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8篇 |
免费 | 379篇 |
国内免费 | 80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511篇 |
地质学 | 1913篇 |
海洋学 | 128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59篇 |
自然地理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123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93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100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Tang Huayun State Key Lab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China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China Yu Chunmei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China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英文版)》2005,16(1):24-28
Noble gases have successfully been used to con strain the mantle structure (Allegre et al., 1983),discuss mantle heterogeneity (Ma and Tao, 2002),determine different mantle source components and soon, because of their chemical inertia and isotopicfractionation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Het erogeneities of the subcontinental mantle beneatheastern China have been confirmed by abundant stud ies of mantle magmas and xenoliths, in mineralogy,petrology and isotop… 相似文献
962.
板块构造学说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刻画了岩石圈的基本运动学特征,而地幔对流理论则为理解板块运动提供了动力学基础。然而长期以来,地幔对流模式的研究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分玻主要集中于全见幔对流和上下他幔分层对流两个模式。近年来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地混合对流模式的猜想,即一些区域地幔分层对流、其他区域上下他做整体对流。已有研究表明,温度异帯及化学异常均可造成大尺度(1000km)和中等尺度(100km)的间斷面起伏。 相似文献
963.
964.
广西北海涠洲岛第四纪晚期火山碎屑流中橄榄岩包体碎块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北海涠洲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海岛,岛内出露的最新一次火山喷发产物为碧玄质岩石,它覆盖于晚更新世湖光岩组(Q3h)层状凝灰岩地层之上。在该火山岩中发现有橄榄岩包体,罕见的是,包体是以火山角砾的形式见于碧玄质火山碎屑流之中,故应是被炸碎的包体碎块,而非原始态包体。这是迄今为止较为特殊的一种橄榄岩包体产状类型,其原始态包体的岩石类型可能为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岩石结构及探针数据均表明该橄榄岩包体来自岩石圈地幔。包体的温压估算结果为960~1040℃和1.3GPa,对应的稳定深度约40km。此外,由于包体来源深度远小于其寄主碧玄质火山岩浆的来源深度(大于99km),表明涠洲岛地区第四纪火山碎屑流中的橄榄岩包体是地幔柱来源的碧玄质岩浆在上升经过岩石圈地幔约40km深度时捕获的偶然包体,并在就位前经历过炸碎。 相似文献
965.
966.
967.
968.
中国东北晚中生代-新生代盆山体系构造演化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北盆山体系主要形成和发展于晚侏罗世晚期-新近纪,经历了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小盆山(盆岭)和晚白垩世-新近纪大盆山(盆山)两个阶段的构造发展过程.盆岭阶段起始于东北高原向盆岭体系转换的张家口期,全盛于义县-九佛堂期,萎缩于盆岭向盆山体系构造转换的沙海-阜新期,结束于张老公屯期(东山期).盆山阶段经历了晚白垩世早期大规模拗陷、晚白垩世晚期拗陷萎缩、古近纪大规模裂谷和新近纪后裂谷拗陷.认为太平洋板块对盆山体系形成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但无论是板块、地幔柱和超级地幔柱均不太可能形成如此规模,又具北北东向的中-新生代岩浆岩带和盆山体系,更可能是超级地幔热带、地幔柱和东亚多向板块汇聚背景下,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9.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