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9篇
  免费   2119篇
  国内免费   3699篇
测绘学   1106篇
大气科学   514篇
地球物理   1896篇
地质学   10790篇
海洋学   1492篇
天文学   551篇
综合类   1077篇
自然地理   1051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566篇
  2021年   680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592篇
  2018年   353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903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927篇
  2011年   873篇
  2010年   739篇
  2009年   815篇
  2008年   764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820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491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383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359篇
  1995年   382篇
  1994年   345篇
  1993年   344篇
  1992年   338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3篇
  1974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地球原地圈外层(包括原地壳)的组分、结构和演化途径涉及两方面相关的内容:宇宙化学和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是通过大多数地球形成的假说对原地圈的组分和结构进行模拟。作者采用“地球的多阶段多相增生模式”这一假说。原地圈组分的宇宙化学计算基于下列假设和约束条件:①地球的组分取决于残留物与“次生”宇宙物质的混合程度;②在原太阳星云内的宇宙物质增生遵循重力分异定律;③地核组份取决于铁陨石和铁石陨石的成分;④构成原地幔与原地壳的宇宙物质成分与石陨石的成分一致,并与石陨石的宇宙丰度和最初混合时降落在地球的比例大小有关;⑤超新星物质占地球物质的比例为2~3%,并趋向于在地表富集,在常量元素方面与宇宙丰度的平均值一致;⑥在原地壳和原上地幔中,由于产生元素时短期的放射和K(超新星物质组份)而产生  相似文献   
993.
最近5-6年主要由于高质数字地震资料而使得对地球内部构造的了解有了很大的进展。应用地球体波、面波及自由振荡的各种研究阐明了不同深度上的三维构造。然而,任何构造研究都受到对用于探测构造的波长分辨力问题的限制。在这方面,比如由体波得到的模式代表着由面波或自由振荡获得的那些不同尺度的平均值,它应包括了更详细的结果。不过我们经常发现对于各种结果的解释就象它们给出的是对三维地球中地震速度进行的点估计。本文中我们回顾每种类型资料是如何提供给我们有关地球构造的信息以及如何依据其分辨力与误差进行解释。三维构造研究中出现的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即为与地表地质相对应的近地表速度的变  相似文献   
994.
地球化学测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995.
《地图》1991,(3):39-43
引言空间图像提供了地球的壮观景色,它通常显示的是一个不同于空间背景的弯曲地平线,并且陆地和海洋形成鲜明对照。这些由地球轨道卫星拍摄的图像是一种形成于照相机聚焦平面上的透视投影。透视点或照相机的焦点是一个位于地表与无穷远之间某一空间位置上的点,照相机的聚焦平面通常倾斜于焦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空间图像通常可以以一组经线、纬线和陆地轮廓线的透视投影来模拟,投影面就是位于透视点和地球之间的某个空间点上的倾斜平面。透视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999.
本文推证了比较完整的弹性椭球地球模型的海潮负荷理论和计算公式,它对弹性球型地球模型海潮效应计算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The Shexian gneissic granodiorite in southern Anhui trends NE 55° from Shexian in the west to Guitoujian in the east with a length of 22 km and an outcrop area of 32 km. It was considered formerly to be Caledonian on the basis of a biotite K-Ar age of 474 Ma (1982). However, new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it may be Early Jinning in age as shown by: (1) it is found intruding into the Mid-Proterozoic Shangxi Group and is unconformably overlain by the Sinian Xiuning Formation, and (2) a zircon U-Th-Pb age of 928 Ma is obtained for the pluton. The pluton is composed of plagioclase (An=27.37%), K-feldspar(14%), biotite(16%) and quartz(32%). Accessory minerals are ilmenite (150g/T), xenotime (15g/T). garnet(25g/T), monazite(10g/T), zircon (20g/T) and apatite (104g/T). Pe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rusion are:(l) Al-enrichment (A/NKC=1.30); (2) H2O enrichment (H2O= 1.74%); and (3) low oxidation index (f ’=0.10). It belongs to the continental crust transformation type as evidenced by: (1) MF and Mg/Y values of biotite are 0.41 and 0.31 respectively; (2) (87Sr/86Sr)=0.71119; (3) δ Eu=0.52; and (4) A/NKC=130. The Shexian pluton is therefore considered as a product of melting of phyllite at depth in the light of similarities in trace element and REE contents with the phyllite of the Banxi Group. Calculations of REE batch partial melting indicate that it may have resulted from 75% melting of the Banxi phyll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