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采用非稳定流大井法对以"多层叠置含水结构"供水含水层的大安第二水源进行地下水开采下降漏斗不同规化开采量不同开采时间的水位降及漏斗扩展预测和评价。提出防范下降漏斗不可恢复、井间不合理干扰及油田开采对水源地下水环境不良影响措施。为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采补平衡、"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奠定基础,拓宽合理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62.
地下水动态的异常变化既有可能是地震前兆异常信息,也有可能是某种环境干扰所引起的,如何及时识别并排除环境干扰,对于成功判定地震前兆异常至关重要。马鞍山皖27井水位自2012年10月以来反复出现下降型异常,下降程度超正常年份最低值,最大降幅达70cm。为了准确客观地判定该异常的成因,本文利用水化学和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皖27井地下水动态变化成因及开采干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气降水在皖27井水补给源中占了一定的份额,除此之外,还存在深部补给来源;深井抽水活动影响着皖27井水位的变化,但不能将皖27井本次异常变化完全归因于深井抽水,区域构造活动是引起本次水位异常的主要原因。本文所采取的异常识别与分析方法,为今后地下水动态异常识别及前兆判定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夏县地震台水氡观测数据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与水氡观测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是影响夏县地震台水氡观测的主要因素,气温、气压对热水井溶解水氡测值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4.
苏北沿海三市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北沿海三市(连云港、盐城和南通)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部分地区水位持续大幅下降,引发地面沉降、水质咸化等问题。本文基于研究区大量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以及2005—2013年地下水开采和水位观测数据,经过模型识别、验证,建立了能刻画苏北沿海三市地下水流场演化的三维非均质各向异性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了研究区2005—2013年开采量由约2.03亿m3逐渐减少到1.56亿m3条件下深部地下水系统流场(包括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层)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各观测孔的水位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水位及水均衡模拟结果显示各含水层水位下降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该区域地下水仍处于超采状态。为进一步控制水位下降,防治咸水扩散、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灾害,模型预测并比较了现状开采和限制开采2种不同开采方案下2014—2020年苏北沿海三市深层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趋势。预报结果显示,2种开采方案下,各含水层水位下降速率均减小,尤其是限制开采方案下,第Ⅱ、Ⅲ和Ⅳ承压含水层的区域水位平均下降速率依次为0.15、0.16和0.15 m/a,分别比模拟期减小了46.43%、65.21%和48.28%,在开采强度降至最低的条件下储存量变化速率仍为负值,说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限制开采的力度。  相似文献   
65.
许烨霜  马磊  沈水龙 《岩土力学》2011,32(Z1):578-0582
20世纪90年代上海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在地下水开采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了新一轮的增长。与此同时,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通过对中心城区地面沉降量与工程建设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量与工程建设具有相关性。目前城市化建设引起地面沉降的现象已受到关注,但尚缺乏对城市化进程引起地面沉降机制的系统研究。针对上海市城市化进程引起地面沉降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化进程引起的沉降包括建筑物荷载及交通荷载等外荷载引起的沉降,基坑开挖、降水及隧道施工等工程施工引起的土体压缩,以及隧道渗漏,周边地区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小,地下构筑物挡水效应等引起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诱发的沉降  相似文献   
66.
地下水开采导致的水位下降是含水层系统流场变化的关键,也是地面沉降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上海目前深部含水层开采日趋集中水位持续降低,浅部含水层大规模工程降:水以及邻省地下水开采等,使地下水渗流场出现新的变化,并对地面沉降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切实加强地下水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位,是深化地面沉降有效防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7.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各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迅速增加,再加上人为浪费和管理不力,使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部分地区(带)超采现象发生,地下水资源平衡受到严重破坏。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可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地面沉降及水质恶化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同时,考虑到开展大规模的人工补给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从实用角度看,应大力加强地下水自然补给的研究。  相似文献   
68.
为判别江苏睢宁苏02、03井静水位2014年7月下旬至2021年出现的同步转折上升异常变化是否为地震前兆异常,本研究通过开展降雨量影响分析、井孔含水层系统应力状态分析、井孔水及周边地表水化学组分的分析以及井孔周边地下水开采情况调查等工作,认为苏02、03井水位异常受应力变化影响的可能性较小,受环境因素干扰的可能性较大。为定性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立合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对2口井2008—2021年地下水位和降雨量、地下水开采量进行对比分析,全面考虑了影响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因素,得出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前2年和前1年地下水开采量对地下水位有显著影响,而降雨量及当年地下水开采量对地下水位无显著影响,水位上升变化滞后于地下水开采量减少。  相似文献   
69.
张士锋  徐立升 《地理研究》2007,26(5):949-957
本文针对海河南系平原不同时期地下水水位变化引起的能耗增加问题,基于开采井与其影响半径区域内的地下水开采耗能等效的假设,首次推导了浅层地下水耗能计算公式。利用三个不同时期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化特点,结合GIS技术方法,对典型年份 (1964、1984和2001年 )春季农业生产季节地下水开采耗能及其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研制了海河南系平原农业春产期浅层地下水耗能空间分布图,分析获得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开采耗能大幅度增加的态势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从海积平原地区到太行山前平原地区,开采浅层地下水耗能以及耗能差值都呈递增趋势。研究结果对北方地区水价政策等的制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研究区南水北调后地下水水位回升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一、浙江省地面沉降现状及危害 地面沉降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工程建设、地下水开采等人为活动等引发地壳表层松散土层压缩,导致地面标高降低的地质现象。近四十年研究证明,浙江省滨海平原地面沉降的主因是地下水开采所诱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