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70篇 |
免费 | 529篇 |
国内免费 | 6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67篇 |
大气科学 | 14篇 |
地球物理 | 824篇 |
地质学 | 3109篇 |
海洋学 | 91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32篇 |
自然地理 | 1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30篇 |
2022年 | 203篇 |
2021年 | 161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175篇 |
2018年 | 114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236篇 |
2013年 | 206篇 |
2012年 | 248篇 |
2011年 | 211篇 |
2010年 | 213篇 |
2009年 | 239篇 |
2008年 | 206篇 |
2007年 | 205篇 |
2006年 | 189篇 |
2005年 | 175篇 |
2004年 | 225篇 |
2003年 | 151篇 |
2002年 | 142篇 |
2001年 | 167篇 |
2000年 | 125篇 |
1999年 | 123篇 |
1998年 | 133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78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对勘探精度及分辨率要求越来越高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对测量技术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而“3S”(GPS、RS、GIS)技术在物探测量中的应用,为物探测量工作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3S”技术在测量中存在的若干技术和概念问题.指出GPS技术在物探测量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测量精度,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提高测量效率,降低工程费用:RS技术在物探测量中的应用.为在沼泽地、高山区等不易到达的地区施测提供了参照资料,其小于1m的影像图分辨率,对于物探施工设计、变观放样及精确绘制测线草图,提供了较大方便;基于位置多属性处理和分析的GIS技术,在数据处理、图形处理、空间查询、可视化表达等方面,为提高物探测量技术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3.
54.
55.
新疆及哈萨克斯坦地下流体氦气震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新疆10泉、04泉及哈萨克斯坦卡帕尔—阿拉善4井、下卡姆卡井氦气(He)含量变化的源兆、场兆、远兆的映震特征,地震前兆异常表现为:上升(或下降)幅度、速率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测值遵循背景值—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恢复至背景值;趋势性下降(或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变化过程.各监测点氦气异常形态、异常持续时间、异常幅度同源兆、场兆、大震远兆没有明显的关系;由于各观测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环境不同,不同监测点氦气映震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新10号泉和卡帕尔—阿拉善4井氦气的映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6.
洞室围岩的某些参数,如弹性模量、强度参数等,对地下洞室的施工和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进行这些参数的现场测量势必要耗费大量的物资和精力,在这种背景下,位移反分析的工程应用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但洞室工程中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监测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随机性,有时会使得变形监测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甚至失真。因此以监测结果的绝对值所反演得到的参数可能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以监测数据的相对值进行参数反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测量误差。基于相对位移的随机反分析法并结合DFP优化算法开发了基于相对位移的随机反分析法,将其应用于一具体洞室工程中反演其弹性模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58.
59.
60.
位于浙江天台县蟹山山体内的黑洞洞室群, 以其优越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完整的岩体结构, 自隋朝以来成为大型古地下采石场。洞室群包括总面积达24 000 m2的21个洞室, 其长轴方向基本沿两组主要地质结构面走向展布。研究显示:总体采石层系上白垩统塘上组(K2t)第6层灰白色含玻屑熔结凝灰岩;岩体质量指标Q值计算结果为53(I级)。按现代地下洞室设计理念, 其长期稳定最大跨度应不大于50 m, 但实际上5号洞最大跨度达81 m, 可望成为地下人工岩石单洞跨度之最。现场调查发现, 古人在蟹山山脚残留多处地质探洞。古代工匠在洞室开挖过程中遇到断层破碎带时, 采用了近垂直、小断面、高台阶穿越技术方法, 有效保证了不良地质体中无支护开采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 这对现代地下工程具有借鉴和工程类比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