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7篇 |
免费 | 859篇 |
国内免费 | 13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9篇 |
大气科学 | 205篇 |
地球物理 | 929篇 |
地质学 | 4232篇 |
海洋学 | 324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224篇 |
自然地理 | 3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205篇 |
2022年 | 225篇 |
2021年 | 220篇 |
2020年 | 156篇 |
2019年 | 175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62篇 |
2014年 | 218篇 |
2013年 | 192篇 |
2012年 | 185篇 |
2011年 | 212篇 |
2010年 | 213篇 |
2009年 | 208篇 |
2008年 | 216篇 |
2007年 | 265篇 |
2006年 | 248篇 |
2005年 | 232篇 |
2004年 | 204篇 |
2003年 | 274篇 |
2002年 | 244篇 |
2001年 | 357篇 |
2000年 | 171篇 |
1999年 | 184篇 |
1998年 | 178篇 |
1997年 | 169篇 |
1996年 | 157篇 |
1995年 | 138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98篇 |
1992年 | 91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61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使用活塞-圆筒式高温高压装置进行一系列榴辉岩部分熔融熔体与橄榄岩反应实验,可以为深入了解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地幔不均一性的成因提供重要信息.实验使用反应偶的方法,并在0.8~3.0 GPa和1 200~1 425℃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榴辉岩部分熔融熔体-橄榄岩反应的动力学和结果受控于熔体主量元素成分、熔体中的H2O、温度、压力和橄榄岩的物理状态等因素.大陆俯冲带地幔岩石中斜方辉石的富集是再循环陆壳熔体与上覆地幔反应的结果,地幔岩石中斜方辉石岩脉的形成与含水熔体交代有关,地幔岩石中的石榴辉石岩和石榴石岩可能形成于高压、低温条件下的熔体-橄榄岩反应. 相似文献
33.
34.
板块俯冲带的构造岩浆活动与地幔矿物稳定性的成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块俯冲带是岩浆活动和地震的频发地带。本文对本俯冲带有关的地幔矿物稳定性的实验研究进行介绍,并对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地幔部分熔融所需水的来源、深源地震成因等问题的解释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5.
36.
37.
建立了由密度异常驱动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数学 物理模型, 发展了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反演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该模型建立在三维直角坐标系框架上, 假设地震层析成像所显示的地震波速度异常对应于上地幔物质密度异常, 而该密度异常反映了上地幔小尺度热对流系统的温度异常场. 模型首先将地震层析成像确定的地震波速度异常转换为密度异常, 并视其为对流的驱动力; 进而利用三维傅立叶变换, 在波数域内, 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 求解控制流体行为的运动方程和连续性方程, 最后求得对流的流场. 为检验本研究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使用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模型: 热体和冷体模型; 俯冲断离( break off)板片模型, 计算了其驱动的地幔流场. 结果表明, 本文提供的理论和方法, 可以直接应用于与区域岩石层构造动力学相关的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苏北盘石山、练山地幔捕虏体的PGE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锍镍火试金预富集法,分析了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的盘石山、练山地幔橄榄岩包体中铂族元素(PGE)和Au含量.不同于部分熔融残留成因地幔橄榄岩中通常所观察到的负斜率型或平坦型的分布模式,这两地的地幔橄榄岩以Pt、Pd、Ru相对富集,Ir、Rh相对亏损的"燕子型"分布模式为特征.Pt、Pd等不相容元素富集说明上地幔除经历过早期的部分熔融外,还经历了后期富Pt、Pd的高熔/岩比的熔(流)体的层析分离交代作用影响.盘石山地幔橄榄岩的PGE总量比练山高,Os的含量也比原始地幔值高;而练山地幔橄榄岩的Os含量比原始地幔值低,说明交代作用带走了练山地幔橄榄岩中的Os,却没有很大改变盘石山地幔橄榄岩中的Os含量,这可能与交代熔(流)体含硫量饱和程度有关.Rh的负异常可能与部分熔融过程中熔体较低的fo2有关. 相似文献
39.
剧冲式高速滑坡全程动力学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剧冲式高速滑坡是具有剧动启程,高速运行,碰撞解体及冲击成坝的高速岩质滑坡。本文根据高山峡谷区大型滑坡坝的形成过程,分析了高速岩质滑坡的临床峰残强降加速机理,滑体势动转化加速机理,空气动力擎托持速机理及滑坡坝冲击夯实机理,论述了其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地幔电性结构、地幔温度、地幔含水量等参数对地球动力学和地幔动力学过程的重要科学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海底电缆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利用海底电缆探测地幔深部结构的方法原理与发展历程,然后阐述了该方法的观测方式、观测系统与仪器,综述了国际上近年来利用海底电缆在环太平洋地区海底的观测资料进行地幔一维电导率结构、三维电导率分布的研究进展.基于海底电缆的观测数据进行反演的结果表明,太平洋海域地区地球深部存在410 km,660 km的电导率不连续面,此不连续面与地震资料的波速不连续面基本一致,为地幔不连续面提供了新的地球物理证据.在根据由海底电缆观测数据反演得到的太平洋地区地球内部电导率分布基础上,综述了综合深部地震波速、岩石高温高压实验等,将电导率的分布转换为地球内部的温度场分布、推导地幔过渡带水的浓度进而转换为地幔过渡带的含水百分比(含水量)的方法技术与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夏威夷和北日本海地幔过渡带电导率异常主要受温度控制,菲律宾海域地幔过渡带的电导率异常除了和温度有关外,还受含水量影响,该处地幔过渡带的含水量大约在1%左右.这些研究表明,海底电缆探测方法,在地球深部探测尤其是地幔不连续面的探测、地幔温度场分布与特征、地幔含水量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最后,展望了海底电缆探测方法的研究与发展,这些研究方法及成果对认识中国海域地球内部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