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388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承压水沿煤层底板递进导升突水机理的物理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完整底板和非完整底板的注水试验发现底板深处的耗水早于浅部,显示底板的破裂发生在采前,相似材料模拟具一定导升高度的底板在采动中的变化揭示了同样的规律。底板的原位应力测试发现承压水在采前出现了向上入侵的现象,二次应力给导升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递进导升是突水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2.
陈军斌 《西北地质》1999,32(1):40-43
在文[1]所建立的二层关系周期注水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油田的具体资料,对影响周期注水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得出:油层纵向非均质性较强,周期注水的开发效果越好;油水粘度比越大,周期注水效果越差;水的滞留系数(或利用系数)β越大,周期注水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3.
对新场地区气田水的产出特点,产量和水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气田水有用组分含量丰富,碘,溴等可回收利用,并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提出气田水的处理途径是综合利用或地下回灌。研究认为川绵39井地质条件优越,应是回灌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84.
井~地充电法地表电位分布正演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模拟井~地充电法野外实测的模型,通过对三个不同模型的正演模拟研究,分别讨论了异常体的动态变化对地表电位的影响,延长异常体对地表电位的影响,以及异常体埋深变化对地表电位的影响。研究地下低阻地质体在地表电位异常的分布特征,并就井~地充电法用于监测油田开发中的注水推进问题,进行了理论模拟研究。对模拟资料进行了正演定性解释,讨论了地表电位相对于背景场产生的电位差峰值的变化,以及油田注水推进不同时间段地表电位在地表产生的影响。本次正演模拟资料可以用于推断注水推进的位置,流体的走向以及产状,对以后油田注水推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5.
2011年11月6日3时,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发生了5.6级地震。此次地震是该地区100多年以来的最大地震,因该区地震活动性低,故需要对此次地震成因开展研究。本文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对该地震分别进行近震、远震以及近远震联合反演,得到了震源机制解与震源深度。其中联合反演得到的机制解参数为:节面Ⅰ:234°/81°/-170°;节面Ⅱ:143°/81°/-9°;震级为MW=5.6。为了验证近震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不同模型对近震数据进行反演测试,发现震源断层面解结果有3°的偏差,震源深度结果有0.5km偏差。CAP结果显示,该地震的质心深度为5.0km左右,属于浅源地震。同时,根据地震震源参数的标度分析,得到破裂区宽度约为7.0km,此次地震破裂区上缘可达1.4km深,下缘深度达8.4km。破裂上缘在该区域井的注水深度范围之内,由此推测该地震可能与当地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注水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6.
我国浅部煤层的储量在近几年内大量减少,为满足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的需要,开采深部煤层成为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但是,深部采区条件较为复杂,尤其是在华北石炭-二叠型煤田内,底板奥灰水,溶岩水一直都限制着煤层的开采,底板突水占整个煤矿事故中90%以上的比例。大采深工作面受底板承压水的威胁较大,采动造成的裂隙一旦与导升带相连通,形成一导水通道,则会造成底板突水。双端封堵侧漏技术通过将整个钻孔细分为若干单位段,通过测试每一单位段前后两次漏水的差异,从而确定受回采影响下底板的裂隙发育情况和最大发育深度。  相似文献   
87.
油田回注水催化电解杀菌与次氯酸钠杀菌在杀菌机理、效果及应用成本3方面的对比结果表明,催化电解产生有效氯是主要的杀菌机理.催化电解产生的有效氯质量浓度与电解时间呈线性关系,杀菌率随着有效氯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定量杀菌的对比结果表明,油田回注水催化电解杀菌比次氯酸钠杀菌效果好,且不须投加任何药剂,只消耗电能,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88.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TK440井组注水压锥地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致密灰岩中的缝洞油藏储集空间主要为由天然裂缝和酸压裂缝沟通的一个或多个大型管道状洞穴构成的复杂系统.塔河油田四区TK440,TK449H和TK424C井等3口相互连通的油井见水直至水淹的开发过程表明产油层存在多个不同的边底水侵入通道,并不遵循由低到高逐渐见水的常规特征.在3口油井水淹之后,通过低部位的TK440井探索性注水使高部位TK424C井含水下降,而TK449H则变成不产水,使两口井的油产量明显提高.根据注水过程中的油水关系变化研究,提出TK440井组的储层概念模式和全新的注水压雏模式,即低部位注水可能实现对高部位水淹井从原水侵相反方向上补充刺余油体能量,导致高部位水淹井含水下降起到压制水锥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四川自贡-隆昌地区注水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7年1月-2010年8月四川自贡地方数字测震台网和流动台站记录的地震观测资料,并结合注水井(家33井)的加压注水数据,研究了自贡-隆昌地区三个丛集区域(A、B、C)地震活动与家33井注水压力及注水量的相关性,同时从注水区域及邻区局部应力状态呈现的差异研究其发震机理.结果表明:家33井加压注水对其所在的B区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负压注水阶段,注水量对地震活动的影响不大,地震活动处于较弱状态;加压注水阶段,在压力持续升高的背景下,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其频次、强度与注水量呈现较好的相关性.研究区三次4级地震震源较浅、且均为逆冲型,震源机制节面与其震中附近断层走向一致.基于大量小震震源机制解,统计获得B区震源机制节面走向和P轴方位较A区相对离散;与川东南地区已有应力场结果相比,反演获得的B区主压应力方位较A区扰动偏大,可见在统一应力场的作用下,A、B区域小震震源机制解节面走向、P轴方位及反演得到的局部区域应力场呈现出的差异,与家33井加压注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
收集了1995—2007年中原油田濮阳地区各油田的注水开采等质量迁移资料,利用图示法研究发现油田注水与区域地震活动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并定量计算了油田注水引起的重力变化量。结合重力复测资料对油田注水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和该地区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其注采作业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在±0.1~10×10-8 m.s-2之间,并随着油田中心区域的距离而衰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