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44篇 |
免费 | 1098篇 |
国内免费 | 19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8篇 |
大气科学 | 569篇 |
地球物理 | 824篇 |
地质学 | 5361篇 |
海洋学 | 1294篇 |
天文学 | 29篇 |
综合类 | 643篇 |
自然地理 | 23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3篇 |
2023年 | 363篇 |
2022年 | 457篇 |
2021年 | 480篇 |
2020年 | 395篇 |
2019年 | 379篇 |
2018年 | 273篇 |
2017年 | 229篇 |
2016年 | 274篇 |
2015年 | 318篇 |
2014年 | 596篇 |
2013年 | 375篇 |
2012年 | 500篇 |
2011年 | 492篇 |
2010年 | 490篇 |
2009年 | 494篇 |
2008年 | 540篇 |
2007年 | 454篇 |
2006年 | 500篇 |
2005年 | 388篇 |
2004年 | 321篇 |
2003年 | 315篇 |
2002年 | 406篇 |
2001年 | 322篇 |
2000年 | 230篇 |
1999年 | 204篇 |
1998年 | 180篇 |
1997年 | 173篇 |
1996年 | 168篇 |
1995年 | 161篇 |
1994年 | 163篇 |
1993年 | 129篇 |
1992年 | 146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135篇 |
1989年 | 85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1948年 | 6篇 |
1946年 | 3篇 |
1944年 | 2篇 |
194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3.
24.
25.
通过对23种现代植物炭屑的观察、测量以及对草本、木本炭屑模拟破碎试验后的测量统计发现:现代植物炭屑形态根据其长宽比(L/W)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3个类型:1)草本型炭屑,L/W最大,平均为10.2±1.3, 呈长-薄条型、针型、簇纤维型,边缘及断口截然,棱角分明,有些具有气孔构造,很少有不规则的形态出现; 2)木本型炭屑(灌木+乔木),L/W较小,平均3.1±0.2,多呈方~长方型或立方体型,边缘多参差不齐,有些横向断口有粗大木纤维露出,相对致密; 3)阔叶类植物叶片炭屑,L/W最小,平均1.7±0.1,薄片状、网状,絮状,易碎。进一步通过对6个典型草原和森林表土样品的实验室分析,发现现代土壤中的炭屑颗粒大小相对现代植物炭屑颗粒大小总体有所减小,但草原土壤中炭屑长宽比相对森林土壤炭屑仍然较大,土壤中炭屑形态和部分结构鉴别特征仍能保留。表明L/W值与炭屑结构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多数草本与木本植物炭屑。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黄土高原渭南剖面S1以来不同层位12个地层样品的炭屑形态分析,初步研究了不同草本、木本植物炭屑形态变化的特点和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26.
27.
利用便携式土壤盐分计测量膜下滴灌棉田不同位置和不同深度的土壤电导率,来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表层土壤电导率的日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干旱区一膜两管膜下滴灌条件下,窄行处土壤电导率值最低,膜间最大,宽行居中,表层土壤电导率值存在显著的日内变化特征,早晚土壤电导率值低,中午电导率值高,上午的上升速率大于下午的下降速率;窄行处相对变化幅度大,膜间绝对变化幅度大,土壤电导率值日内变化幅度随深度呈减小趋势;膜下滴灌情况下,表层土壤电导率值的变化受土壤温度和气温的影响显著,但二者相关性复杂,不同深度、不同时间段的相关性不同,膜间大多呈显著正相关,窄行大多呈非显著正相关,宽行处上午呈非显著正相关,但下午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8.
自然硒矿物的形貌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元素硒早在1817年就被发现,但因产出稀少,百年来只有十几篇章报道了自然硒矿物。Thompson等于1956年在砂岩型铀矿中发现了自然硒矿物,呈毡状展布,紫灰色针状晶体。Sun于1959年在粘土岩块的表面擦痕上发现了薄膜状灰硒。Menshikov于1990年在U-Se-Re多金属矿床的氧化带发现了球状和管状形态的自然硒,并把自然硒的形态变化作为矿体形成的温度指示器。 相似文献
29.
Separation and relationship of ten marine scuticociliates (Protozoa, Ciliophora) using RAPD fingerprinting method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n the basis of the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fingerprinting (RAPD) method, 10 morphospecies of scuticociliates from 7 genera, including 15 clones of 13 strains, Uronema marinum, Uronema cf marinum, Parauronema virginianum, P. longum, Metanophrys similis, M. sinensis, Paralembus digitiformis, Mesanophrys carcini, Paranophrys magna and Cohnilernbus verrninus were analysed using 8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The genetic similarity among the clones of the same strain measured by a band-sharing index is 0.97~0.98,while 0.40-4).52 among strains. This value measured is 0.39~0.46 among congeners of the same genus, whereas 0.16~0.47 between different genera. A distance tree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8-primer analysis, in which the scuticociliates investigated were separated into two clusters: one consists of 2 genera, Uronema and Parauronema, and the other was composed of five, Metanophrys, Mestmophrys,Paranophrys, Paralembus and Cohnilembus. It is demonstrated also that the morphospecies Parauronema virginianurn may be a species-complex, i. e., it contains different genospecies. 相似文献
30.
大型海藻孔石莼抑制浮游微藻生长的原因初探--种群密度及磷浓度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磷浓度和种群密度为变量 ,以亚心形扁藻为浮游微藻代表 ,采用实验生态学手段研究了大型海藻孔石莼与浮游微藻 (亚心形扁藻 )间的竞争。结果显示 ,不论营养盐浓度如何 ,高密度的孔石莼皆能显著抑制浮游微藻的生长。分析显示 ,高密度的孔石莼压制浮游微藻生长的原因 ,不是由于对氮、磷等营养盐的竞争所致 ,而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