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6篇 |
免费 | 663篇 |
国内免费 | 5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9篇 |
大气科学 | 230篇 |
地球物理 | 625篇 |
地质学 | 1825篇 |
海洋学 | 225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248篇 |
自然地理 | 1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82篇 |
2022年 | 192篇 |
2021年 | 157篇 |
2020年 | 130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169篇 |
2012年 | 158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04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83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61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3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由于光谱和空间尺度上的差异,融合结果容易出现光谱失真或空间失真。如何同时实现两个尺度上的对齐,是提高融合效果的关键。传统的SFIM(Smoothing Filter-based Intensity Modulation)遥感图像融合方法可以保证光谱尺度上的一致,但在衡量空间尺度一致上还不够精确。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方差互信息的空间尺度对齐方法,并在平均梯度一致性的约束下进一步改进SFIM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多光谱各波段线性拟合生成多光谱强度图像,并对高分辨率全色图像进行高斯低通滤波,改变滤波参数循环计算2幅图像的局部方差图像间的互信息,当互信息最大时,高斯滤波参数为最佳滤波估计参数;然后,用该高斯滤波器卷积高分辨率全色图像,得到与多光谱图像空间尺度一致的低分辨率全色图像;之后,高低分辨率全色图像间比值处理得到细节图像,以高分辨率全色图像平均梯度为基准,引入调节系数控制细节图像的注入量;最后,细节图像、调节系数与多光谱图像相乘得到融合图像。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在IKONOS和Quickbird两种数据集的植被区、建筑区和混合区3个不同场景六组图像开展融... 相似文献
73.
李化欣 《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7,16(2):31-35
图像重建常常被转化为解非线性无约束极值问题,通过范数极小化推导出共轭梯度法的一般算法。通过对模拟数据和实际工件断层扫描数据进行图像重建,估计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最速下降法相比,此算法更适用于不完全投影数据的图像重建,在保证重建图像拟合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重建速度。 相似文献
74.
高密度电阻率法比常用的电阻率法有更多的优点,一次可以完成纵、横二维勘探过程,所以观测精度高,采集数据可靠,获得地质信息丰富。本文主要从高密度电法的工作方法、成果解释来说明用高密度电法探测西安地区地裂缝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5.
梯度作为标量场在空间上最重要的微观变化特征,能较好地反映其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本文介绍了中心差分算子、相邻梯度因子和Sobel梯度算子三种梯度数值算法。以点电荷在三维空间中产生的电势场构造了一标量场,通过理论公式求解了其梯度值,并将理论梯度值与三种数值算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与统计分析,验证了三种梯度数值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排除场源的影响后,Sobel梯度算子相较其它两种数值算法更逼近于理论梯度值。最后,利用Sobel梯度算子求取了某铜矿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三维视电阻率场的梯度场,用梯度场刻画了视电阻率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提高了对三维地下空间的电性分布规律和地质情况的认识。 相似文献
76.
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四川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叠合型沉积盆地,蕴含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四川盆地具有突变型和渐变型两类盆山结构,二者的构造样式存在明显差异,对盆地及周缘的水热型地热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解析盆地及周缘地质构造,明确了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构造样式;详细对比分析已有的地热勘查案例的异同性,提出了褶皱型、单斜型和褶皱—断裂复合型等3大类水热型地热资源的构造成因模式;认为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与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形成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1)频繁不均匀升降运动导致构造—沉积格局分异,控制着地热储盖层岩性、组合及区域展布;2)构造抬升形成的不整合面和古岩溶作用极大改善了地热储层的孔渗物性和流体输导能力,形成了优质的碳酸盐岩孔洞型热储;3)断裂可能是地下热水的补给通道和输导系统,亦或是阻隔屏障,取决于断裂类型和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4)地下热水易于沿具走滑分量断层和张性断层进行补给和输导。
相似文献77.
78.
蓟县山前土壤氡浓度与断裂和地热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天津蓟县山前地段土壤氡浓度的测量,对土壤氡-断裂-地热三者关系进行了研究,判明了这三者之间的物理相关性和形成机理的内在联系,其主要结论是:氡浓度异常与断裂构造的走向、地热异常的范围具有一致性,且氡浓度异常与地热异常具有正相关性;地下水的运移是产生氡浓度异常及地热异常的充分条件,构造破碎带是导通和富集氡浓度异常及地热异常的必要条件.在不同的构造单元中,可产生不同的热储类型.本方法可以确定地热资源的勘查方向,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旁证依据. 相似文献
79.
沉积盆地现今地温场反映了地球内部各种动力学过程之间的能量平衡状态,既是了解大陆岩石圈构造变形及演化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区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通过收集松辽盆地826口钻孔试油温度数据,结合150个岩心样品热导率测试结果,系统刻画了全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基于深部温度预测技术计算了4 000 m深度内地层温度。结果表明,松辽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22.5~69.0℃/km之间,平均值为44.0℃/km。中央坳陷区岩石热导率值比较集中,大多介于1.60~2.40 W/(m·K)之间,平均值为1.84 W/(m·K),其中泥岩热导率最低,平均值为1.77 W/(m·K);粉砂岩热导率居中,平均值为1.87 W/(m·K);细砂岩热导率最高,平均值为2.12 W/(m·K)。大地热流值介于35.0~98.8 mW/m2,平均值为76.9 mW/m2,为典型的“热盆”,平面上呈中部高、边部低的环带状展布特征。松辽盆地1 000 m深度的地层温度介于26.9~72.3℃,平均值为47.9℃;2 000 m深度的地层温度介于49.4~141... 相似文献
80.
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法(MT)反映地质体的电性差异,首先可以确定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地质结构和构连;而由于地质体电阻率受地热水影响而降低,进而据此圈定地热水的分布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讨地热形成机制。在华北地台地热勘探中MT法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