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53篇 |
免费 | 1658篇 |
国内免费 | 7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89篇 |
大气科学 | 1104篇 |
地球物理 | 1004篇 |
地质学 | 2822篇 |
海洋学 | 890篇 |
天文学 | 36篇 |
综合类 | 1119篇 |
自然地理 | 55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230篇 |
2023年 | 387篇 |
2022年 | 454篇 |
2021年 | 530篇 |
2020年 | 430篇 |
2019年 | 468篇 |
2018年 | 334篇 |
2017年 | 406篇 |
2016年 | 400篇 |
2015年 | 419篇 |
2014年 | 624篇 |
2013年 | 467篇 |
2012年 | 610篇 |
2011年 | 541篇 |
2010年 | 498篇 |
2009年 | 519篇 |
2008年 | 515篇 |
2007年 | 489篇 |
2006年 | 437篇 |
2005年 | 401篇 |
2004年 | 345篇 |
2003年 | 280篇 |
2002年 | 246篇 |
2001年 | 223篇 |
2000年 | 187篇 |
1999年 | 143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09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43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对超高层建筑塔体进行周日摆动监测,为施工投点纠偏和选择合适投点时机提供科学依据,是施工控制网竖向传递的核心问题。文中针对现有方法在自动化采集及实时表达方面的不足,基于自适应阈值激光光斑中心定位方法,自主研发基于CCD的塔体摆动监测系统,并采用倾斜仪方法与之做同步比较研究。两种方法在广州市东塔施工第三方监测中互为检核验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63.
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基于2004~2011年住宅用地出让数据,利用空间扩展模型和GWR模型对都市新区住宅地价空间异质性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空间扩展模型与GWR模型分别可解释采样区63%、61%的住宅地价变化,较全局回归模型(47%)有显著提升,更有利于研究土地市场的空间异质性。② 空间扩展模型可有效表征各解释变量及其交互项对住宅地价作用的空间结构总体趋势,其拟合效果相对较优。GWR模型则在局部参数估计方面存在优势,借助GIS可将各变量的地价作用模式可视化,从而比空间扩展模型更能有效刻画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各因素对地价的平均边际贡献排序为水域> 地铁> 大学园区> CBD> 商业网点> 医院,且商业网点、 医院系数值具有方向差异性。③ 距地铁站点、水域、大学园区以及CBD的距离是研究区住宅地价的关键驱动因素,各自存在特有的地价空间作用模式,可为研究区住宅土地市场细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4.
中国住宅出让地价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中国土地市场网2009~2013年招、拍、挂出让的住宅用地数据,以县级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单元,建立区域住宅地价综合模型,选取地价水平、地价增长率和交易宗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综合分析了中国住宅出让地价的发育特征,利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了各类地价发育形态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研究期内中国住宅出让地价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城市群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城市群内部围绕中心城市增长等空间格局特征;中西部地价高增长的单元多于东部,西北、东北中南部、四川盆地、河西走廊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地价高增长的聚集区;住宅市场活跃度呈阶梯状变化,活跃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长三角、长江中游、辽宁中部、哈尔滨、成渝、滇中、呼包鄂等城市群。② 根据综合特征,中国住宅出让地价空间发育可分为成熟稳健型、发展完善型、成长发展型、萌芽起步型和成长受阻型5类,相邻发育形态在空间关系上表现出互为邻里的特征。③ 各类发育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显著。区位条件、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是地价发育成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均GDP、国土开发度提升将促进地价形态发育程度;而人口吸引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将导致地价形态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965.
Rudolf V. Zhang 《寒旱区科学》2014,6(4):0348-0355
Global climate warming which bega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continuing. It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s for ecological management, especially in permafrost areas comprising over 65% of Russia. Of special concern are dams constructed on permafrost. They are subject not only to climatic impacts, but also to additional hydrothermal loads from water reservoi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geocryological monitoring of dams and other water resource projects and substantiates its necessity in view of climatic change. It also presents methods, scope and implementation of geocryological monitoring at medium and small dams, considering the specific nature of Far Northern areas, as well as the complicated geotechnical, hydrogeological and permafrost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66.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11,(8):38-39
中国海监51船于2005年11月19日交付中国海监东海总队使用,自2006年8月13日首次执行东海维权任务以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船员精诚协作、拼搏进取,出色地完成了"南海专项维权执法""东海定期维权巡航""东海海底光缆巡护""南黄海浒苔监视监测”等任务,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充分展现了中国海监出众的维权执法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67.
准确有效的数据是开展各项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与传统采样监测流程不同,海洋浮标在线监测从样品采集到数据结果完全实现自动化,数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不再聚焦于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阶段。文章选用浙江近年的浮标监测数据,结合浮标监测特点,从浮体稳定性、仪器设备校准、系统运行维护、数据传输接收、比对监测和异常值判定等关键环节,对浙江近岸海洋浮标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进行设计,重点聚焦异常值判定和比对监测;建立质量控制方法库,提出浮标数据质量控制的有效、可信和相对准确3个层级的异常值判定规则,具有首创性,其中第一层为去除明显的故障值、异常值和离群值等无效数据后得到的有效数据集,第二层是经方法库选取合适的质控方法处理后得到的可信数据集,第三层是根据现场比对监测结果验证后的相对准确数据集。以浙江海洋浮标监测数据为基础提出的浮标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将有助于整体提升浙江近岸海域浮标在线监测数据质量,可为全国海洋浮标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以及相关数据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8.
969.
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灾害性海浪监测和预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中国海灾害性海浪时-空分布,海洋灾害,我国现行的海洋监测系统和预报系统,日常预报所采用的方法和近几年发展起来两个海浪数值预报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970.
海洋遥感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海洋遥感利用电磁波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原理观测和研究海洋,以海洋及海岸事作为监测、研究对象,具有快速、多波段、周期性、大面积覆盖等观测能力的空间遥感技术,回顾了海洋遥感发展的4个阶段,介绍了海洋遥感在海洋资源环境调查、动态监测以及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海岸带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的精确化和定量化研究、海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海洋小卫星遥感的应用是未来海洋遥感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