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86篇 |
免费 | 603篇 |
国内免费 | 5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4篇 |
大气科学 | 351篇 |
地球物理 | 1115篇 |
地质学 | 1254篇 |
海洋学 | 575篇 |
天文学 | 181篇 |
综合类 | 275篇 |
自然地理 | 3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88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113篇 |
2014年 | 180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64篇 |
2011年 | 155篇 |
2010年 | 194篇 |
2009年 | 177篇 |
2008年 | 129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50篇 |
2004年 | 165篇 |
2003年 | 156篇 |
2002年 | 148篇 |
2001年 | 144篇 |
2000年 | 124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132篇 |
1997年 | 108篇 |
1996年 | 139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112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10篇 |
1963年 | 4篇 |
195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63.
长江口拦门沙地区的泥沙运动规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1988年7月和12月水文观测资料,通过流,盐,沙的综合分析,认识到长江口拦门沙地区的泥沙运动有与河口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泥沙输移在水平面上和垂直面上存在着多种循环,潮流和盐水截留大量泥沙积聚的拦门沙地区,河口在盐淡水交锋地带,除了涨,落急时段外,发现在转流时期泥沙也可能产生再悬浮,从而形成一个潮周期中出现3次或4次再悬浮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柴北缘东部及周缘侏罗系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笔者等基于柴北缘东段红山、霍布逊及德令哈凹陷侏罗系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地层接触关系追踪、二维地震资料解释以及岩性岩相突变特征分析,同时与中国西北地区其他典型的盆地侏罗系发育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中国西北多个板块的相互作用的构造背景之下,柴北缘东段燕山期构造运动Ⅰ幕发生在早—中侏罗世,以古地理与古构造环境较为均一、发育粗碎屑凹陷、每个凹陷内具有幕式沉积充填特征,与中国西北其他盆地对比,此幕构造运动波及面大,但强度较弱,推测与中国西北周边各板块碰撞造山之后的伸展作用相关;燕山期构造运动Ⅱ幕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此幕构造运动导致古地理与古构造环境向新的环境转变,以中—上侏罗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白垩系及晚侏罗统的残缺不全为特征,推测与拉萨地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以及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及Kolyma—Omolon地块的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65.
陈秋英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8,(3)
利用南平台DD-1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PcS测定震源深度。结果表明,用这些震相测定地震震源深度,提高了台站测定远震震源参数的精度。 相似文献
66.
67.
在塔里木地台北缘库鲁克塔格断隆上,发现晚元古宙帕尔岗群与其下伏兴地塔格群之间为角度不整合。进一步研究了中元古宙兴地塔格群和晚元古宙帕尔岗塔格群在沉积建造、变质作用、构造样式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差异,证明中元古宙末期曾发生强烈构造运动——兴地运动。它在1.3~1.4Ga达到高潮,0.95~1Ga时结束,形成塔里木地台基底。根据构造要素的叠加关系和变形特征,将这次构造运动划分为三个变形幕。 相似文献
68.
对流云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降水云系, 含有丰富的云水资源, 是南方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对象。为了研究江淮地区对流云发生发展规律, 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技术分析了发生在2004年7月31日的一块对流云不同发展阶段的垂直运动结构。对流云在发展阶段以上升气流为主, 底层辐合明显, 结构紧密; 成熟阶段的上升与下沉气流势力相当, 且比发展阶段强盛, 强回波位置下移, 结构较发展阶段松散; 减弱阶段上升和下沉速度均减小, 水平辐散增强。结果表明:反演的不同阶段对流云垂直运动结构合理, 可以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技术进行对流云三维运动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69.
针对2018年7月10-11日青藏高原东部一次暴雨过程,利用模式模拟资料分析了有效位能分布特征,成因及其对降水发展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位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低层4km以下和高层8-14km,高层有效位能和降水有更好的对应性西北冷平流和降水粒子下落的蒸发作用是低层有效位能高值中心的主要成因,而降水过程释放潜热带来的热...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