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26篇
  免费   4357篇
  国内免费   6035篇
测绘学   2301篇
大气科学   2198篇
地球物理   5572篇
地质学   13027篇
海洋学   2930篇
天文学   429篇
综合类   1848篇
自然地理   3013篇
  2024年   231篇
  2023年   825篇
  2022年   1100篇
  2021年   1105篇
  2020年   847篇
  2019年   1079篇
  2018年   799篇
  2017年   781篇
  2016年   779篇
  2015年   947篇
  2014年   1506篇
  2013年   1207篇
  2012年   1562篇
  2011年   1513篇
  2010年   1364篇
  2009年   1409篇
  2008年   1401篇
  2007年   1237篇
  2006年   1267篇
  2005年   1288篇
  2004年   1080篇
  2003年   1004篇
  2002年   942篇
  2001年   835篇
  2000年   677篇
  1999年   582篇
  1998年   574篇
  1997年   497篇
  1996年   472篇
  1995年   432篇
  1994年   401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327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31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于2006年8月19日-21日在兰州市西北宾馆举行,来自全国的近千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与会代表共提交会议论文700多篇.本次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912.
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演变遥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地质过程,特别是沉积地质过程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航空相片和遥感影像的解译,结合野外考察和地貌与沉积物分析,研究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演变过程,并对其形成和演变原因进行探讨。晚第四纪以来,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从第二排山麓到下游冲积平原,可划分为四期规模较大和三期规模较小的冲积扇;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形成演变受气候、构造或气候—构造耦合作用的共同影响,具有多成因性和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913.
我国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近年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问题成为规划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从区域规划目标、规划内容、规划程序、规划管理4方面对国内学者10多年的研究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指出应加强规划间协调和衔接、规划实施手段实证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应从渐进式社会经济体制变迁角度来把握我国区域规划理论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914.
批判实在论在城市空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天新  李平 《地理研究》2006,25(5):775-784
批判实在论是一种有关社会科学的哲学理论,它从浅显易懂的本体论出发,抨击了传统科学研究中背离客观实在的种种理想主义倾向,如对“规律性”的迷信、对计量分析方法的过分依赖等。在上世纪80年代批判实在论被引入到西方城市空间研究中、发展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该范式在对传统空间分析研究的批判基础上强调对空间现象的因果机制的阐释,提出了有关因果机制的概念框架,认为只有透过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去把握决定事物的深层结构和机制,才能避免传统研究中常出现的“混乱归因”现象,为此发展了具体研究和抽象研究、深入研究和广泛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城市空间研究实践中。本研究对批判实在论范式的产生背景和哲学基础等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理论脉络、方法论和研究实践,并对该范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15.
井资料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准层序中进行层组一级地层单元的识别和对比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主要难点.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井资料进行层组界面识别和对比的新方法.通过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岩心观察、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分析、FMI测井资料, 对工区内钙质夹层成因、泥岩电阻率差异、储层电阻率和海拔深度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钙质夹层单层厚度在0.5~2m之间, 靠近风化壳和断层位置单层厚度大, 分布在水下分支河道底部和河口坝顶部; 低阻泥岩(4~5Ω·m)和高阻泥岩(> 10Ω·m) 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沉积物源或者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相带; 储层电阻率随着海拔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钙质夹层可以作为层组界面识别和对比的标志, 利用泥岩电阻率差异可以确定层组的叠置关系, 判断储层连通性.据此, 建立了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西山窑组含油层段等时地层格架, 确定了格架内储层的连通性及油水界面, 并且通过MDT测井资料进行了验证.在此等时地层格架内, 层组的发育顺序、叠置关系、空间展布形态、以及彼此之间的连通性都被定性、定量的表征出来.   相似文献   
916.
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济阳坳陷的勘探实践表明, 对岩性油藏的含油性差异、成藏机理尚认识不清, 这制约了隐蔽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在东营凹陷145个砂岩透镜体油藏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典型透镜体油藏详细解剖和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综合研究后发现: 砂岩透镜体圈闭形成时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储集条件是其成藏的主控因素.只有围岩(源岩) 进入供烃门限后, 其与砂体界面处的毛管压力差、烃浓度梯度产生的扩散力和膨胀力3者之和大于砂体中过剩的水向外渗滤遇到的阻力, 即成藏动力大于成藏阻力时, 砂岩透镜体才能成藏.当砂体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自身储集条件3方面均满足一定条件时, 圈闭才具备形成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条件, 并且上述3方面条件越优越, 圈闭含油性就越好.用此方法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17.
第一原理计算过渡金属掺杂尖晶石型LiMn2O4的电子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对过渡金属掺杂锰酸锂后放电平台的升高现象有众多实验研究,但对其机理的研究却鲜见报道.采用第一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过渡金属M(M=Ti、Cr、Fe、Co、Ni、Cu、Zn)掺杂尖晶石型LiMn2O4的电子结构,并以此分析放电平台的升高机理.电子态密度分析发现由于M-3d能带的诱导作用,出现了新的O-2p能带,而锂脱出时获得的电子,主要是由费米能级附近O-2p能带提供的.当过渡金属M由Ti变化到Zn时,M-3d能带逐渐向低能量的方向移动,新的O-2p能带出现的位置也随之下移,当Li脱出时,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从低能量的O-2p能带上获得电子,因而体系能够获得较高的嵌入电压.  相似文献   
918.
通过对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年降水量、地下水补给量和农业开采量三者动态规律及其互动关系研究表明, 年降水量减增, 同期地下水补给量与开采量呈互逆变化规律, 即降水量减小, 补给量变少, 开采量增大; 年降水量增大, 补给量较多, 开采量减小.在连续枯(丰) 水年份, 当年降水量减少(增加) 10mm时, 则地下水系统水量减少7.08 (增加7.06) mm, 水位下降(上升) 5.2~8.7cm; 在10~320mm变幅内, 当年降水量减少(增加) 10%时, 则地下水系统水量减少7.98 (增加7.67) %.气候旱化过程中降水变化对引起补给量减少和开采量增加的幅度, 大于气候增雨过程中降水变化对补给量增大和开采量减少的影响程度.因此, 需要重视连续枯水年份降水变化对地下水系统影响的应对举措, 这对于提高我国北方区域地下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19.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项目选择青藏高原为典型地区,特别注意高原与毗邻地区的联系,以从全球尺度探讨高原的各种过程,目标集中在大陆碰撞过程和高原隆升过程,以过程为主线贯通碰撞机制、环境变化和资源分布规律的研究;时间上着重新生代以来,在不同精细时间尺度上定量地描述碰撞和隆升的动态过程及环境变化。运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各学科之间有机交叉、综合研究的方法,开展大陆碰撞动力学、环境变化、现代表生过程及各圈层相互作用等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为青藏高原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按照统观全局、突出重点的原则,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大陆岩石圈碰撞过程及其成矿效应;高原隆升过程与东亚气候环境变化;青藏高原现代表生过程及相互作用机理;青藏高原区域系统相互作用的综合研究。在完成研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项目取得如下的突出研究成果和创新性进展: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时限;青藏高原南北缘山盆岩石圈尺度的构造关系;青藏高原整合构造模型与成矿成藏评价;新生代高原北部重大的构造变形隆升事件序列;高原周边环境变化事件及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发展变化的影响;高分辨率气候动态过程及变化趋势;高原主要生态系统碳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高原气候变化及冰冻圈变化与预测;高原土地覆被变化、恢复整治及管理。  相似文献   
920.
应用特征光合色素研究东海和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并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研究了东海与南海北部典型断面浮游植物的光合色素组成,进而由CHEMTAX软件估算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东海断面浮游植物叶绿素a生物量大于南海北部断面。受海水层化结构影响,东海PN断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上层和下层两种类型,上层以蓝藻为主要优势类群;下层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类群。南海北部S断面浮游植物群落形成近岸与离岸两种类型,近岸以硅藻、隐藻、绿藻为主要优势类群;离岸以定鞭金藻、蓝藻、原绿球藻为主要优势类群。初步分析了研究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