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0篇 |
免费 | 1015篇 |
国内免费 | 6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8篇 |
大气科学 | 5篇 |
地球物理 | 2353篇 |
地质学 | 1966篇 |
海洋学 | 202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311篇 |
自然地理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88篇 |
2022年 | 100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85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173篇 |
2013年 | 109篇 |
2012年 | 165篇 |
2011年 | 146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62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33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148篇 |
2003年 | 164篇 |
2002年 | 171篇 |
2001年 | 159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133篇 |
1998年 | 154篇 |
1997年 | 173篇 |
1996年 | 196篇 |
1995年 | 181篇 |
1994年 | 159篇 |
1993年 | 167篇 |
1992年 | 188篇 |
1991年 | 139篇 |
1990年 | 119篇 |
1989年 | 105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0篇 |
1977年 | 8篇 |
1974年 | 10篇 |
1965年 | 8篇 |
195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3.
94.
利用背景噪声反演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南缘地区地壳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分布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南部周缘地区的53 个宽频带地震固定台站的连续波形记录,采用双台互相关计算
方法由背景噪声提取瑞利波格林函数,经时频分析获得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分别计算了汾渭地堑、秦岭北缘、鄂
尔多斯块体内部和六盘山地区4 个不同构造区的平均频散曲线,进而反演了各构造区的地壳上地幔一维横波速度结构。结
果显示:地壳厚度在汾渭地堑为34 km,在秦岭北缘地区和鄂尔多斯块体均为40 km,在六盘山地区最厚,达49~50 km;相
应的上地幔顶部横波速度分别为4.20,4.2,4.30 和4.15 km/s;地壳内结构浅部特征差异最大,在地壳中部六盘山地区的速
度较低,下部地壳不同地区的波速较一致。 相似文献
95.
吉南大荒沟—板石沟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变形作用及地壳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区早前寒武纪地壳曾经历了三期区域变质和变形作用:中太古宙最早期是上壳岩系沉积的形成,后来在2.605Ga时发生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至晚期是英云闪长岩的侵位,并伴生有韧性剪切变形;晚太古宙时期,上壳岩系和英云闪长岩于2.538Ga前后发生低角闪岩相变质,在晚期出现NE向韧性剪切变形事件;至早元古宙时期,早期是黑云钾长花岗岩侵入活动,大约在2.380Ga时发育了绿片岩相变质,并发生二次浅层次的NW 相似文献
96.
基于“数字地震网络工程”2007~2010年GPS监测数据,获取了晋中盆地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并进一步利用椭球面块体应变模型研究了晋中盆地现今地壳应变场特征,据此分析了其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在关系,揭示了盆地内地质灾害多发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晋中盆地现今地壳整体朝南东向运动,在盆地中部清徐—太谷区域表现出明显的拉张运动;晋中盆地现今地壳应变场整体以NW-SE向拉张为主,其中清徐—太谷、介休是应变高值区也是地震、地裂缝灾害多发区,最大主张应变量达1.8×10-6/a,且区域拉张应变方向与地裂缝呈近似垂直关系,进一步证实了晋中盆地地裂缝的强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97.
鲁西地壳隆升的伸展构造模式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伸展链锁断层系,形成了鲁西的主导造格局,即“块断”构造。它是由中、生代两次伸展运动形成的。伸展运动幔源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伸展运动的结果,形成了以泰山-鲁山-沂山为核心的鲁中块隆,它至今耸立于周围以平原地貌为标志的地堑系之间,隆起的高点,就是当今的泰山。 相似文献
98.
帽子山候选厂址区域范围绝大部分在扬子准地台范围内。区内深大断裂多分布在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上,大别山,怀玉山,九岭等3个隆起区,鄱阳湖,九江-芜湖等2个沉降区和夹于它们之间的庐江-广济、庐山-梅岭,万年-黄石,北淮阳,铜陵-宁国等构造变形带组成了候选厂址区域范围新构造期的基本构造格局。通过布格异常梯度值,重力异常与高程的相关系数,地壳应变能量、地震震级,地震基本烈度、叠加断裂角等地壳稳定性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99.
拉萨地区晚第四纪地壳的抬升与拉萨河的向南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数字高程模型、遥感资料分析及实地调查, 拉萨地区在近南北向挤压的作用下, 与NWW向的主构造格架断裂走向相一致, 近东西向的分水岭和沟谷沿南北方向相间分布。自分水岭附近的山顶剥蚀面至盆地, 坡度由平缓、较陡、平缓逐渐过渡, 反映了山顶剥蚀区、强剥蚀区、堆积区的依次变化, 表现了一个完整的构造、气候控制的地貌剥蚀、堆积过程。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 拉萨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整体表现为自北向南的掀斜, 造成北侧剥蚀较强, 下游河流得以携带更多的泥沙物质, 北侧冲、洪积扇汇入拉萨河的物质较南侧多, 加之地壳自北向南的掀斜, 使得拉萨河拉萨段向南迁移, 堆龙曲河口冲积扇也向南迁移。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