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3篇
  免费   1011篇
  国内免费   648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420篇
地质学   1912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41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8篇
  1974年   10篇
  1965年   8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钻孔水力采矿由于安全系数高、工程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等优点在国外一直被研究和使用。我国相关的科研院所也正在开展研究。本文在分析研究国外钻孔水力开采装置的基础上,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棘爪机构伸缩式钻孔水力开采装置。该装置利用机械式伸缩水枪的方式扩大水力开采矿层的范围,创新性地采用棘爪机构固定水枪的伸出角度,从而提高单孔开采量,降低开采成本。初步野外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工作可靠性高,可有效进行开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2.
利用我国第24次和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08年2月—2010年3月南极长城站记录到的地震事件数据进行剪切波分裂研究. 选取近震事件对Sg波进行剪切波分裂计算,结果表明快波偏振方向有两个,分别为北东向和近南北向; 慢波延迟时间的范围为1.45—5.17 ms/km,平均值为3.54 ms/km.同时选取长城站记录到的远震数据SKS波震相进行剪切波分裂计算,得出上地幔快波偏振方向优势取向为北东向, 慢波延迟时间平均值为1.60 s. 剪切波分裂结果显示长城站地区地壳和上地幔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并显示长城站地区地壳与上地幔快波偏振方向几乎平行,表明壳幔变形的一致关系.另外,地壳和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快波偏振方向不仅与长城站附近的海沟方向平行,同时也与绝对板块的运动方向平行.该结果进一步说明了绝对板块的运动是构成上地幔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3.
我国花岗岩型铀矿床集中产出在华南陆壳成熟度较高的特定部位,其特征是:地壳厚度大(莫霍面深度大干36km);陆壳增生范围宽(1000km以上),地壳铀含量偏高,其中沉积壳层平均铀含量为5.69ppm,花岗岩的平均铀含量为10.5ppm。产铀花岗岩体的源岩物质来自地壳,是陆壳多次增生和重熔分异的产物。对花岗岩型铀矿床的物质成分、元素组合及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岩石,是华南地壳多次活化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4.
河西走廊东部地区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河西走廊东部地区十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结果。我们发现,在横穿走廊的方向上,地壳、上地幔的电导率分布发生了明显的横向变化,显示出某种带状特征。走廊盆地的下部地壳内存在一异常低阻层,其表面深度在45-50公里之间,电阻率为数个欧姆·米,厚度在5公里以内。讨论了横穿青藏高原东北缘和东缘上地幔第一个低阻层埋深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某些电性特征层的成因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5.
本文根据中国东部陆缘地区--郯庐断裂带两侧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综合地球物理场特征,阐述了其与一串含油气裂谷型盆地的分布规律,并讨论了其沉积和演化。 结果表明:这一系列含油气盆地,分布在上地幔顶部的隆起地区,均具有异常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这些盆地中有着巨厚的中、新生代的沉积,具备了良好的生油与储油条件。它们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密切相关,并且受着深部地幔物质运移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6.
南海东北部深部地壳结构蕴含着南海陆缘伸展张裂过程的重要信息。在南海东北陆缘布设的一条广角地震测线(DP13)沿NW-SE方向依次穿过东沙隆起和台西南盆地。本文利用射线追踪和正演走时拟合软件RayInvr构建地壳纵波速度结构,模型表明:沉积层速度1.6~4.6 km/s,厚度0.5~3.8 km,横向分布不均匀,沉积基底起伏剧烈;莫霍面埋藏深度由陆架区的25.5 km急剧减小到陆坡下方的13 km,随后向下陆坡远端增深至16 km;陆架处东沙隆起下方地壳厚度从~25 km减薄到~21 km,下陆坡远端地壳厚约10~13 km,地壳拉张因子分别为1.3~1.5和2.6~3.1,表现为轻微和中等减薄;陆坡区台西南盆地内地壳厚度从17 km急剧减薄至7~8 km,地壳拉张因子高达4.6,呈超伸展减薄;地壳厚度由陆向海非单调减薄,地壳伸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陆架-上陆坡和下陆坡下地壳底部发现两个相对孤立的不连续高速体,速度分别为7.0~7.5 km/s和7.0~7.3 km/s,厚度分别3~5 km和1~3 km,前者位于古太平洋俯冲带前缘,几乎与南海东北部高磁异常重叠,推测由中生代古太平洋板...  相似文献   
127.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000007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of China and its adjacent area is very complex and is marked by several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Firstly,China's continental crust is thick in the west but thins to the east,and thick in the south but thins to the north.Secondly,the continental crus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an average thickness of 60—65 km with a maximum thickness of 80 km,whereas in eastern China the average thickness is 30—35 km,with a minimum thickness of only 5 km in the center of the South China Sea.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continental crust in China is 47.6 km,which greatly exceeds the global average thickness of 39.2 km.Thirdly,as with the crust,the lithosphere of Chin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shows a general pattern of thicker in the west and south,and thinner in the east and north.The lithospher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northwestern China has an average thickness of 165 km, with a maximum thickness of 180—200 km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s of the Tarim Basin,Pamir, and Changdu areas.In contrast,the vast areas to the east of the Da Hinggan Ling—Taihang—Wuling Mountains,including the marginal seas,are characterized by lithospheric thicknesses of only 50—85 km.Fourthly,in western China the lithosphere and asthenosphere behave as a "layered structure", reflecting their dynamic background of plate collision and convergence.The lithosphere and asthenosphere in eastern China display a "block mosaic structure",where the lithosphere is thin and the asthenosphere is very thick,a pattern reflecting the consequences of crustal extension and an upsurge of asthenospheric materials.The latter is responsible for a huge low velocity anomaly at a depth of 85—250 km beneath East Asia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Finally,in China there is an age structure of "older in the upper layers and younger in the lower layers" between both the upper and lower crusts and between the crust and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相似文献   
128.
刘敦一  耿元生  宋彪 《地球学报》1997,18(3):226-232
冀西北地区出露的太古宙变质岩系是华北地台北缘麻粒岩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本区古老的地壳形成于2900Ma左右,为玄武质成分。古老地壳的熔融再造作用主要有两期,一期发生在2780~2761Ma期间,产生了研究区西部广泛分布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另一期发生在2561~2503Ma期间,形成在宣化-赤城一带广泛分布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此后,在2500~2400Ma期间发生了区域麻粒岩相变质改造,使部分岩石的同位素体系重新设置。  相似文献   
129.
本区岩浆岩以花岗岩为主体,只在岩浆演化晚期有少量中性岩岩墙。岩浆演化及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同位素等特征表明,岩浆是燕山运动早期构成下地壳的基性物质经部分重熔形成,熔融早期最低熔融组分形成花岗岩浆,进一步重熔,晚期形成少量中性岩浆。  相似文献   
130.
豫西宜阳地区TTG质片麻岩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质学   总被引:13,自引:19,他引:13  
本文报道对华北地块南缘、豫西宜阳穆册TTG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研究.宜阳穆册TTC质片麻岩SiO2含量为59~73%,Al2O3>15%、CaO、MgO、Al2O3、TiO2、Na2O/K2O与SiO2的含量呈负相关,表明在岩浆演化中有镁铁矿物和斜长石的分离,岩浆成分随着分异而富钾.P2O5与SiO2含量呈正相关,反映出磷灰石的分离.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9~23);重稀土相对于轻稀土轻度分异;无明显的Eu异常(Eu*=0.95~1.07).岩石富Rb、Sr、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低Y(13.25~25.27 μg/g)和Yb(1.27~1.98 μg/g);高Sr(507.14~606.85 μg/g)及Sr/Y(34.15~39.97),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表明,研究区片麻岩为一套高铝的TTG质岩石.这套片麻岩可能是在角闪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TTG质片麻岩的年龄为2.3 Ga.片麻岩中的锆石大部分具负εHf(t)值(最高达-4.95),揭示其源区可能主要为古老陆壳物质;部分锆石的εHf(t)为正值,说明在其形成过程中有一定比例的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宜阳TTG质片麻岩的Hf同位素数据表明,其两阶段模式年龄主要2.57~3.01 Ga之间,平均值为2.82 Ga,所以说穆册灰色片麻的源区可能存在年龄为2.8 Ga左右(或更老)的地壳物质,说明代表该区基底的太华杂岩形成时代可能为2.8Ga(或更老).虽然华北地块陆壳最主要的增生时代被认为发生在2500 Ma,但宜阳TTG质片麻岩的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都说明华北地块大陆地壳在古元古代早期仍然存在相当规模的陆壳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