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388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分析了任丘地区井孔注水、地震、地裂缝活动之间的时空关系,认为地质环境是地缝发生的物质基础;区域中,强地震是地裂缝形成的主导因素;井也注水可引发微震,一般不会导致地裂缝的产生,只是地裂缝形成与发展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52.
天津地热资源现状与可持续性开发利用问题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天津地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至2005年底,已有地热井269眼,年开采量2564万m^3。但地热资源利用率最高为62.4%,地热尾水回灌率不到8%,是一种粗放的开发利用模式。笔者从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角度出发,针对天津地区不同热储层的特征,在阐述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所存在的缺乏统一规划、地热利用率低和回灌量少等问题,针对不同的开采类型区制订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及保护目标,提出了分区管理、总量控制、强度控制、利用方式控制和优化配置的保护原则,为有限、宝贵的地热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证;并提出地热资源必须走回灌开发道路,增加回灌井,提高回灌率是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3.
徐征和  陈吉亭  刘健勇  樊向阳 《地下水》2006,28(3):78-80,104
胶东半岛滨海区由于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合理,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区域性的下降漏斗,海水入侵严重,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本文集成利用地下水回灌补源生态修复技术,通过自然或人工工程补源技术进行地下水储存,实现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联合调度时空调配运用,取得了水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的高效统一.  相似文献   
54.
以北京市老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为背景.对天然降雨、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示范工程处理过程雨水径流以及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示范工程对雨洪的处理利用效果,探讨雨水回灌至地下能否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5.
地下水源热泵是一种国内外正在迅速推广的新型节能环保型空调技术,但如果设计和运行管理不合理,会造成水资源的耗损和地质环境的破坏,因此需要加强其水文地质设计。地下水源热泵的水文地质设计包括水力学设计、热力学设计和地质环境保护设计。水力学设计的重点是维持地下水回灌能力,热力学设计的重点是防止回灌井导致的地下水过热和过冷,地质环境保护设计重点是防止水资源浪费和地下水污染。算例分析表明,抽灌井距的确定需要把水力学设计与热力学设计结合起来进行。  相似文献   
56.
论文通过苏锡常地区获取了孔隙水Ⅱ承压水开采水位衰变与地面沉降同步监测资料、含水层结构特征研究,论述了Ⅱ承压水压力成为含水层中所夹粘性土层由高压转卸荷膨胀的机理;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在不同顶板压力水头高度内。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系开采水位超过天然状态的水、土应力平衡面所致[1,2]。尚未超采区则消耗了天然状态高压强水压力。而超采区才是水、土应力失衡互动的结果。两者水力性质不同。给尚未发生地面沉降区由禁采转入按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控制开采措施和地面沉降发生、发展区的形成条件找到了理论依据。提出了超采严重区禁采后,在远离高压强补给源地水位下降期增加在Ⅱ承压含水层上的附加应力荷载仍存在,潜在地面沉降量较大,需采取人工辅助的高压强回灌水来快速提高Ⅱ承压含水层水压强,扼制其沉降速率的治理措施。这不仅对该地区孔隙水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认识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不同埋深孔隙水承压含水层水的开采利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评价允许开采资源方面将起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7.
详细阐述了微地震注水前缘监测的原理。应用微地震注水前缘监测系统,通过微地震信息的现场监测和解释,结合生产动态及其他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并以秦家屯地区的QK 3-5井为例,描述了秦家屯地区注水开发状态下水井水驱前缘位置,研究了地下油水运动规律,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对于油田注水分析与研究微地震监测技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利用水源热泵开采浅层地热能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水源热泵采能技术作为一种浅层低温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方式,在我国推广应用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尽管推广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近3~5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部分地下水源热泵采能工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地下水源热泵采能系统的运行模式及特点,简要地对国内外热泵采能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项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9.
天津市地面沉降研究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地面沉降是天津市主要地质灾害,使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损失,为减轻受害程度,控制地面沉降,天津市自1987年开始控制使用地下水,并在主要工业采水区实施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  相似文献   
60.
商河县馆陶组热储地热尾水回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回灌热储层条件、动力场特征、水化学及库容条件等方面,研究了商河县地热回灌地质条件。结合区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回灌工程技术条件,对商河县地热尾水回灌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可逐步推行地热尾水回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