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2篇
  免费   1241篇
  国内免费   2168篇
测绘学   503篇
大气科学   687篇
地球物理   636篇
地质学   6914篇
海洋学   852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048篇
自然地理   2388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505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746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596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602篇
  2008年   624篇
  2007年   526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453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423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6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07年2月16日,河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探矿队在新乡辉县市占城镇新发现一个预测储量达3亿吨的大型煤井田。  相似文献   
992.
矿产普查项目产出的成果,应是相应的地质报告和由D+E级构成的普查储量.笔者以岩金矿为例,讨论了这两级储量的标准.提出了成矿场体的概念.指出了普查项目的工作程度与普查储量应具备的精度是有区别的.普查储量中的D级与矿床勘探时计算的D级储量,两者内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93.
4月19日,全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确定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重点做好7项工作,全力为我省的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司长邵厥年应邀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94.
有绚丽夺目的色彩,有从沙漠到山地森林,有从潮湿的土壤到干燥的岩石,有在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上,有的爬在整个树干的基部,有的挂在树枝上,还有的为岩石披上了一层绿装,更多的是紧贴大地,它们就是植物世界中的——地衣。  相似文献   
995.
996.
阅读提示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强调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
  耕作层土壤,是耕地资源最宝贵的组成部分。由于耕作层土壤具有一定的不可再生性,对其进行剥离和合理利用已成为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规模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时间较短,配套建设尚不健全。为此,本期特选取部分国家的表土剥离经验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和科学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97.
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放线菌的原位培养分离及其活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发掘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资源,本文利用原位培养装置,埋于根际土壤中俘获放线菌,30d后取回实验室,采用平板涂布法对4个地点的原位培养样品于15种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株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进行抗菌活性和产酶活性检测。共分离得到113株放线菌。对其中33株放线菌进行测序,结果表明20株属于链霉菌属,11株属于拟诺卡氏菌属,1株属于伦兹氏菌属,1株与拟诺卡氏菌属相似性最高为90%,很可能属于放线菌一个新属。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其中有7株、4株、18株、6株、10株、3株实验菌株分别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抑制作用;有55株、62株、24株、72株的实验菌株分别具有纤维素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胶原蛋白酶活性、酯酶活性。原位培养可以丰富对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认识,分离到了新种甚至可能是新属的放线菌,分离得到的部分放线菌菌株具有较高生物活性,为后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98.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制约下的红树林演变是一种长时间尺度效应,而沉积物则是记录这种响应的最佳档案。采用古生态学研究思路,选择有效的示踪参数是解读这一档案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广西钦州湾红树林区1根柱状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δ13C)、C/N分析和孢粉鉴定,以沉积物中的红树林源有机碳贡献和红树植物孢粉组合为示踪参数,在210Pb年龄框架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研究红树林源有机碳贡献和红树孢粉组合特征,揭示百年来钦州湾红树林兴衰和群落演替规律;进而重塑其红树林演变历史:兴盛期(1864-1918年)、衰退期(1918-1968年)和低谷期(1968-2007年),这与土地替代、遥感分析和现场勘测数据较为吻合。结合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资料,发现钦州湾红树林的近期衰退主要源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虾塘围垦;而与气候变化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99.
红树林海岸的沉积物输运和碳沉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ngrov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equestering carbon and trapping sediments.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functions is unclear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knowledge on the sedimentation process across the vegetation boundaries. To detect the effects of mangrove forests on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and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granulometric and organic carbon characteristics of mangrove sediment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three vegetation zones of four typical mangrove habitats on the Leizhou Peninsula coast. Based on our results, sediment transport was often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to the vegetation friction. A transition of the sediment transport mode from the mudflat zone to the interior/fringe zone was often detected from the cumulative frequency curve. The vegetation cover also assists the trapping of material,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interior surface sediments. However, the graphic parameters of core sediments reflected a highly temporal variability due to the sedimentation proces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sediment texture ranges widely from sand to mud, although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re restricted within the same energy level along the fluvial-marine transition zone. Based on the PCA results, the large variation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either the mean grain size features or the organic carbon feature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pth and δ13C value also indicated an increasing storage of mangrove-derived organic carbon with time.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通过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楚科奇海台采集的08P31孔样品的多项指标分析,重建该区晚第四纪的古海洋与古气候演变历史。将08P31孔沉积物记录与其他孔综合对比初步划分为氧同位素3期(MIS 3)-MIS 1的沉积序列;TOC与Opal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自MIS 3以来该区总生产力呈逐渐上升趋势,但硅质生产力不高;CaCO3含量不仅代表海生钙质生物的生产力,也是陆源碎屑碳酸盐岩的信号;根据δ13Corg值运用两端元法计算出TOCmar/TOC,并通过TOCmar、TOCter与C/N值比较可知,δ13Corg值作为有机质来源的指标更可靠。经分析该孔沉积物有机质以海源有机质为主,但褐色层B2与白色层W3的有机质主要受到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影响;该孔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sin.)(Nps)的δ18 O和-δ13 C结果显示:褐色层B2和灰色层G1的轻值是由冰融水造成;黄褐色层Yb1上部到白色层W3下部的轻值反映了海冰形成速率提高,导致轻同位素卤水的生产和下沉。黄褐色层Yb1中部及白色层W3,Nps-δ18 O和-δ13C的重值对应低的有孔虫丰度,指示水体温度下降以及低营养环境。黄褐色层Yb2的Nps-δ18 O和-δ13C值呈镜像关系,这是由于大冰期环境下,海盆内储存了较少的融冰水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