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81.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主办的“地方病与地质环境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8月将在长春市举行。会议以“地方病与地质环境关系研究、地方病区地下水勘查技术方法、地方病区防病改水技术方法、地方病调查与防治技术方法、砷污染合作网络建设”为主题。论文摘要提交时间截止到4月1日;论文提交时间截止到5月1日。联系人:  相似文献   
82.
地方性砷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方性砷中毒既有慢性中毒的坟病规律,又有特殊条件下爆发严重病害的特点,从砷的来源,中毒浓度及其危害等方面对目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3.
鲁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开发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鲁北平原在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开采地段过于集中在城镇,加上不合理开采等因素,出现了区域性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不断扩大、部分地段地下水资源枯竭和水质咸化问题严重、重点城镇地面沉降加剧及饮用高氯高碘地下水引发的地方病呈上升趋势等诸多水环境问题。笔者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分布规律及演化趋势,从地学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
Fang  H 王常明 《世界地质》1991,10(1):166-168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地质和水文地质知识,研究地方病问题而获得的成果。人类对饮水水质的适应性是在至少1Ma的进化历史中形成的。最早的人类,猿人生存于更新世早期和中期,且过着山林的生活。为了饮水方便,他们总是选择离河流不远的洞穴而居住下来。晚更新世初期,他们就能够适应于不同地区的各种气候条件。在那时,人类可离开山区,迁移到广阔的冲积平原,居住在河流的岸边以地表水为饮用水。 4000或5000年前,人类第一次钻井利用地下水,而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则是上世纪的事。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在整个进化过程中基本上是取用地表水作为饮水水源。甚  相似文献   
85.
方道 《地理教学》1996,(3):20-21,31
  相似文献   
86.
87.
在“找水禁区”太行山磁县南皎村实施示范井一眼,井深450m,日出水量大于300m^3,解决了南皎村周围5个自然村1500人千年饮水困难问题,产生重大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8.
土壤地质环境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大骨节病、克山病、氟中毒三种多发地方病区的土壤地质环境因素的研究,初步查清三种方病发病机理与土壤地质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发病区域内的气候、地形、土壤类型、植被、水文及水文、地质特征,并给出可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9.
2006年4月18-19日,“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范”计划项目实施单位-方法所组织召开了“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范”项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单位有: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山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地质调查院,黑龙江、吉林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相似文献   
90.
The dental and skeletal fluorosis is highly prevalent in Zhijin, Guizhou, especially at Hualuo Village, Hehua Village and Majiazhuang Village. The contents of fluorine in coal, clay used for coal combustion, mixed fuel of coal and clay, corn, and chili from households of the three village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pyrohydrolysis-fluorine ion-selective electrode method.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fluorine in the above samples respectively are 237 mg/g, 2262 mg/g, 828 mg/g, 1419 mg/g, and 110 mg/g. The clay used for coal combustions is the main fluorine source of endemic fluorosis and the inferior coal and weathered coal are the secondary source of fluorine. During the combustion of mixed fuel of coal and clay, about eighty percent of fluorine was volatilized, approximately two thirds of which was from the clay and the other one third from the coal. The occurrence of fluorine in clay used for coal combus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apatite and hornblende. The contents of fluorine in corn and chili, dried by coal-clay mixed fuel are about 1400 and 73 times higher than the permitted level of fluorine in food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Standard. It is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high-fluorine indoor surroundings, such as coal, clay, corn, and chili, particularly ash from boiler bottom with the fluorine content of 15738 μg/g. Besides the technologies of fluorine fixation during the combus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