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1篇
  免费   1413篇
  国内免费   1104篇
测绘学   529篇
大气科学   1574篇
地球物理   1601篇
地质学   2773篇
海洋学   458篇
天文学   86篇
综合类   481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75年   3篇
  1954年   3篇
  1934年   7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21.
肖鸿林 《中国岩溶》1996,15(4):382-389
通过对猫跳河和六冲河流域上喀斯特峡谷的研究,发现其分布和形态类型同水力梯度有密切的对应关系。选取能描述喀斯特峡谷形态类型的高宽比作为参量,对其水力梯度进行定量分析,从实践上证明了喀斯特峡谷与水力梯度的关系。然后从水文地貌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喀斯特峡谷的形成是适应水流以大水力比降和高效转化能量的结果;水流以最佳通道运行导致了喀斯特峡谷具有地表地下双重结构,水力比降的大小影响河流的下切侵蚀力,大比降有利于喀斯特峡谷的形成   相似文献   
922.
燕山地区现今的构造、地貌景观,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建造、改造过程而形成的。从沉积建造及构造形变特点来看,自元古宙至古生界,本区构造运动平缓,建造和改造的特点主要反映基底断裂的控制作用。中、新生代构造运动是燕山地区主要造山作用期,基本特征是强烈挤压形成线状褶皱及推覆构造系统。
中生代时期,本区构造形变显示水平应力作用的主导性,新生代时期,则以均衡代偿导致的隆升作用为主。本文侧重中生代构造应力场及变形挠度场的重塑,借以恢复本区中、新生代构造形变形成的力学过程及运动程式。   相似文献   
923.
根据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理论和汤山温泉、汤山热水井的地质、地热背景,南京汤山地热系统为一典型的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该系统以汤山背斜控热构造提供的大地热流为热源;以受迫对流为机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断裂和溶穴入渗并受迫进行深循环。在此过程中,吸取围岩热量形成地热水。在地形高差影响和相应的水力压差作用下形成环流。在巨厚页岩地层的阻隔下,地热水沿断裂带和特定层位出露形成温泉,或赋存于地下。  相似文献   
924.
基于2013~2016年空气质量监测台站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分解、功率谱分析、BP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数据分析方法解析了中国地区细颗粒物(PM2.5)主要模态的时空特征,并与排放源和气象场建立了相关关系,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地区PM2.5场存在两个主要模态,其中第一主模态为一致增加模态,强度中心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地区;其时间序列呈显著下降趋势。第二主模态主要表现为南北反向变化的偶极子型分布,其大值区分别位于华北中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PM2.5第一模态可以看作平均态,主要受平均排放场和环流场及大地形的影响,在北方的表现更为显著。PM2.5第二模态可看作偏离平均场的一种变化态,在冬季更可能和冷空气活动有关。冷空气的强弱决定了污染累积的位置以及输送的方式,其作用是使得南方的污染明显偏离平均态,故第二主模态在南方的表现更为显著。本研究有效地利用了多元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大气污染的演变机理,可为进一步认清大气污染的形成规律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25.
利用33模Lorenz系统得到的"理想"混沌时空序列,作为时空混沌序列"发生器".通过状态空间重构,建立"场时间序列"局域近似预测模型,对资料空间分辨率,资料的长度、噪音,以及模型的参数选取等因素进行敏感性试验分析,了解时空混沌序列预测中误差产生和增长的一些影响因素.得到以下初步结论:对于理想混沌时空序列(33模Lorenz系统)而言,与系统相适应的资料空间分辨率和较长的资料长度都将会提高预测精度;可预报时效与资料长度之间近似服从指数关系.另外,在建立预测模型时,适当的邻近点数目,以及采用二阶映射关系和迭代法都可以有效地改善预测精度.对于加入噪音的混沌时间序列,通过"场时间序列"的局域近似方法和4阶自回归方法的预测试验的对比表明,前者显示了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以上结论可以有分析地应用于短期气候预测中.  相似文献   
926.
河南省深部煤系气资源潜力巨大,但煤系气储层普遍具有低压、低渗、低饱和特性,同时发育煤层普遍具有构造煤特征,深部煤系气勘查开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风险。为了降低深部煤系气勘探开发风险,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益,结合河南省深部煤系气与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对河南省深部煤系气与地热资源协同开采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分析了目前深部煤系气钻井工艺、井身结构以及排采工艺流程,同时结合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针对气、热协同共采过程中存在的冲突点提出了技术及工艺流程改进思路,为实现河南省深部煤系气与地热资源协同共采目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27.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四川主汛期降水及伏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与四川盆地伏旱及主汛期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高原前期加热强度同四川盆汛期降水和伏旱程度密切相关。把这些关系引入汛期降水预测模型对提高短期气候预测能力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28.
用于地震波场模拟的变网格边长声格固体模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新的用于地震波场模拟的变网格边长声格固体模型(Phononiclatticesolidwithvariousgridlength,简称PLSVL模型).该模型通过改变不同介质中网格的边长来体现介质速度的变化,粒子在所有网格中的运动均保持每一步运行一个网格边长.详细推导了该模型的Boltzmann方程,证明该方程及其散射项的表达式与PLS模型相同,因而从该方程出发,可寻出宏观变量所满足的波动方程.新模型在同种网格内部的传输过程不存在误差,在界面产生的误差不会随时间而积累.本文同时给出了一个理论模型的波场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929.
The greenstone belt and metamorphosed microclastic rock-type superlarge gold deposits in China are hosted in metamorphic rocks and later intrusive bodies.Sedimentation.regional metamorphism and mineralization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s,so did remelting magmatic process to some deposits,but the deposits were finally formed by reworking processes.The key factor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superlarge gold deposits is the reworking intensity,which for superlarge gold deposits is reflected by the large-scale reworked source rocks and even ore materials of various sources,strongly oxidized ore-forming fluids with a long and repeated active history and stable geothermal heat current.The factor which decides the reworking intensity is the network consisting of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classes.  相似文献   
930.
大庆市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系统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杰 《中国岩溶》1999,18(4):361-366
本文以大庆市具有代表性的纳污湖泡—— 贴不贴泡区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成因分析,提出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系统是石油污染质以地下水循环系统为载体,在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水动力场对地下水污染系统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通过控制水动力场来防治大庆市地下水污染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