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60篇 |
免费 | 3624篇 |
国内免费 | 234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86篇 |
大气科学 | 985篇 |
地球物理 | 761篇 |
地质学 | 10515篇 |
海洋学 | 1016篇 |
天文学 | 228篇 |
综合类 | 770篇 |
自然地理 | 5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375篇 |
2023年 | 497篇 |
2022年 | 534篇 |
2021年 | 620篇 |
2020年 | 627篇 |
2019年 | 525篇 |
2018年 | 444篇 |
2017年 | 409篇 |
2016年 | 464篇 |
2015年 | 518篇 |
2014年 | 700篇 |
2013年 | 551篇 |
2012年 | 605篇 |
2011年 | 615篇 |
2010年 | 566篇 |
2009年 | 510篇 |
2008年 | 489篇 |
2007年 | 446篇 |
2006年 | 431篇 |
2005年 | 410篇 |
2004年 | 376篇 |
2003年 | 329篇 |
2002年 | 404篇 |
2001年 | 396篇 |
2000年 | 354篇 |
1999年 | 330篇 |
1998年 | 315篇 |
1997年 | 281篇 |
1996年 | 280篇 |
1995年 | 285篇 |
1994年 | 258篇 |
1993年 | 246篇 |
1992年 | 292篇 |
1991年 | 285篇 |
1990年 | 240篇 |
1989年 | 198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荷花坪锡矿区位于南岭成矿"五盖山—桥口"隆起带中段,千里山与王仙岭"孪生"复式岩体的交接部位,本文通过对荷花坪矿区区域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剖析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矿体定位特征,认为该区的"锡金岭"和"牛角冲"一带寻找过渡带型锡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2.
西藏搭格架热泉型铯矿床矿物学与矿石组构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查明搭格架铯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阶段及其年龄、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硅华的矿物学与组构特征,加深了对硅华形成演化过程的认识.研究表明成矿早期,矿石中存在大量的石英,晚期全为蛋白石.粒状蛋白石自早到晚均有出现,胶状蛋白石主要出现于晚期.早期矿石出现脱水造成的菜花状、粗粒块状与粗大孔隙状构造及溶蚀结构.晚期出现细粒块状与细小孔隙状构造.在第3阶段存在硅藻Denticula属,体现出低温阶段的特征.由早到晚,矿石的SiO2呈降低趋势,而(Na2O Al2O3 K2O CaO)与Cs2O呈升高趋势,是随着矿石中SiO2有序度的降低而其它成分被保留在晶格中所致. 相似文献
103.
By using a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dex (SATI) averaged over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P),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on the short-term climate vari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annual air warming
(or cooling) over the TP in each summer month.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SATI is associated with a consistent
teleconnection pattern extending from the TP to central-western Asia and southeastern Europe. Associated
rainfall changes include, for a warming case, a drought in northern India in May and June, and a stronger
mei-yu front in June. The latter is due to an intensified upper-level northeasterly in eastern China and
a wetter and warmer condition over the eastern TP. In the East Asian regions, the time-space distributions
of the correlation patterns between SATI and rainfall are more complex and exhibit large differences from
month to month. Some studies have revealed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omalous heating over the TP
and the rainfall anomal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ppearing in the summer on a seasonal mean time-scale,
wherea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is relationship only appears in June and the signal's significance becomes
weaker after the long-term trend in the data was excluded. Close correlations between SATI and the convection
activity and SST also occur in the western Pacific in July and August: A zonally-elongated warm tone in the
SST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seems to be a passive response of the associated circulation related to a
warm SATI. The SATI-associated teleconnection pattern provides a scenario consistently linking the broad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in Europe, central-western Asia, India, and East Asia. 相似文献
104.
105.
研究了极球面投影海图上准确便捷地量测距离的方法。推导了极球面投影下大圆航线和等角航线的方程,形状分析表明极区宜采用大圆航线量测距离;根据极球面投影下直线的几何意义推导了其距离计算公式,距离差值分析表明可用直线代替大圆航线准确量测距离;根据极球面投影上小圆线投影为圆的性质,提出了一种基于等距圆的准确便捷的距离量测方法,以满足极球面投影海图的极区导航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青海省2002年Milos500型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站两种定时气温记录和最高、最低气温记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记录值的差异,主要与仪器的观测原理不同和观测时间不一致有关;气温变化较剧烈时两之间的差异较大;气温差异存在季节性变化,但无明显的地域性;高原地区气温变化剧烈,两偏差较大,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站进行一定时间的平行观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7.
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类型可以分作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青盘岩化。矿化表现为黑钨矿化、白钨矿-硫化物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在水平和垂向上具有分带性。由内向外由钾化向云英岩化、叠加蚀变带、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转化。由浅向深,钾化增强,云英岩化减弱,被叠加蚀变带和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所代替。矿化由内向外表现为由黑钨矿化向白钨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黄铁矿化转变,由浅向深由钨矿化转变为金矿化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化。与典型斑岩型矿床蚀变分带对比,莲花山斑岩型矿床不同原岩类型蚀变特征变化较大,矿化则表现出富钨、金贫铜及钨金共同产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8.
西倾山热泉-岩溶-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倾山金矿带是由热泉型金矿硅帽,岩溶型及蚀变岩型金矿组成的新类型金矿带,西倾山弧形构造机制所导致的次级构遣裂隙以及沿其侵入的中酸性岩脉或沿构造裂隙发育的岩溶侵蚀构造是主要的容矿控矿构造,其成矿作用在平面上具有连续性带状(弧西翼),集中性窝状(前弧)及等距性(弧东翼)的规律,在垂向上则由上向下形成了热泉型—岩溶型—蚀变岩型的“三层式”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9.
110.
表碛覆盖型冰川是中国西部较为常见的冰川类型。表碛层存在于大气—冰川冰界面,强烈影响大气圈与冰冻圈之间的热交换。表碛厚度的空间异质性可极大地改变冰川的消融率和物质平衡过程,进而影响冰川径流过程和下游水资源。基于Landsat TM/TIRS数据,运用能量平衡方程反演了贡嘎山地区冰川表碛厚度,研究了贡嘎山地区冰川在1990—2019年间表碛覆盖范围及厚度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了东西坡差异。结果表明:① 贡嘎山地区冰川表碛扩张总面积达43.824 km2。其中,海螺沟冰川扩张2.606 km2、磨子沟冰川1.959 km2、燕子沟冰川1.243 km2、大贡巴冰川0.896 km2、小贡巴冰川0.509 km2、南门关沟冰川2.264 km2,年均扩张率分别为3.2%、11.1%、1.5%、0.9%、1.0%和6.5%;② 海螺沟冰川、磨子沟冰川、燕子沟冰川、大贡巴冰川、小贡巴冰川、南门关沟冰川表碛平均增厚分别为5.2 cm、3.1 cm、3.7 cm、6.8 cm、7.3 cm和13.1 cm;③ 西坡冰川表碛覆盖度高,表碛覆盖年均扩张率低,冰川末端退缩量小;东坡冰川表碛覆盖年均扩张率高,但表碛覆盖度总体低于西坡,冰川末端退缩量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