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49篇 |
免费 | 2281篇 |
国内免费 | 21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93篇 |
大气科学 | 449篇 |
地球物理 | 477篇 |
地质学 | 7358篇 |
海洋学 | 639篇 |
天文学 | 42篇 |
综合类 | 713篇 |
自然地理 | 6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217篇 |
2023年 | 369篇 |
2022年 | 430篇 |
2021年 | 466篇 |
2020年 | 453篇 |
2019年 | 439篇 |
2018年 | 369篇 |
2017年 | 380篇 |
2016年 | 414篇 |
2015年 | 423篇 |
2014年 | 590篇 |
2013年 | 446篇 |
2012年 | 497篇 |
2011年 | 585篇 |
2010年 | 455篇 |
2009年 | 493篇 |
2008年 | 486篇 |
2007年 | 460篇 |
2006年 | 399篇 |
2005年 | 320篇 |
2004年 | 329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303篇 |
2001年 | 281篇 |
2000年 | 237篇 |
1999年 | 253篇 |
1998年 | 260篇 |
1997年 | 248篇 |
1996年 | 205篇 |
1995年 | 223篇 |
1994年 | 211篇 |
1993年 | 193篇 |
1992年 | 180篇 |
1991年 | 173篇 |
1990年 | 141篇 |
1989年 | 137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6篇 |
1957年 | 4篇 |
194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节理岩体卸荷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卸荷状态工程岩体的强度特性与传统的加载岩体有本质的区别。目前对于岩石卸荷强度特性的研究比较多见,但对于含节理的岩体在卸荷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特性,尤其是节理面对其强度的影响研究实属少见。本文通过岩体三轴模拟试验研究了卸荷应力状态下节理岩体的破坏特征,突出考虑了节理面性质对卸荷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节理岩体卸荷强度准则的一般表达式并进行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32.
稀土元素对鲁西铜石、铜井、龙宝山杂岩体的同源性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在山东省平邑县发现归来庄大型金矿床,实现了鲁西黄金找矿的重大突破。此后,鲁西相继发现卓家庄、磨坊沟和龙宝山金矿。近年,又在沂南金矿的深部发现新的矿体,鲁西良好的金矿成矿前景引起了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鲁西发现的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铜石、铜井和龙宝山等燕山期杂岩体的附近。这些岩体在成因上有什么关系值得研究。通过对上述岩体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每种岩体不同期次侵入的岩浆岩的稀土元素分布形式和3种岩体综合稀土元素分布形式均呈向右陡倾的弧形线,且配分曲线形态基本相似,都没有明显的Ce、Eu异常,指示了岩体之间存在同源性,均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房。该认识对于指导鲁西黄金找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通过过去实践工作资料的收集及科学分析,对相山矿田主要围岩类型、分布规律、地质特征等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通过一些代表性的实例,说明矿体围岩受风化、蚀变、构造作用等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相差很大,从而对开采中产生的岩石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建议。同时,以RQD值的测量及计算方法为例,对相山地区水文地质勘查实践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对勘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研究,认为RQD值的统计要考虑工作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4.
35.
煤层采空区对铁山隧道病害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山隧道在建成之初即出现病害区,经详细的勘察与研究认为,主要原因是煤层采空区对隧道围岩不利影响所致。通过对采空区分布,分变形状态的研究,提出了病害区的三种状态分带并评价了其稳定性,突破了常规围岩分类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6.
河北锥子山复式深成杂岩体岩石谱系单位的建立及就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宝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6,19(6):707-712
作者在1:5万区调填图中,应用岩石谱系单位的理论、方法、将著名的锥子山复式深成杂岩体进行了解体。建立了黄土坎超单元,南大天超单元,焦家沟超单元和围场超单元,构成锥子山超单元组合。并从岩体内部组构,变形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特征分析,提出了岩体就位的底辟机制,破火山口塌陷机制及岩墙扩展机制。 相似文献
37.
沟谷节点是流域中线状沟谷或河网的交汇点,集中反映了沟谷的地貌结构和水文特征。有效获取并分析沟谷节点的结构与特征规律,对于系统、深入地研究流域地貌的空间形态结构、径流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陕北黄土高原多地貌类型为实验区,设计并实现了基于高精度DEM的沟谷节点提取算法模型和等级标定方法,获取了实验区各级沟谷节点的数量和汇水值;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法,分析了沟谷节点的数量和汇水值的分级数量关系,得到了具体的数学模拟方程;同时,运用等差分级的方式,分析了汇水累积量级差在不同地貌区的差异,初步探讨了地表形态在空间上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