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562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28篇
地质学   1329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21.
湘赣桂地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系统解剖了华南早古生代地层出露较好且加里东运动比较典型的地区,包括广西的元宝山、越城岭、大明山、大瑶山、云开大山地区以及湘赣边境等地区。通过对其褶皱、断裂形态的描述与分析发现大明山、大瑶山地区EW向的寒武系褶皱是云开地块在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由南向北推覆挤压的结果,而桂北元宝山、越城岭地区及湘赣边境地区NE-NNE向的早古生代地层的褶皱是由于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沿郴州-临武断裂收缩挤压的结果,而且这一收缩挤压是属于陆内造山事件而不是前人所说的洋陆俯冲事件和陆-陆碰撞造山事件,且加里东运动先由南向北、后由东向西逐渐拓展,变形强度由强到弱。  相似文献   
122.
黑龙江萝北地区黑龙江杂岩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黑龙江杂岩主要出露在牡丹江断裂以东,并沿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于佳木斯地块西缘。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萝北地区金满屯太平沟含云母绿帘角闪岩和头道沟的混合花岗岩的锆石进行LA-ICP-MSU-Pb定年研究,获得两组较好206Pb/238U年龄数据: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56.0±1.0Ma(n=15,MSWD=0.89)和227.1±1.4Ma(n=11,MSWD=1.3)。含云母绿帘角闪岩和混合花岗岩显示了佳木斯地块与其西缘的洋壳俯冲过程中不同阶段或时期的产物。含云母绿帘角闪岩256.0±1Ma的年龄是其变质时代,代表了俯冲、拼贴、碰撞过程中早期的热事件;而混合花岗岩227.1±1.4Ma的年龄则代表了俯冲、拼贴、碰撞过程即将结束的热事件。结合佳木斯地块上出露的同碰撞火山弧花岗岩的形成年代,推断出佳木斯地块与其西缘的松嫩地块之间洋壳的俯冲消减作用和随之而来的陆陆碰撞作用发生在约317~220Ma之间,黑龙江杂岩主体的形成时代为海西晚期到印支期,而其蓝片岩相变质作用可能发生在256Ma之前。  相似文献   
123.
在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青海南部,青海省杂多县扎青乡地区的然者涌一带,发现以基性火山熔岩为主夹有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具大陆板内裂谷拉斑玄武岩喷发特点的一套火山地层。该地层底部角度不整合接触覆盖在早中二叠世开心岭群诺日巴尕日保组、九十道班组之上,其上被晚三叠世结扎群甲丕拉组角度不整合覆盖。主要岩性为灰绿—灰紫色橄榄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及流纹岩、中基性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夹少量流纹岩和紫红色岩屑砂岩及细砾岩,其特征与峨眉山低钛玄武岩相似,具陆相喷发-沉积特征。区域对比在北羌塘地区具有独特地层特征,可与四川峨眉山玄武岩地层进行对比。而区域上该地区晚二叠世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建造,未发现陆相火山岩出露,本文建立正式地层单位扎青组,以供参考,其时代暂归晚二叠—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124.
在对老柞山矿床地质特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与成矿有关的岩石开展了进一步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具富Sr、低Ti的高钾钙碱性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闪长玢岩具偏铝质钙碱性岩系列特征。岩石样品均呈现出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 Ta、 Ti等高场强元素( HFES)的特征,显示了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相似的属性。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矿床具中低温(125.6℃~324.5℃)、中浅成(1.0~7.1 km)成矿的特点。与成矿有关岩浆岩显示幔源岩浆特征,可能是地幔交代作用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结合区域上同时期的火成岩时空展布认为,老柞山金矿床成矿可能分别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板块北向俯冲作用和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5.
基于地块图斑单元的湖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充分利用土地调查、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土壤普查、农业普查等成果和资料信息,以地块图斑为分析单元,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数学模型分析为手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湖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湖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地域差异明显,整体处于由低层次的不均衡逐渐向高层次的均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6.
正在华北大地北部,有一座气势宏伟、人文荟萃、景观壮丽的山川,它东西绵延250余公里,犹如一条莽莽巨龙横亘塞外,傲立天地,它就是被人们誉为"天下之脊"、"人天北柱"、"绝赛雄山"的恒山。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它坐落在山西省北部的边塞地区,整个山脉西衔雁门,东扼紫荆,南障三晋,北瞰云代。恒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数亿年演化,造就"天下之脊"的浩瀚与伟岸;恒山是一幅大气磅礴的山水画,五百里锦绣山  相似文献   
127.
柴达木盆地北缘之全吉地块花岗质岩体大量发育,具多期次多阶段特征。通过对全吉地块金泉山—化石沟一带古生代花岗质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发现该区花岗岩有4次侵入,侵入时代分别为早奥陶世(471~476Ma)、中奥陶世(459±5Ma)、早志留世(423±4Ma)和中泥盆世(366±2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4期花岗岩均具典型的钙碱性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轻度亏损、Eu轻微负异常—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2O、Rb、Ba、Th等相对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Hf、Zr及Yb明显亏损,除第4期岩体即具I型,又具S花岗岩特征外,其它各期次均属I型花岗岩,总体显示岩体具壳源特征,为板块碰撞前消减地区花岗岩,研究推测,金泉山—化石沟一带古生代花岗质岩体第1、2组年龄为全吉地块与柴达木陆块碰撞的时代,第3组年龄反映了深俯冲地下的板块由于拆沉而折返的时代,第4组年龄为碰撞隆起后造山带伸展、滑塌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8.
129.
周建波  王斌  曾维顺  曹嘉麟 《岩石学报》2014,30(7):1879-1888
兴安地块位于额尔古纳和松辽地块之间,长期存在着是稳定陆块和造山带等不同的认识。本文针对兴安地块南部扎兰屯地区出露的原兴华渡口群进行了专项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变质杂岩的形成时代、碎屑锆石年龄谱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对该地块的大地构造属性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1)扎兰屯地区变质杂岩主要为绿片岩-低角闪岩相变质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系,其形成时代晚于481Ma,为早古生代晚期。岩石组合、变质程度与年代学研究表明其与北部的典型兴华渡口群不同,两者不能作为同一地层单元,应该予以解体。(2)扎兰屯变质杂岩碎屑锆石年龄谱主要分为三期:481~580Ma,峰期年龄为529Ma;699~998Ma,峰期年龄为833Ma和1213~3200Ma峰期年龄为2000Ma,分别记录了泛非期Gondwana、新元古Rodinia两期重大地质事件和变质基底的年龄信息。(3)兴安地块以发育兴华渡口群为标志,存在时代为新元古代甚至为太古代的变质结晶基底,因此兴安地块应为一稳定的微陆块,而非夹持于额尔古纳和松辽地块之间的造山带。  相似文献   
130.
祁连山造山作用与岩石圈地幔的特型结构构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祁连山地壳增厚与造山机制。提出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地块向北推进,其延迟的远程效应使祁连地块内4条断裂再次活动,特别是23 Ma以来,分阶段的活动使上地壳缩短了30%,40 km厚的祁连地壳增加到57km厚;并通过柴达木地块下地壳物质的挤入,使祁连地块地壳厚度增加到现今的60~74 km;地壳质量基本平衡表明其下部地壳物质横向迁移较小,即走滑断裂带走的地壳物质较少。依据INDEPTH-V新的宽频地震调查成果,提出祁连地块下岩石圈地幔的复杂结构,南部来的昆仑岩石圈地幔(双层结构)与北部向南俯冲的阿拉善地块下的亚洲岩石圈地幔在祁连地块深部相碰撞,而柴达木—祁连岩石圈地幔则被保存在昆仑岩石圈与亚洲岩石圈地幔碰撞带之上,共形成一倒三角汇聚区;在柴北缘与中祁连北缘岩石圈地幔各出现一条北倾和南倾的正转换震相,可能是老俯冲带残存岩片的显示;在祁连地块岩石圈地幔的两端地壳底部还出现有"双"莫霍"现象",地表见有多条榴辉岩带。以上结果构成了高原最具特色的构造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