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3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中国东北地氟病防病改水示范:以肇源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中国东北地氟病分布规律,以肇源县示范区为例,结合病区水文地质条件,明确了地氟病致病含水层,提出了防病改水供水目的层及钻探成井工艺,为中国东北地区地氟病防病改水提供了示范经验。  相似文献   
12.
燃煤型地氟病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地方性疾病,但氟的来源尚存在争议。织金县、纳雍县和平坝县地氟病区水样、煤样及土壤样的采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氟煤和劣质煤开采使用区,导致氟中毒的氟主要来自煤炭;而在其他地氟病区,氟主要来自土壤粘化层;单纯饮水中的氟不至于引起氟中毒。关停劣质煤和高氟煤生产煤窑,使用其他帮助粉状煤炭燃烧和使用的天然物料可以减轻氟中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刘家仁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5,22(3):192-195
地方性氟中毒病简称“地氟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地方病,是因人体过量摄入氟元素所致.燃煤污染型地氟病,是燃烧煤炭时氟元素挥发污染空气和被烘烤的粮食、辣椒等食品,人体通过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和食用被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氟中毒病.笔者通过对典型重病区织金县荷花村调查,获得如下认识:高氟煤炭和高氟粘土(岩)同为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的氟源,上二叠统龙潭组下部地层应为其重要产出层位;查明高氟煤炭和高氟粘土(岩)的成因、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为政府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鲁西南平原高氟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西南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运移迟缓,以垂直交替为主,氟离子含量较高,生活用水氟含量多大于1mg/L。局部地段地下水中氟含量可达7mg/L。高氟地下水在平面分布上具有点状和片状分布特点,在垂向上具有愈往深处氟含量愈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新平蛇纹石是近年才开发的矿物药,因其具有特殊TO型三八面体层状结构及5类活性基因,而能吸附、过滤、分解氟化合物,成为预防、治疗地氟病的重要药源。  相似文献   
16.
8月2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对“寿光市地氟病高发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地质勘查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该项目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省级财政无偿拨款400万元,寿光市国土资源局和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共同承担。自2009年10月份启动,目前,已完成水文地质调查、水样采集、地下水位统测、物探、钻探和抽水试验等工作,达到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该区太古界一新生界氟的地层地球化学剖面及岩浆岩和土壤中氟的丰度的研究,论证了该区为一高氟的地球化学区。根据重矿物对比研究和地貌分析,阐明了泰沂隆起区太古界和元古界的高氟古老岩系为该区土壤沉积物源,黄河多次泛滥堆积(粘土矿物对氟的吸附)对土壤氟起了叠加富集的作用。研究揭示该区土壤水溶氟较高,经降水淋滤和浸取作用氟转入地下水,并在凹陷区或河间洼地中聚集,水体停泄、蒸发浓缩形成高氟地下水区。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河套地区高氟水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内蒙古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结果,结合大量的水质测定资料,编制了河套地区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分级图,分析研究了区内高氟水的形成与富集的原因。包括当地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研究区内岩性、土壤性质、地下水物化条件、湖泊沉积物类型等地质因素和人类活动二个方面。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自然因素、地质因素,而像包头市近郊潜水氟污染是由于包钢的废渣和废水排放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对治理河套地区氟中毒的区域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饮水型地氟病与地质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具有病区分布广、病人多、病情重、危害大的特点,控制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分析了地氟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病改水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贵州织金县城关镇荷花村的地表土(拌煤粘土)曾被证实普遍高氟且被认为与地氟病长期严重流行密切相关。本文新的研究证实:该村拌煤粘土的氟含量均值为1284μg/g(620.8~2816μg/g,n=45);表观酸度均值为p Ha=4.92(4.03~6.35,n=45),而实际酸度均值达到3.67(2.09~5.03,n=45);实测硫酸根总量均值为4465μg/g(1165~7003μg/g,n=45),且酸度与硫酸根总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7920),表明该村拌煤粘土含氟量较高且已酸化,酸的存在形式可能是酸性硫酸盐如Na HSO4。据此推论,这里的拌煤粘土在与煤共燃烧或被加热条件下,酸性硫酸盐可能分解煤和粘土中氟化物而释放出氟化氢,且根据酸碱平衡估算出了氟化氢释放量均值为455μg/g(9.1~1643μg/g,n=45)。类似现象在其他地氟病流行区是否具有普遍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