石橄榄岩组成,岩体边缘局部有强蛇纹石化辉橄岩存在。岩石具高MgO、m/f,低Al2O3、TiO2、Na2O+K2O的特征,为镁质超基性岩。岩石可能是高程度玄武质熔体抽取之后的难熔残余,是幔源岩浆受到了早期俯冲洋壳交代作用,或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的混染,高程度玄武质熔体抽取之后的难熔残余的产物。表明小多坝沟超基性岩体的形成受早古生代阿尔金洋闭合作用影响,属造山带变质橄榄岩。 相似文献
69.
多种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值是区分背景区与异常区的基本参数,而异常下限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实施。本文以青海省治多县区域1∶1万土壤化探样品中Ag、Cu、Zn、Pb、Bi、Mo、W七种元素为例,使用传统计算方法、85%累计频率法、分形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对比研究认为:传统计算方法求得的异常范围小,且较为分散;85%累计频率法与传统方法所得异常下限值比较接近,具有合理性与客观性,相对于传统计算方法,分形方法对弱小异常的识别效果显著,但异常范围过大,给异常查证工作带来难度。确定异常下限值时要研究数据分布模式和地质背景,分析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应采用多种分析法对比确定合理的异常下限,圈定出有效的异常区。 相似文献
70.
甘南某金矿3号矿体采用空场法开采,于2006年12月4日采场发生冒顶坍塌,造成矿山停产。为了恢复矿山生产和今后矿山生产安全,需要进行采场坍塌原因分析,了解采场塌埋填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安全措施,保证采矿安全。为此,首先根据3号矿体的地质、采矿条件,分析了采场坍塌原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了采场空区的电磁法探测,由此揭示了采场的空区填埋情况。同时,圈定了深部矿床的异常区,不仅为矿区恢复生产提供了重要设计依据,而且为矿山深部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