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正>这次加快推进全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座谈会,是省厅召开的第一次专题研究地热工作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省各地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的热情空前高涨,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在一些区域取得新突破的形  相似文献   
72.
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往往伴生诸多环境地质问题,人工回灌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和重要手段。影响人工回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回灌水源类型,热储厚度、渗透性能、储水能力,地热水头大小及溶气状况等。就东营市城区馆陶组、东营组地热水资源的人工回灌条件进行了论述,并利用综合方法开展了分区评价,划分出回灌条件好区、较好区、一般区和较差区。对该区地热水资源人工回灌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3.
以贵州水银洞地区地热水为研究对象,作piper三线图、聚类谱系图、散点图等对该区地热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氢氧同位素对热水补给来源、循环深度分析,结合PHREEQC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对热水成因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地热水属于低中矿化度的弱碱性水,阳离子以Ca2+、Na+为主,阴离子以SO42--、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2-Ca2+为主,少量HCO3-·SO42-Na+型.氢氧同位素特征及Na-K-Mg三线图表明,热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岩程度较低,补给高程1657~2232m,循环深度1295~1790m,热储温度56.82~74.16℃.用PHREEQC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得到4个模型,均显示地热水形成过程中消耗CO2、O2,黄铁矿被氧化,大量方解石、白云石溶解,并发生Na-Ca阳离子交换作用.大气降水于灰家堡背斜西侧40 km外出露的茅口组地层补给到含水层中,冷水穿过时氧化煤系地层及构造蚀变带中硫化物生成SO42-离子,并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深大断裂输送的大地热流加热,热水储集在构造蚀变体中与围岩发生反应.硅酸盐矿物溶滤出Na+离子,方解石、白云石被溶解得Ca2+、Mg2+及HCO3-离子,同时在热水中发生Na-Ca阳离子交换作用.良好的储盖条件、发育的构造及热流使研究区形成以Ca2+、Na+、SO42-、HCO3-离子为主的地热水.  相似文献   
74.
75.
福建省厦门市滨海地区海水补给型地热系统虽然补给资源量很大,但是存在水质咸化、温度较低、地热水开采可能诱发海水入侵等问题,因此,查明该区地热资源成因模式,对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厦门市地热田采集地热水、地下水及地表水样品,运用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地热水化学特征及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厦门市山区及山前地带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山区降雨入渗,以TDS较低的HCO3·SO4-Ca·Na型水为主;沿海地区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不同程度的海水混入,以TDS较高的Cl-Na型水为主。根据Cl-混合模型特征,发现该区13处地热田中有10处地热田受到海水混入补给,其中浦边地热水的海水混入比达73.20%。地热水由低山区沿NW向断裂向深部运移,与区域NE向深大控热断裂交汇,接受深部传导热量后形成深部热储层,温度为185~225℃;地热水沿断裂带上升过程中有海水或地下冷水混入,混入后的浅层热储温度为80~139℃。综合分析认为,厦门沿海地区海水是地热水的重要补给资源,地热水化学组分受海水混合作用影...  相似文献   
76.
高温地热水通常具有硼含量较高的特点,给地热区周边环境及地热水资源的开采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通过在人工地热水中利用CaCl2与Li2CO3模拟过饱和富硼地热水中碳酸盐类矿物的沉淀过程,分析不同反应条件对硼与碳酸盐类矿物共沉淀过程的影响,为解决高硼地热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共沉淀中硼含量随初始硼浓度和pH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后续可通过开展实地考察、取样分析等方式进一步探究不同条件对共沉淀中硼含量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77.
78.
东天山西滩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建国  姬金生  卢登蓉 《矿床地质》1998,17(Z2):349-352
西滩金矿床属古生代以中酸性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典型的蚀变矿物包括玉髓、叶片状方解石、绢云母、冰长石、浊沸石,高岭石和伊利石。石炭系下统阿奇山组火山岩为其主要矿源层,矿体受层间裂隙、古火山机构边缘断裂及次火山杂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控制。火山作用晚期,沿古火山中心侵入的次火山相碎斑熔岩一碎斑花岗斑岩杂岩体为金矿形成提供了主要热源=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温度集中于137-200℃,成矿压力为28.7-32.6 MPa,成矿作用主要进行于低压、中偏酸性介质和浅成条件下。同位素研究结果,δD= -119‰-90‰,δ180H2O = -12.7‰- -1.60‰,δ34S= +0.1‰ - +1.3‰,87Sr/86Sr=0.7049 - 0.7059。由此推断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来源的地热水,矿质来自深源。它完全可以同我国东部及世界上典型的浅成热液贵金属矿床相类比。  相似文献   
79.
杨梦辉 《地下水》2012,(3):75-76
关中盆地地热资源丰富,具良好热源背景和存储场所,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为地热水提供良好储、盖组合,水质较好,水温较高。为实现关中盆地地热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本文对关中盆地地热储存条件、地热水补给及可更新性、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总结了目前地热开发利用先进技术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模式。为实现关中盆地地热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0.
油田地热资源评价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一直是我国陆上沉积盆地内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研究的重点工作。本文介绍了油田地热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和评价方法,并以大庆油田、华北油田和辽河油田为例,通过地温场研究、热储特征分析、岩石热物性测试,按照新建立的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分级体系,重新评价了油田区的地热资源量。3大油田区11个层系地质资源总量为10 934×1018 J,地热水资源量为86 607×108 m3,其中,可采水资源量为19 322×108 m3,可采地热能资源为425×1018 J。根据油田采出水和综合利用等5种开发利用方式,评估了油田地热能开发潜力,为我国地热资源评价和油田地热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