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76篇
  免费   4242篇
  国内免费   5206篇
测绘学   1377篇
大气科学   1252篇
地球物理   2086篇
地质学   21478篇
海洋学   1868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1926篇
自然地理   1252篇
  2024年   231篇
  2023年   753篇
  2022年   891篇
  2021年   975篇
  2020年   832篇
  2019年   831篇
  2018年   607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751篇
  2015年   851篇
  2014年   1375篇
  2013年   1039篇
  2012年   1169篇
  2011年   1305篇
  2010年   1149篇
  2009年   1122篇
  2008年   1199篇
  2007年   1137篇
  2006年   932篇
  2005年   1016篇
  2004年   919篇
  2003年   823篇
  2002年   773篇
  2001年   851篇
  2000年   801篇
  1999年   895篇
  1998年   799篇
  1997年   820篇
  1996年   869篇
  1995年   780篇
  1994年   780篇
  1993年   632篇
  1992年   673篇
  1991年   587篇
  1990年   599篇
  1989年   427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97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65年   10篇
  1958年   10篇
  1945年   9篇
  1943年   9篇
  194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黑云母化学成分差异可反映出岩浆岩的性质(全岩铝饱和指数、I/S型花岗岩)、氧逸度、挥发分特征并指示岩浆源区。为了探究不同岩浆体系的性质对成矿差异性的影响,本文选择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武山铜矿和江南造山带的竹溪岭钨(钼)矿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黑云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岩相学、主量元素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两地黑云母均富镁贫铁,竹溪岭岩体中的黑云母相对富集Li、Nb等不相容元素,而武山岩体的黑云母富集Ni、V等相容元素。基于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成岩体系与成矿体系的联系:武山铜矿与黑云母相平衡的岩浆体系具有高Cl、高氧逸度特征,有利于Cu富集成矿;而竹溪岭钨(钼)矿的岩浆体系具高F、低氧逸度特征,有利于W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992.
汪青松  张顺林  张金会  张家嘉  尤淼 《地质学报》2020,94(10):2965-2977
郯庐断裂带南段的皖东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多为厚覆盖区,找矿难度大。由于控矿条件难以调查清楚,缺乏具有区域特色的勘查理论指导,区内金矿勘查长期没有取得突破成果。笔者依托五河金矿整装勘查项目,进行了区域重磁异常特征和成矿规律分析研究,发现皖东北地区北东- 北北东向重力低异常具有弧形条带特征,并以郯庐断裂带为界,大致具有旋转对称性。重磁异常保存印支期构造格架痕迹信息,反映了郯庐断裂带南段时空演化特征,显示了北东- 北北东向主要断裂构造具有继承性,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继续活动,控制白垩纪“红层盆地”和燕山期成岩成矿作用。中低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和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是皖东北地区主要矿床类型,均受继承性断裂构造控制。结合郯庐断裂的演化特征,利用物探成果引领地质理论创新,提出了郯庐断裂带南段矿床的“继承性断裂构造控矿模式”。根据继承性断裂构造形成机理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总结了矿化蚀变构造带的物探异常标志,解决了皖东北覆盖区成矿预测与找矿靶区圈定难题,在五河金矿整装勘查区应用取得了重要找矿成果,圈定6个金矿找矿靶区,得到了钻探验证,已发现中型规模金矿床2处、小型3处,估算潜在资源量可达特大型规模,实现了安徽省境内郯庐断裂带金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地质钻探深孔或水平孔失返性漏失时钻具磨损及钻进效率低的问题,以白油、钠基稠化剂与粘结性材料等为原料,采用一步法研制了一种高效钻杆润滑脂,并在川藏铁路昌都段定测勘察水平孔现场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有力支撑服务了川藏铁路大位移水平孔施工。室内评价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润滑脂具有耐低温(-16 ℃)、易涂抹、良好的粘附性与润滑性以及高性价比特点,能长时间保护钻具,而且其润滑效果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994.
砂岩型铀矿是铀资源的一种重要矿床类型, 该类型铀矿一般形成于中新生代盆地当中, 常以盲矿、隐伏矿产出, 勘查难度较大。我国中新生代盆地面积广大, 因此寻找砂岩型铀矿的潜力巨大。目前, 砂岩型铀矿勘查主要以物探手段为主, 地球化学勘查手段未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在解释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铀矿勘查原理基础上, 重点列举了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大型含铀盆地开展的技术试验和示范研究案列, 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进行了梳理。认为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可用于圈定远景区、靶区甚至定位矿体, 可在利用地物化综合信息找砂岩型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吴林  管树巍  冯兴强  任荣  张春宇 《岩石学报》2020,36(11):3427-3441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震旦系广泛发育,是揭示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的重要地区之一,然而其研究程度低于华南、华北地区。早期认为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震旦系可划分为哈尔克山、柯坪、库鲁克塔格、铁克里克及塔克拉玛干等五个分区,由于各分区研究程度及资料之间的差异较大,且近期盆地内部钻井揭示越来越多,地层划分对比问题逐渐突出,传统分区方案面临诸多挑战。综合地质、地震等多学科资料认为,塔里木南华纪原型盆地基底、充填过程、分布统一具有南北分异的特征,区域地层格架剖面显示南华纪-震旦纪原型盆地分布于中央古隆起南北两侧,表现出北强南弱的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因此,本文以原型盆地中南、北分异的特征为原则进行地层分区,大致以现今中央隆起带南缘为界,分为北部地层分区和南部地层分区。北部可划分为东北部库鲁克塔格地层小区和西部阿克苏地层小区,其中阿克苏地层小区包括原方案中柯坪、塔克拉玛干北部、哈尔克山分区;南部初步划分出铁克里克地层小区,具体有待完善。震旦纪末期,受柯坪运动"大继承、小改造"的演化模式影响,北部地层分区广泛发育下寒武统烃源岩。因此,塔里木盆地及周缘新元古界分区新方案既符合南北不同的超大陆动力学背景,又控制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理论意义与勘探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996.
古盐度是某个地质时代的一个水体含盐度。研究古盐度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沉积水体与成岩流体的性质,为环境分析、成矿流体分析提供基础。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主要有,Couch法、B的质量分数、Na~+的含量等单元素地球化学方法;Sr/Ca、Sr/Ba、Th/U、B/Ga,Rb/K、(MgO/Al_2O_3)×100、Ca/Mg、ω(K+Na)、沉积磷酸盐法等双元素地球化学方法,B—Ga—Rb三角图法等多元素投图法,~(13)C、~(18)O,~(87)Sr/~(86)Sr,~(11)B/~(10)B等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本文将结合地质实际,简述各方法的原理与其应用范围,旨在更好的应用于沉积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古地理重建、恢复沉积成岩环境以及沉积矿产的普查与勘探等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997.
文章在资源评价和有利区优选的基础上,建立了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确定孔隙度(Φ) 大于3%,含气饱和度(Sg) 高于30%,岩石骨架密度(DEN) 低于2.7 g/cm3,脆性指数(BI) 高于40%时,对应含气量(Vt) 高于1 m3/t,可识别出储层与非储层,是有效储层识别的标准。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思路,选取含气量表征页岩储层物质基础,与孔隙度和有机质丰度正相关;选取脆性指数评价工程可压性,与硅质和碳酸盐岩含量正相关,明确了含气量和脆性指数可综合表征页岩储层地质和工程两方面特征。进一步将有效储层划分为三类:I类储层含气量(Vt) 高于4 m3/t,脆性指数(BI)高于50%;II类储层含气量与脆性指数中任何一项低于4 m3/t或50%;三类储层含气量(Vt)介于1~4m3/t,脆性指数(BI) 为40%~50%。川南地区五峰组—龙一1亚段各小层品质较好,以I、II类储层为主,局部为III类储层。采用该分类评价标准,评价水平井实际钻遇储层品质,Ⅰ类储层比例与气井测试产量、EUR间呈正相关,且当Ⅰ类储层钻遇率高于50%,气井测试产量超过15×104 m3/d概率达到92%,对应气井EUR在8000×104 m3以上,达到效益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8.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构造测量工作,系统解析了萨热克巴依盆地边缘及内部的断裂-褶皱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重建盆地演化过程,探究控矿规律,促进深部找矿预测。研究表明:①盆地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拉分盆地发育、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初构造隆升剥蚀、晚侏罗世沉降、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构造隆升剥蚀、早白垩世早期沉降、早白垩世中晚期—古近纪隆升剥蚀、中新世压剪性构造变形、上新世—第四纪挤压收缩变形8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前6个阶段表现为沉降-抬升垂直运动,后2个阶段(新近纪—第四纪)表现为挤压收缩水平运动。②盆地叠加有2期挤压收缩构造变形,早期形成规模不大的北(西)西—南(东)东向宽缓向背斜构造;后期形成一系列北东东—南西西向褶皱-断层构造,表现为盆地边缘南北边界断层(ST、NT)朝盆地内对冲,导致在断层附近下盘形成的伴生褶皱趋于紧闭,而在远离断层的复式向斜(Sf)核部的次级褶皱多呈开阔宽缓状。③盆地构造控矿可以分为2个阶段:在成矿期阶段(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由盆地沉降、隆升形成的正断层、反转断层及伴生断裂-节理-裂隙为重要的导矿构造,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层内发育的顺层裂隙为萨热克铜矿重要的储矿构造,导矿构造与储矿构造交汇部位成为矿液富集成矿的最佳部位;在成矿后阶段,由后期(上新世—第四纪)北北西—南南东向区域挤压应力作用形成的收缩构造变形,明显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造成矿体卷入褶皱变形,以及被断裂-裂隙带切穿或错断。④在30勘探线以东一带,南矿带深部隐伏的库孜贡苏组上段(J3k2)为铜(锌)矿(化)体的有利赋存层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9.
湘南骑田岭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具有断裂构造异常发育,存在多期次岩浆活动、多类型矿床和矿种组合的特点。为了揭示深部地壳结构对区域成矿特征的制约,本文布置了穿越黄沙坪铅锌矿床和骑田岭花岗岩体的人工地震剖面,数据采集采用了直线多次叠加的技术方法,采取大炮和小炮相结合的激发方式进行实验工作,共完成物理点651个。实验结果表明,骑田岭矿集区深、中、浅部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地震构造波组,莫霍面深度约为33~38km;在骑田岭岩体深部存在明显的莫霍面不连续性,呈现出类似于"逆断层"的构造特征和无反射波组或弱波组异常;反射速度反演结果也表明骑田岭岩体深部存在着下凹状低速度异常。这些深部构造特征说明区域存在幔源物质上涌和参与成岩成矿作用的通道,该构造通道可对应于茶陵-郴州-临武深大断裂带,暗示地幔物质的混入可能是湘南骑田岭矿集区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内在原因之一。而且,莫霍面"逆断层"构造特征显示区域上曾遭受较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是区域中生代多次构造挤压作用的体现。这种构造挤压作用致使岩石圈增厚,发生较大规模的拆沉作用和深部岩浆上侵活动,为区域成矿作用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相似文献   
1000.
王伟 《地层学杂志》2012,(3):636-640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等地质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和技术,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和对比模式,对研究区古近系Em组地层的发育展布特征以及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Em组顶底均为区域上的不整合面,内部划分为两期基准面升降体系域。构造运动和沉积物供应控制下的基准面升级使得沉积初期研究区发育辩状河-曲流河沉积体系,至晚期演变为曲流河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