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目的:探讨改良电针仪(专利号:ZL.2015 2 0812858.8)治疗失神经肌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电针组,行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制备,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进行电针治疗,观察实验大鼠腓肠肌恢复率及电针部位肌肉病理改变。结果:电针10d组极少量结缔组织增生,其余未出现明显改变。电针30d组出现炎症反应,仅1只实验大鼠表现为重度,其余均表现为轻度或轻微,说明改良电针治疗仪不会对肌肉组织造成电损伤;电针组治疗10d后腓肠肌恢复率偏低,治疗30d后恢复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电针可以延缓失神经肌肉的萎缩,且不会对肌肉组织造成电解损伤。  相似文献   
172.
选择3种不同强度的人造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作为基岩地震动输入,采用一维土层频域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两种不同土性的土层剖面,在一定范围内土的天然密度变化对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地表峰值加速度与土层的天然密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土体的天然密度增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逐渐减小。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与土体密度的变化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3.
张梅  孙即超  李健 《岩土力学》2006,27(Z2):229-232
介绍了相关距离在岩土工程应用中的实际物理意义,探讨了相关函数法计算相关距离的基本思路、标准相关函数型式的选择标准以及一些典型土层的标准相关函数类型。计算中发现,当土性参数的标准相关函数符合指数函数,尤其是单指数时,相关函数法能较合理地确定相关距离值。通过大量计算,得出了石家庄市桥东区3种典型土层的相关距离的分布范围,对于指导岩土工程勘测中的钻孔布置和取样间距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得到相关距离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分区域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4.
碳循环与岩溶土壤改良———原理与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中国南方亚热带裸露岩溶区土壤瘠薄, 又称石山土壤。受地带性(亚热带)和地域性(岩溶)发育因素制约,与地中海等岩溶区土壤不同,表现出显著的多样性、复合性和破碎性特点。低产土壤占土壤总面积60 %以上,土壤改良任务艰巨。由于障碍因子及其组合种类众多,以及土壤斑块小型分散的特点,决定了石山土壤改良与多数不良自然条件国土单元不同,不能期望简单地通过某一两种单一机制的改良措施统一治理。当前石山土壤改良工作基本尚处于经验性创新阶段。作为石山土壤改良的一个方向,提出运用碳循环理论指导工作。希望借此把改良措施研制提高到实验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75.
地基承载力经验公式的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强  罗书学  黄绍槟 《岩土力学》2005,26(3):423-426
应用随机场理论,研究了地基承载力表、CPT等地基承载力经验公式的变异性分析方法,提出经验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变异性是由经验公式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土性参数的不确定性组成,提出了考虑土性参数自相关性的地基承载力经验公式的变异性分析方法,通过对编制CPT确定地基承载力经验公式资料的计算分析,得出CPT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变异系数在0.1~0.135之间。  相似文献   
176.
本研究利用投加磁粉和粉末活性炭的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改良工艺处理模拟海水养殖废水,探究了污染物去除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未投加磁粉和粉末活性炭的SBR比较,SBR改良工艺COD、NH+4-N和NO-3-N的去除性能变化较小,平均去除率均保持在97.0%以上;SBR改良工艺NO-2-N和总无机氮(Total inorganic nitrogen, TIN)的去除率高于未投加吸附剂的SBR,SBR改良工艺的NO-2-N和TIN平均去除率分别保持在78.56%和90.88%以上;投加磁粉和粉末活性炭均促进了磺胺嘧啶去除,投加粉末活性炭SBR的磺胺嘧啶去除效果最好(95.88%),说明粉末活性炭是磺胺嘧啶去除的有效吸附剂。反硝化菌Pseudoalteromonas是3个SBR的优势菌属,投加磁粉时丰度最高(43.5%)。氨氧化菌(Ammonia oxidation ...  相似文献   
177.
商拥辉  徐林荣  蔡雨 《岩土力学》2020,41(8):2739-2745
浸水入渗与重载列车动载耦合作用下路基的动力响应程度更突出,对行车安全及路基长期稳定提出更严要求。为揭示重载列车动载作用下干燥与浸水路基的动力特性,依托浩吉(浩勒报吉-吉安)重载铁路工程背景,开展循环加载400万的现场激振试验,利用激振设备和配重块组合模拟了轴重25~30 t、速度120 km/h列车动载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路基干燥与浸水状态下,动应力与加速度沿路基深度变化趋势吻合,传至基床底层底面衰减量可达80%;浸水入渗与列车动载的加剧作用更多体现在基床表层与底层的衔接处,相同荷载条件下,衔接处浸水路基的动应力最大可提高28%;相较而言,加速度受浸水环境影响的敏感性远低于动应力;对比可知,沿路基深度范围内动应力水平远小于同位置填料的临界动应力,试验结束路基面累积变形小于5 mm,且呈收敛趋势,说明无论从动强度还是动变形角度来评估,水泥掺量3%~5%改良膨胀土用作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料时均能满足稳定需求。该研究成果能够对重载铁路改良膨胀土路基的精细化建设养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8.
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基处理不当,使得黄土地区的非均匀湿陷性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造成一定威胁。因此,选取合适的参数建立黄土湿陷性预测模型能为黄土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础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伊犁河谷地区巩留县黄土为研究对象,在前期收集该地区69组土工试验参数的基础上,借助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该地区黄土湿陷系数和土性指标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该地区黄土湿陷性评价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体微观结构多表现为絮凝状结构,以支架接触方式为主,矿物颗粒多呈现薄片状,孔隙结构多呈现孔状或不规则状;研究区黄土湿陷系数与含水率、密度、干密度、饱和度、孔隙比、孔隙率相关系数在0.645~0.857之间,具有强或极强的相关性;通过对研究区建立的黄土湿陷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的综合对比,RBF神经网络模型更具有适用性、可信性和准确性,其准确性达到94.20%。因此,建立的RBF神经网络模型精度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为解决该地区黄土湿陷性评价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9.
黄土的化学改良是黄土工程地基处理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治理黄土地基基础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黄土危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经常要碰到填筑路基、渠道和边坡等黄土工程,由于黄土及重塑黄土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能,必须经过改良处理后才可应用。为了探讨化学材料对黄土特性的影响,本文以山西太原黄土为对象,通过掺加新型高分子土固化材料SH和水泥进行化学改良,就改良土试样进行抗压强度、直接剪切和渗透试验等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H和水泥均能改变黄土的工程性质。黄土加固后强度指标,抗渗性优于黄土本身。固化黄土的强度特性和渗透性能受固化材料掺量、密度和龄期的影响明显。随着掺量增加,密度增大和养护时间的延长,抗压强度提高,抗剪强度增强,渗透系数减小。考虑到大掺量会超过经济限度,建议两者较适宜掺量控制在10%左右。SH 为水溶性液体固化材料,固含量较少,成本较低,但固化后强度较大,渗透性小,浸水不崩解,化学改良效果优于水泥,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优先选用SH改良黄土。  相似文献   
180.
紫菜育种的困难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菜是紫菜属(Porphyra)大型红藻总称。紫菜广泛分布于寒带到亚热带的潮间带。中国北到辽宁南至海南都有分布。中国栽培紫菜主要是坛紫菜(南方)和条斑紫菜(北方),只在浙江两种紫菜都有栽培。目前,中国紫菜育苗亲本基本上采自野生群体或未经遗传改良的栽培群体,遗传纯合紫菜品种(系)培育和栽培多处在实验研究阶段。在面临病害频发及产量、质量下降等问题的情况下,为保障中国紫菜栽培业持续健康发展,系统的紫菜育种迫在眉睫。但是,紫菜栽培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其育种还处在初级阶段,另外,紫菜的生物学特性不利于育种。作者对紫菜育种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紫菜育种的方法学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