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6篇
  免费   2042篇
  国内免费   1638篇
测绘学   867篇
大气科学   2069篇
地球物理   4601篇
地质学   4689篇
海洋学   60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589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405篇
  2021年   442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387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607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602篇
  2011年   578篇
  2010年   520篇
  2009年   546篇
  2008年   465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372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319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227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X荧光分析技术在航磁异常地面查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天山135号航磁异常点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大型勘查设备测量和探槽揭露工作很难开展;此外,受气候条件限制,适合查证工作的时间较短。因此,采用X荧光分析技术结合传统物探方法的技术路线,在航磁异常查证阶段综合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γ能谱测量、野外现场X荧光快速分析和岩样物性分析方法完成航磁异常的检查。根据野外X荧光分析发现135号航磁异常西南部有新的铜元素含量异常点,结合现场踏勘捡样发现孔雀石矿化现象,判断135号航磁异常西南部有铜矿化点的存在。在铜矿化区域通过大比例尺现场X荧光分析快速定位两处新发现的铜异常,并圈定了矿化范围;在工程验证阶段采用"以钻代槽"技术,结合X荧光分析和微区X荧光分析方法研究矿化展布特征、矿物成分,评价矿化价值。通过135号航磁异常查证工作,结果表明X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经济的勘探方法,能够缩短野外勘查周期,高效地完成异常查证及矿产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312.
In our previous study,a statistical linkage between the spring Arctic sea ice concentration(SIC)and the succeeding Chinese summer rainfall during the period 1968–2005 was identified.This linkage is demonstrated by the leading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that accounts for 19%of the co-variance.Both spring SIC and Chinese summer rainfall exhibit a coherent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nd two apparent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that occurred in the late 1970s and the early 1990s.The combined impacts of both spri...  相似文献   
313.
组合性灾害事件是指同时出现的若干个天气灾害的组合,它的发生会明显加重致灾程度。本文利用1961~2013年冬季我国南方区域206个台站的日平均温度、日降水量及雨凇资料,建立了冬季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和冰冻组合性灾害事件的客观识别方法,并揭示了三类组合性灾害事件的关键特征。首先,基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强度和面积阈值以及持续天数建立了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雨雪事件以及冰冻事件各自的客观判识方法。在此基础上界定出了三类常见组合性灾害事件,即低温—雨雪灾害事件(C-RS)、低温—冰冻灾害事件(C-F)以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件(C-RS-F)。三类组合性灾害事件常见于1月上旬至2月中旬。尽管三类组合性灾害事件在低温和降水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其形成条件却明显不同。充沛的水汽供应和大范围强烈的水汽辐合是低温—雨雪灾害事件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件发生的关键条件,而逆温层和冷垫则是低温—冰冻灾害事件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亚洲中高纬大型斜脊系统是低温—冰冻灾害事件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件的关键环流特征,为强冷空气活动提供了有利环流条件。低温—雨雪灾害事件期间亚洲中高纬则盛行波状环流,有利于适度冷空气活动。在水汽供应和逆温层形成方面,三类组合性灾害事件受控于不同的副热带异常环流系统。孟加拉湾南支槽和南海上空异常反气旋分别是低温—雨雪灾害事件和低温—冰冻灾害事件形成的副热带关键环流系统,而孟加拉湾南支槽和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相结合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件形成的副热带关键环流系统。  相似文献   
314.
利用1964~1993年NCEP/NCAR再分析风应力资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14层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对热带太平洋与El Ni~no有关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与Ni~no 3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年际变化关系,发现在El Ni~no事件之前,暖池的次表层海温都有明显正异常出现,它的东传导致了El Ni~no的发生,并且SOTA的传播随纬度变化,沿赤道东传,在赤道外西传。然后,选取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最强的El Ni~no事件讨论了引起这种机制的可能原因———西风异常的作用。最后,对1964~1993所有的El Ni~no年的风场、次表层海温和海表温度的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15.
西藏近40年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西藏1952~1995年温度序列资料, 对其基本气候特征、年代变化、气候突变、振荡周期、异常冷暖、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与各季气温大都具有3个暖期和2个冷期, 60年代是最冷的10年, 以秋季降温最明显, 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气温偏高. 22年、11年、3~4年是年与各季气温较为显著的周期.气候突变出现在60年代初和80年代初. 60年代、70年代多异常偏冷年, 80年代多异常偏暖年, 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 90年代, 大多数年份发生气温异常. 40年来, 西藏年平均气温以0.065 ℃/10a的倾向率上升, 近10年春秋季增温率最大.  相似文献   
316.
霍飞  江志红  刘征宇 《大气科学》2014,38(2):352-362
本文首先利用最大协方差分析方法,探讨青藏高原积雪与中国降水之间的联系,发现中国夏末秋初(8~10月,简称ASO)降水与前期及同期高原积雪有着显著联系,当春夏季青藏高原西部多雪时,其后ASO中国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多雨,而东部沿海的狭长区域少雨。进一步引入最大响应估计等方法,研究中国区域降水对高原积雪异常的响应及其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冬春季高原多雪异常可持续到夏季,并通过改变地表热力状况,导致ASO南亚高压减弱,同时在高、低空激发出两支波列:高层200 hPa波列沿中高纬西风急流传播,自高原经蒙古到达日本呈现明显的“负—正—负”位势高度异常传播,日本上空为气旋性异常环流;低层850 hPa波列起于高原,经孟加拉湾至中国南海,沿着西南气流传播,导致台湾附近的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其西侧的偏南气流,将南海丰富的水汽输送至中国南部湖南、广西;而高层中心位于日本的气旋性异常环流西侧的偏北气流利于北方天气尺度扰动向南移动,它们为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多雨提供了有利条件。进一步计算定常波波数也表明,高层西风急流与低层西南季风气流作为波导,有利于高原上空的扰动沿着高、低空2支通道向东传播。由于东部沿海浙江、福建为正位势高度异常区,低层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则抑制了该区域的降水。  相似文献   
317.
在柳河马家店铁矿中应用高精度磁法勘探,证明了磁法在寻找磁铁矿上具有显著的效果。文章通过论述磁异常特征,结合本区的地质情况,对所取得的磁异常进行定性研究,同时结合基础地质工作,在磁异常上实施工程验证,成功发现铁矿床,总结该区铁矿成矿规律,为今后物探、地质相结合的综合找矿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18.
骑田岭北部地区锡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骑田岭北部地区成矿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概述了区内两种主要矿床类型--矽卡岩型钨钼矿及热液充填交代型锡铅锌矿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而总结了区内矿床的成矿规律和预测标志。认为该区矿质来源丰富,矿体严格受岩体和构造控制,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19.
通过区域地质的研究,分析了头滩子地区的土壤金异常晕,该区土壤晕分布与构造展布方向一致,金异常晕对地层的选择性不明显。指出了构造、热液、地层岩性三位一体控制着金的矿化与成矿。特别是断裂构造是金矿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20.
陈练  王阔  李进  李栋梁 《气象科学》2017,37(4):542-552
利用NCEP/NCAR大气环流资料、NOAA ERSST.V3b海温资料以及浙江省66个台站1971年以来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浙江省11月降水偏多对应的高低层大气环流异常特征以及与热带海温异常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11月浙江省降水异常偏多的事实进行梳理和个例诊断。结果显示,2015年11月浙江省处于降水偏多的气候背景,同时北半球北极涛动正位相异常偏强、中高纬地区经向环流偏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异常偏强、位置偏西是造成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统计分析表明巴尔喀什湖地区500 hPa高度场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与浙江省11月份降水具有显著相关;厄尔尼诺是导致浙江省11月降水偏多的重要外强迫因子之一,2015年11月Niño3.4指数达历史峰值,是造成浙江省同期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