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86篇
地质学   1448篇
海洋学   73篇
综合类   17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71.
对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协会DY851和DY853航次获得的东太平洋晚新生代沉积物(包括6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16个沉积物柱状岩芯)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和数理统计分析,揭示了东太平洋海盆CC区晚新生代沉积环境地球化学演化的一些特征。认为洋底扩张、沉积区离东太平洋洋脊的距离、海底的地热强度及地热活动频率影响了研究区CCD的深度和CCD波动的频率及幅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区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72.
鲍继坤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5):14-15,24
龙岩地区东部盖层下主要发育滑覆、推覆两种构造,探讨了这两种构造的控煤作用,根据控煤构造的展布规律,对该区自东向西划分了三个控煤类型区,并分别提出了各类型区内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973.
塔北隆起-库车坳陷区中新生代基底-盖层构造变形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获取了塔北隆起-库车坳陷区现今及不同时期基底构造格局,为基底构造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研究表明,三叠纪-古近纪,塔里木盆地北部块体的基底构造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基底-盖层构造变形不明显;新近纪,克拉苏背斜带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基底明显向天山倾斜,库车基底俯冲变形导致基底转折带逐渐向南迁移,库车前陆盆地形成;第四纪时期,库车-拜城盆地的基底整体向天山下倾斜,基底构造的强转折带迁移到塔北隆起带;新近纪以来库车坳陷的基底转折期与塔北隆起盖层的负反转构造形成期在时间上一致,在空间上,库车坳陷的基底在强烈沉降俯冲的同时,相邻塔北隆起的基底相对隆起,形成库车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前隆;库车前陆冲断带的形成是在库车基底斜坡上伴随天山的推覆而形成的;塔北隆起为库车前陆盆地的前隆,基底俯冲变形及其转折带迁移导致塔北隆起盖层负反转构造的形成。  相似文献   
974.
卢予北 《探矿工程》2005,32(7):43-47
首次在郑州实施超深层地热资源科学钻探工程意义重大,对了解深层地热、地质等情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对钻探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就项目实施意义、设备选型、钻井工艺、特殊问题和事故处理、地热矿水评价和钻探成果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75.
INTRODUCTION Southhotspring,smallhotspringandQiaokou barepresent,betweenthem,thegeothermalwaters ofthesouthhotspringsysteminthesouthhotspring anticlineinChongqing.Thesouthhotspringanti clineisageothermalwaterstoragesystem.Itex tendsfromnorthtosouthinthecentralpartof Chongqing.Itis45kmlongfromsouthtonorthand2kmwide.Thesouthhotspringandsmallhot spring,inthemiddleoftheanticline,arewell known touristattractionsfortheirgeothermalwaters.Ex cessiveexploitationledtoagradualdeclineinthewa terlev…  相似文献   
976.
张建斌 《地下水》2004,26(3):179-180,193
豫北平原地热资源以低温的热水型为主,地层的富水性是地热开发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作者搜集了大量地热井、油井资料和深部地层储水结构特征资料,通过对不同地层热水孔隙度、渗透率等储集空间特征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地层、不同地区富水性的差异.指出本区主要热水储层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新生界古近系和新近系,指明了本区地热资源勘查、凿井的目的层。  相似文献   
977.
泥质岩层中孔隙水在向外排运的过程中遵循低速非达西流动规律,当泥质沉积物成岩以后,地层中部的孔隙水必须克服微孔隙对其产生的启动阻力才能向外排出,否则,地层水就被滞流在岩层孔隙中造成泥岩的欠压实,具欠压实地层的孔隙水承担了部分上覆地层的重量而形成孔隙流体超压。因此,启动阻力是泥岩层形成孔隙流体超压的根本原因。在成岩作用的早期阶段,泥质岩层启动阻力较小,流体可以流动,流体超压由粘滞阻力和启动阻力两部分组成,当成岩作用进入到中—晚期以后,泥质岩层启动阻力增大,流体不能流动,粘滞阻力近似等于零,超压值等于启动阻力值。因为启动阻力是泥质岩层的固有特征,所以,在没有裂缝或断层的情况下,孔隙流体超压就必然存在。启动阻力随着泥质岩层厚度的增大、埋藏深度的增加、成岩程度的增强、砂质含量的减小而增大,孔隙流体超压也随上述因素的变化与启动阻力等量增大。  相似文献   
978.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二段泥质岩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使泥质岩盖层评价更具客观性和通用性,在对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二段泥质岩盖层宏观发育特征和微观封闭能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达西定律,提出利用天然气通过泥质岩盖层渗滤速度指数进行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并给出各参数的确定方法和评价流程.应用该方法对研究区泥质岩盖层封气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肇深1井-芳深4井-芳深5井-芳深1井-汪9-12井-汪903井一线井区附近及其以西地区,具有好的封气能力.在肇深3井-朝2井-三深1井一线及其南侧和青2井-五深1井-四深1井-川3井等井区,具有中等封气能力.在二深1井-朝深2井-肇深2井南侧,具有差封气能力.在盖层分布的其它地区,具有较好的封气能力.  相似文献   
979.
济阳坳陷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该区油气勘探积累的大量地温资料和岩石热物性参数, 结合地热学方法, 给出了该区的深部地热状态. 在此基础上, 利用流变学模拟进一步给出了相应的岩石圈流变剖面. 结果表明, 沉积盖层底面温度在129~298℃之间, 基底热流为54.3~60.5 mW/m2; 上地壳底部温度为406~436℃, 相应热流为47.7~52.6 mW/m2; 中地壳底部温度为537~572℃, 热流为41.3~46.3 mW/m2; 莫霍面温度为669~721℃, 地幔热流为38.1~43.1 mW/m2, 热岩石圈厚度为71~90 km. 上述热状态参数与地壳厚度以及地表热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表热流越高, 则相应的深部温度和热流也越高, 热岩石圈厚度也越薄. 济阳坳陷较高的热状态与新生代期间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弧后扩张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 岩石圈纵向流变分层现象明显: 上、中地壳基本为脆性, 而中地壳底部及下地壳几乎均为韧性层, 壳下岩石圈为韧性. 此外, 也存在横向变化, 各凹陷岩石圈总强度不一. 济阳坳陷岩石圈总强度为1.52 × 1012 ~ 2.16 × 1012 N/m,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约为24 km, 与力学强地壳(MSC)厚度基本一致. 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中深部地壳矿物的脱水以及地幔楔热物质的上涌, 在地壳底部产生部分熔融, 并引发岩浆的底侵和向上侵入. 这一地球动力学过程可能是华北及东部地区下地壳的粘度降低、从而发生韧性流动的原因. 济阳坳陷岩石圈的上地壳脆性断裂变形和中下地壳的韧性流动这一分层变形特征决定了济阳坳陷新生代以来的成盆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80.
介绍了白家疃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况。利用二阶差分法处理了白家疃地震台地热观测井7年的地热观测资料,在时间域中提取出较为可信的地震前兆信息。探讨了地热异常变化对地震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